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關於岩茶是不是該喝老茶,其實,早有定論。
我也問過武夷山胡歌,他的答案是,通常老岩茶有兩種,一種是一兩年復焙一次,直焙到高火去,最後成為老茶的。
另一種是直接一次性就焙成高火,然後存起來,放個五年八年十年再開箱喝的。
前一種,常見於一些當年賣不掉的岩茶——初焙成中火或者足火,賣不掉,第二年焙新茶的時候取出來一同焙火;若再賣不掉,返青後便再提香一次....漸次火功高上去。
後一種,常見於一些制茶初始便下定決心將它焙透,焙成足火高火,放幾年再喝的茶。
讓其成為陳茶,是一種規劃,對這款茶的定位和規劃。
其實,早在明末清初,周亮工就寫過武夷岩茶的標準與使命: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
當然在這裡,深紅是橙黃之誤,但隔年再賣茶,則是武夷山的舊俗。
彼時交通不便,武夷岩茶要想運到外省去售賣,非得焙到透,焙到足火高火才夠,否則可能目的地還沒到,茶便已經返青,或者已經不是最佳的狀態了。
是以,老茶人們沿襲下來的風俗便是,有一些茶,山場工藝皆不錯的,且品種並不是稀缺種類的岩茶,會做透一點,焙透一些,放到隔年來喝,或者放幾年再喝。
至於具體放幾年,看自己的心情。
《2》
但無論是哪一種陳年岩茶,拿到手並不是閉眼就喝的。
哪怕是流行已久的老白茶,也不是打開就喝的。
也要看,也要聞,也要嗅,也要摸。
如果有異味,有怪味,有潮味,有霉味,摸上去粘手,甚至上面長出了黑色或者白色的短絨毛,則肯定是不能喝的。
再想喝都不能喝——要對自己的腸胃負責。
因為老茶對儲存條件,是有極高的要求的,這一點,適用於任何一種老茶,老白茶、老岩茶、老普洱......
但在現實中,其實很多人對茶葉的長期儲存,是馬虎大意的。
隨便拿只箱子放起來就覺得可以了。箱子裡再套一層塑料袋就極好了。
根本不管房間是不是時常開啟透風,室內地板是不是做上防潮和墊高處理,甚至連一樓也可以成為存茶間....
白茶儲存所要求的那些抽濕設備,就更不必想了,肯定是沒有的。
這樣的粗糙對待,存出來的茶,無論是白茶是岩茶,品質都不會太好。
在這樣簡陋的環境里存出來的茶,存的年份越長,則越容易出問題——生成海鮮味,魚腥味,煙味,臭青味,漚青味....都是很正常的。
有了這些前提條件,當我們拿到一款老岩茶的時候,便不能馬上喝,勢必要聞一聞,摸一摸,看一看的。
沒有異味,沒有雜味,條索均整,乾燥有植物清香,才敢燒了沸水,當頭澆下。
《3》
有一些老岩茶,沒存好,水分是超標的。
關於含水量,其實不獨白茶,武夷岩茶也是有水分的要求的。
只是世人大多不提武夷岩茶的含水量,大家便都忘卻了它也是有含水量方面的指標。
久而久之,連茶農也忽視了。
於是這款岩茶的儲存,便沒有人去考慮環境的水分是否超標;而它在銷售前,也沒有人去關心它的含水量是不是有問題。
買家沒在意,賣家也不懂,武夷岩茶的含水量,便成為了一個模糊的概念,被世人遺忘在了王屋山之北。
SO,當大多數人喝到一款老岩茶,便仿佛如獲至寶,不太會去關注它的含水量,打開就準備喝。
不僅如此,甚至還會將它暴露於空氣中,讓它「醒茶」。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人會自以為是的讓茶葉去「醒」。
清醒,甦醒,醒。
難道這款茶從前一直在睡覺,現在你要喚醒它麼?
讓它醒來,才方便溝通講話?
難道它不醒,泡出來就沒香沒味沒韻致?
有點搞笑。
直接沸水澆上去,細胞壁立馬打開,有多少物質都能釋放出來,「話」講得透透的,何必還醒上半天一天,兩天三天地空等?
故弄玄虛,浪費光陰。
《4》
最近,某位茶友拿到了一款22年前的老肉桂。
既然是22年前的,那想必在是在箱子裡儲存了22年之久的——對於這種超長年份的老岩茶,不能去想它的儲存環境和儲存方式,否則會不敢以身試茶。
在不懷疑這款老岩茶的真實年份的前提下,我們拿到它,最先要注意的就是這款老岩茶的香氣、滋味、條索,看看有沒有雜味異味霉變發酸長毛之類的古怪。
畢竟它存在於世間已經22年了,就算是人,活了22歲,皮膚相貌肯定也跟剛出生時有巨大的變化,不查一下就喝,實在是對自己極大的不負責任。
但這位茶友並沒有仔細觀察這款老岩茶的外觀,他得意之餘,立馬把它裝在茶則里,開始醒茶了。
據說醒了兩天才喝的。
我不能理解這個腦迴路,只想翻開武夷岩茶的國家標準告訴他,岩茶的含水量是小於6.5%,老岩茶原本就比新茶含水量高,你再把它晾在空氣中兩天,這水分,可就跟坐電梯似的噌噌噌上去了。
這麼多的水分吸進去,這茶還能好喝?
尤其一些靠譜的掌柜,在拿老茶給客人喝之前,會事先提個香,把這麼多年漫長的儲存期當中自然滲入的水分給驅趕出去,讓茶回到初時的焦脆狀態,再拿出來喝。
如果茶友的這款老岩茶,也是開箱後提過香的,那這香就白提了——晾在空氣中兩天,提香時趕走的水分,重新又補了回來,平白浪費了提香的精力。
《5》
老岩茶是可以喝的,但有個前提,那就是,這款老岩茶是好茶。
是高品質的老岩茶,是儲存良好的好岩茶。
這樣的老岩茶,喝起來才會有普洱陳茶的那種韻,那種歲月滄桑的感覺,那種醇厚綿柔的湯感。
反之,若這款老岩茶品質既不高,儲存又粗糙隨意,那真心建議不要喝。
不知道各種參數是否超標?
世上好茶那麼多,還是保護好腸胃,多喝些來路正常的吧。
不要盲目以身試茶。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