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天然酒桶」,一棵植株,就能產出250加侖的「飲品」

2022-03-10     雅歌小汐

原標題:神奇的「天然酒桶」,一棵植株,就能產出250加侖的「飲品」

一聲雷響,天空出現了一道閃電,恰巧擊中了在山坡上的「龍舌蘭仙人掌」。

住在附近的原住民靠近一看,發現被雷劈中的龍舌蘭中間被雷電烤焦的地方,竟然流出了香甜的汁液。

從此,印第安人擁有了天然的甜味劑,也掌握了用龍舌蘭汁釀酒的技術。

但直到1513年,西班牙人征服了新大陸,並引進蒸餾技術之後,進一步製造出了蒸餾的龍舌蘭酒……

提到龍舌蘭,你想到的是烈酒?但是今天小汐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龍舌蘭這種植物。

墨西哥藍色龍舌蘭

藍色龍舌蘭是美國南部和中美洲乾燥地區五百多種龍舌蘭之一。

龍舌蘭屬(Agave)不僅是多肉植物的一種,也是釀製龍舌蘭酒的原料。其中龍舌蘭心(鱗莖的部分)因富含大量糖分,適合釀酒。

或者你早有聽過,龍舌蘭的鱗莖部分是釀酒的原料,但是你是否知道,其實它的鱗莖部分竟蘊藏高達半噸的含糖分汁液?

要了解這種神奇的植物,得要從它的特性說起……

在墨西哥西部的哈利斯科州(Jalisco)龍舌蘭酒鎮(Tepuila)周邊陽光充沛的山丘上生長得特別好。

龍舌蘭屬多年生常綠大型草本。葉片堅挺不易枯萎,具有耐旱不懼烈日的特性。從幾乎位於地面的短小中央莖開始生長,葉片呈蓮座狀生長。因葉片的蠟質節水錶面賦予它具有代表性的藍綠色。

葉片末梢生長的刺非常尖銳,甚至曾被古時的原居民用於縫紉,這些葉片也有效地阻嚇食草動物。當然,也給人們在採收汁液時增加了困難度。

龍舌蘭屬植物以數十年才開一次花而聞名,有些品種的龍舌蘭還被稱為百年植物。藍龍舌蘭一生只開一次花,不過它們不開則已,一開驚人。

藍色龍舌蘭的花穗能高達6米,一簇簇的黃綠色花朵是貯滿花蜜的「燈塔」。吸引墨西哥長舌蝙蝠採食。

藍龍舌蘭開花一次後會長出難以形容的塵土綠色和拇指般大小的果實,接著就會枯亡。(人工栽植的龍舌蘭很少有機會開花,因為種植目的僅為了它的鱗莖,也就是龍舌蘭心。)

在人工干預的之下,能生長到開花的龍舌蘭數量很少。不難想像,許多墨西哥長舌蝙蝠要因此餓肚子。

為了生態平衡,也為了讓龍舌蘭基因不會過於單一而易生病害,近些年來,當地農業部門也鼓勵農民允許部分龍舌蘭開花結籽,以讓龍舌蘭導入寶貴的多樣性,這樣也可以幫助長舌蝙蝠數量得以恢復。

如果你喜歡喝龍舌蘭酒並且對它有一定認識的話,應該也聽過用龍舌蘭汁液製成的「普逵酒(Pulque)」吧?這是一種美味的飲料。而它的原材料是來自在開花之前的龍舌蘭。

龍舌蘭植株在開花之前,會進入一種超速動作的狀態,使莖的基部產生大量含糖分高的甜汁。在這時,人們會剪除萌芽狀的花蕾,以便採收它滲出的大量的清甜汁液。

在進入超速階段的龍舌蘭會滲出大量汁液,人們每天甚至可以收集兩次。這種甜蜜的汁液在當地俗稱為「蜜水(Aguamiel)」。

傳統上,人們會使用一種名為「Acocote」的工具來採收。這種古老的工具是一種以長而細的葫蘆製成的吸式裝置。但是為了省去看作「Acocote」的麻煩,不少人已經改由橡膠管代替。

這是龍舌蘭一生最光輝的時刻,儲備了至少十年的糖分,期待形成這麼一個附屬物。剪下花梗之後,花梗基部便不會再長高,而是開始膨大。把切口處覆蓋起來,靜置數月,讓汁液累積。

之後需再度割開原來的切口處,把腐爛的鱗莖內部挖除,並且持續刮挖內部的空洞,以刺激植物繼續流出大量汁液。

從汁液開始流出開始,每天用「Acocote」或橡膠管吸取。若當刮挖了一段時間、洞口變大之後,亦可以直接用杯碗舀取出。簡直就是天然的酒桶。

在6月的產季中,一棵龍舌蘭植株每天可以產一加侖的汁液,如此持續數個月,總共能生產約250加侖、重量近半噸的美味汁液,遠遠超出其本身可以容納的汁液量。

不用分說,數月以後,當汁液流光,龍舌蘭也會枯死(龍舌蘭草是單次結實植物,開過一次花之後就會枯亡,因此並不像乍聽之下那麼悲涼。)

這種汁液顏色有些渾濁的呈乳白色,有時則比較清澈,這是由於在取收過程中園主需不斷利挖植物內部的空洞的原因。

汁液可以直接飲用,不少遊客會特地找到當地的龍舌蘭種植園,為的就是這一口清冽香甜的Aguamiel「蜜水」。

龍舌蘭汁液直接喝很清甜,除此之外,當然也可以拿來製作另一種「快速飲品」——Pulque普逵酒。

將採收的汁液收集起來,傳統用來儲藏發酵的容器有木桶、豬皮袋、山羊皮袋。發酵時間不到二十四小時。

頭一批發酵而得的產物也稱為母液,加入新鮮汁液,便會啟動發酵程序。龍舌蘭汁液之所以會如此適合用來釀酒,原因是它含有一種熱帶植物上特有的細菌,運動發酵單細胞菌(Zymomonas mobilis)。這種細菌是讓龍舌蘭汁液發酵在普逵酒的理想催化劑。

經過發酵程序而得的Pulque普逵酒質感黏稠,酒精度在4-6度左右,且這種酒具有活性,酒味會在短短几天內發生明顯的變化。

普逵酒,帶有過熟的梨或香蕉那種淡淡的酸味。算不上是一種可以迎合大眾口味的酒,但絕對能讓第一次品嘗的人打開味蕾的新世界大門。

儘管Pulque普逵酒的酒精濃度很低,但是在古時,墨西哥谷的原住民族群也嚴格禁止飲用。那時他們的族群當中有這樣的規定,只有60歲以上的人才可以飲用Pulque,如果年輕人被發現飲用,第一次發現會被處以「剃光頭」的懲罰。

20世紀初期,啤酒成為低酒精酒類的主流,在啤酒釀造商開始鋪天蓋地的宣傳之下,Pulque曾一度被人們「瞧不起」。但如今,一項復古風氣之下,人們又開始慢慢流行起飲用Pulque,而這種曾一度慘遭冷待的酒,突然又成了返璞歸真的「時尚飲品」。

今天分享的「神奇的「天然酒桶」,一棵植株,就能產出250加侖的「飲品」」到這裡。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244a729ed7a4a3ad764446662bf1f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