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師最煩的形式主義——部分學校教育之怪狀

2023-04-29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學校教師最煩的形式主義——部分學校教育之怪狀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教育是一首詩 音樂: 曹芙嘉 - 教育是一首詩

學校教師最煩的形式主義

作者|楊鵬

很多校長都當過教師,都在教學一線干過不少於十年甚至幾十年的教學工作,他們應該體驗過學校里的形式主義。

問題是,反思型校長少,能夠始終站在教師的切身感受角度反思管理問題的校長不多見。我覺得,一個合格的校長不應該忘記自己曾經站在課堂里教書,不應該忘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教師。只有這樣,他才有可能態度鮮明地反對形式主義,拒絕形式主義,不搞形式主義。

李鎮西:追求教育的真境界

黨風廉政建設深入糾正「四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但在學校,形式主義之風如影隨形,夢遊般時有存在,學校教師最反感的形式主義有哪些?

可開可不開卻常開久開的會議

學校領導怕承擔貫徹落實會議文件精神不力的責任,常常以文山會海取印留痕的工作形式來證明此項工作正在紮實開展,這就有了會議中典型的形式主義。會議形式主義主要表現在:有的會議本來沒有任何實質性會議內容非要堅持每周開一次例會,實際上又沒有安排或解決任何具體問題。有的會議主要是安排工作本來可以在工作群內發個通知就能辦好的事情,非要通知全體教職工來現場開會。有的會議本來可以很短時間就能開完的會,有事講事,但因學校領導不事先學習領會好文件和會議精神,開會時對上級文件原文宣讀,幾份文件必須逐一讀完,占用大量時間,還有領導老是愛在會上長篇大論,本來說的是強調三點,結果是講了幾個小時,語無倫次,言之無物,無節制拖延開會時間,短會開成長會,教師有口難言。學校教師最煩開這種沒有實際意義的形式主義會議,既耽誤了時間,也影響了心情。

人在心不在的上下班簽到打卡

學校為加強內部管理,狠抓師德師風建設,嚴肅工作紀律,採用簽到打卡制度來規範教師考勤,這在學校管理初級階段是有用和無可厚非的。但有的學校,考勤制度不嚴格,上班打卡簽到成了形式主義,主要體現在:代簽無人核查,誰簽都一樣。補簽無人過問,早晚都一樣。簽到人不到,沒簽一個樣。沒有考核監督,簽與不簽一個樣。這種沒有實際作用的打卡簽到,非但起不到約束教師上班紀律的作用,反而有影響學校規章制度嚴肅的負面性,教師最煩這種毫無意義又每天擔心惦記必須去走程序的形式主義打卡簽到。我一直以為,教育乾的是一個良心活,任何學校絕大部分教師都是遵規守紀的,不按時上班只是學校中極少極少的存在。管理者應想方設法去解決這極少數人的思想問題,沒有必要用簽到打卡甚至是刷臉的警察監管方式來管理所有教職工的上下班。況且,一個學校如果老是要靠打卡簽到來維持教職工正常上下班,我想,這個學校肯定是走下坡路了。學校是一個靠內因驅動來實現教育成效的單位,讓教師心甘情願地來,嘔心瀝血地干,心想事成地走,教師對這個學校才有愛校如家的親情,才有愛崗敬業的激情,才有為人師表的豪情。學校才是有溫度的學校,教育才會是幸福的教育。

可有可無應付上級的常規檢查

嚴格落實教學常規,規範教師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是學校教育管理的法寶。但在有的學校,教學常規成了應付上級檢查的形式主義,突出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不分對象的一律要求手寫教案,這顯然很不科學,暫且不談教育技術發展到今天,現代信息技術已與教育手段高度整合,電子課件基本取代了手寫教案,單就不分對象特別是那些已經成長為專家級別的教師,還要求花大量時間去抄教案應付檢查,顯然是浪費了極大的教育時間資源,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教師只得抽時間拿本參考教案不過腦子照搬照抄,對教師教育教學沒有任何意義。二是要求教師必須聽多少節課的聽課記錄。聽課過程不監督,學期結束考核時教師找來別人的或幾年前的聽課記錄抄抄完成任務,檢查時一樣過關,教師沒有真正到教室聽課,虛假的記錄提升不了教師的業務水平。三是千篇一律的計劃總結,年年上交檢查,教師難得重寫,有的微調甚至不調,有的修改一下日期上交,從無人過問。這些形式主義的應付式檢查,沒有任何促進和提升作用,教師怨聲載道,管理者必須徹底整改。

愛做不做的調查測評投票

不知從何時起,有些部門老是愛拿些PPT測評安排教師們做,並要求必須截圖上交。教師本來就忙,為了完成任務,有時連題目都沒看清楚胡亂點擊答案截個圖上交了事,這樣的調查結論是否有可參考性?有時候教師會接到一些投票任務,什麼優秀評選都通過網上投票來決定,是否優秀其成果擺在那裡,幾時要靠拉人氣來決定優秀的命運?這些形式主義的測評投票,本質上無任何工作價值,擾亂了教師的心緒,教師很反感。

教育是踏實的事業,虛晃不得,飄浮不得,應付不得。我們作為學校管理者,在工作中應多些實際操作,少點形式主義,倡導實幹之風,作出實際貢獻!

來源|光明社教育家、守望新教育。

陳文 :教育應該「真」「實」「慢」

新教育首先是真教育——警惕新教育的形式主義;新教育不是貼標籤,不是趕時髦;新教育實驗欲求何真、何以求真、真在哪裡?

部分學校教育之怪狀:

教師時刻都忙,但很少忙教學;

校長什麼都管,但很少管教學!

作者|佚名

誰都知道,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學。

可是,如今的中小學,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之外的工作任務越來越多,學校的教學中心工作地位逐漸被取代,很多學校已不知道什麼才是工作中心,什麼才是工作重點了。

所以有人這樣說:教師時刻都在忙,但忙的不是教學;校長什麼都在管,就是沒有管教學。

01

教師非教學任務成為難以承受之重

教學變成了副業

去年,有一個縣為了迎接義務教育均衡縣和「雙高雙普」驗收,迎驗就成了全縣所有學校的中心工作。各級各類學校幾乎整整一個學期沒有放節假日,包括「中秋節」和「國慶節」。

許多學校抽出部分教師不再承擔教學任務,專門進行建檔案,補各類活動資料,搞校園文化建設。被抽出教師的教學任務全壓在其他老師身上,老師們不堪重負,只能疲於應付。有的老師為了完成補活動資料、補記錄等任務只得把這些工作帶到課堂上,讓學生自習,只要把學生看管好,不出安全事故就行。

由於長時期加班加點,很多老師疲憊不堪,上課期間無精打采,甚至出現老師「實在睏了就趴在講台上眯一會」現象。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參與扶貧又讓農村老師背負了不應有的負擔。

本來,教師盡職履責,做好「控輟保學」工作,把學生教好,讓農村多出人才,落實好對學生的教育優惠政策,就是最好的扶貧。但事實完全不是這樣,每個老師都要與貧困家庭學生「結對幫扶」,每月至少兩次的家訪,為了家訪隨意調課層出不窮,嚴重干擾了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無休無止的扶貧政策宣傳,不僅要學生知道政策,還要家長隨時能回答得一清二楚,一個簡單的「兩免一補」,翻過來覆過去,越解讀越複雜,最後連教師自己也不知怎麼回答了。讓貧困家庭殘疾兒童正常入學接受教育,這本無可厚非,但入不了學的,教師得送教到家,以前要求每月一次,現在又有領導發話了,每月得四次。

一些殘疾兒童家庭,相隔學校幾十里,有的還不通公路,老師一個往返,必須得兩頭顧。有些嚴重智障殘疾兒童,送教到家毫無用處,但老師不可不去,因為要有家長簽字證明,還得有影像資料佐證。現在,又一項工作即將落在老師頭上,就是要教會貧困戶說普通話,說是因為扶貧檢查考核時,外地來的領導聽不懂貧困戶回答問題。

除了上述扶貧具體工作而外,教師還要建大量的扶貧工作檔案,每一所學校,一年下來,扶貧檔案都是滿滿的幾十盒。更嚴重的,有的鄉鎮還給學校分配了貧困戶包扶任務,有一所鄉鎮初中,全校就二十幾名教師,鎮政府就給學校分配了三十八戶貧困戶包扶任務。教師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不知怎麼去扶貧?但學校卻不敢不接受,因為這是政治任務。

除了上面所說的所謂重點工作、政治任務,教師還有寫不完的各種應付材料,填不完的各種表冊,迎不完的各種檢查驗收,應接不暇的各種各樣培訓……這一切都是工作重點,因為它們關係著學校和教師的督導考核評估!很多老師說:「上課、輔導、教學活動都不怕,就怕迎驗搞檢查。」

02

校長成了「迎檢專業戶」

教學管理無暇顧及

現在,學校要面對「婆婆」很多:教育、衛生、食藥、環保、消防、公安、共青團、文明辦……

要完成的創建工作任務也很多:雙高雙普、平安校園、法治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食品安全放心校園、智慧校園、健康學校、教育裝備示範學校、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

不僅如此,還有很多跟學校關係不大的事情攤到了學校身上,例如創建文明城市、衛生城市、森林城市……這些創建活動,上級部門要求一天一報進度,一天一報信息,一天一報好做法,一天一報典型,不報漏報就要影響考核。每一項活動都要有方案、有總結、有階段工作安排,還需要有過程印證材料做支撐,一項檢查評估下來,一所學校都是滿滿十幾盒甚至幾十盒檔案。上級領導來檢查考核,主要就是就是檔案資料,只要檔案齊全規範,檢查才能過得了關。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面對如此多的創建活動的督導檢查,校長就成了「迎檢專業戶」,對上,要準備好彙報材料,對下,要時刻督戰,要召開學校領導班子會、中層幹部會、班主任工作會、全體教師會,成立相應的迎檢小組,層層布置任務。有些檢查,還要提前搞模擬演練。

校長的精力就這樣花在了準備和迎接檢查上,那還顧得上管理教學?

03

學校丟了教學主陣地

都是形式主義惹的禍

除了教育行政部門以外,很多部門都將學校納入各自業務管轄的範圍,要求開展各種活動、進行檢查評比、報送相關材料。因為學校是工作最好貫徹的地方,你有什麼工作,要開展什麼活動,別的單位不一定貫徹執行,但學校不敢不執行,再加上老師幹事一般都很認真,還有能力做材料,而且很多任務還可以通過學生布置到家庭,由家長去完成。

老師無休無止的被折騰,學校被迫「扎紮實實走過場,認認真真干虛活」,究其根源是地方行政管理部門眾多,都把學校當成了聽話的「小媳婦」,把學校視作搞形式主義、撈取政績的工具。層層施壓下,學校、教師便喪失了教育的主體性和話語權,而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似乎都可以不管不顧。

04

教育部部長給教師「減負」

在兩會記者會上,教育部部長呼籲,要把時間還給老師,給教師「減負」。

部長的呼籲無疑道出了一線教師的心聲,但怎麼給學校和老師「減負」,筆者認為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只要形式主義不根除,給學校和老師「減負」就是一句空話。

不過,有專家的建議值得採納: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必須建立教育行政部門的權力清單,取消和叫停不必要、不合理的填表、考評、比賽、評估;應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建立新型的政府與學校關係,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自主權,推進學校進行教育家辦學。

近年來,許多有識之士都在不停疾呼:

還學校一片寧靜教育的空間,給老師鬆綁,讓老師做純粹的教育,讓學生有一間安放安靜課桌的教室。

然而,這些聲音很快就被淹沒在喧囂的滾滾大潮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需要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持之以恆的事業。教育最怕被打擾、折騰。

古人云,人能常清靜,天地皆悉歸。心靜則智生,智生則事成。教育工作者最需要的是寧靜、守恆,如果天天心浮氣躁,天天被與教育無關的雜事、煩事纏身,很難做到靜心教書、潛心育人。

但願給教師「減負」的呼籲能切實得到有效解決,開啟新時代教師靜心教書、潛心育人的新風貌。

來源|光明社教育家、 當代教育家傳媒、守望新教育。

朱永新: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全面建設學習型大國

中國教育報:「新教育實驗」給教師帶來了什麼?——給教師有跡可循的成長路徑,讓教師的成長清晰可見!

答師友問:如何加入新教育實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邀您加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讓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1fbe2acf3381cf75f94c9fc97a79b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