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期待中俄結盟嗎?可以結婚,但不能結盟

2024-08-19   掌柜講歷史

對於當下的世界格局,

中國曾提出了「一超多強」的看法,

認為當今世界秩序的主導者是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以及歐盟,中國,日本,俄羅斯等地區大國和強國。

這套理論經受住了1991年蘇聯解體後的種種考驗,

也從側面反映了未來世界格局多極化的趨勢,在西方世界也得到了不少贊同。

在這種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下,中國擁有僅次於美國的經濟總量和常規軍事實力,俄羅斯擁有龐大的核武庫和自然資源,美國則在綜合國力上位居世界第一。各方力量彼此保持交流和對話,

以和平手段競爭與合作,維護著人類世界的穩定。

但相比美國超然於它國的強大力量,中國和俄羅斯處於相對弱勢的一方,因此時常在一些國際事務中共同進退,

甚至以此抵消美國的作用。

而且這種合作力度在21世紀以來越來越大,

美國也不得不對中俄之間的關係進行評估,並拿出相關的應對之策。

對此,美國民調機構「皮尤中心」在今年3月的調查中發現,

超過九成的美國調查者認為中俄聯手對美國是個「嚴重問題」。

在如今中美摩擦頻率增加,俄烏戰爭的大環境下,美國民間對於中國和俄羅斯的負面看法也在提升。

畢竟,在美國看來,中俄可以聯姻擴大合作,但並不能聯手。

那麼,當今世界局勢下,中俄關係到底如何,美國又是以什麼樣分別應對中俄呢?

1,中俄關係發展

先來看看中俄關係。

1991年俄聯邦成立後,葉爾欽便積極尋求深化中俄合作。他在1992年便訪問了中國,並在台海問題上與中國保持一致。自此以後,

中俄高層頻繁互通往來,兩國之間的經貿,文化交流也大大提升。

在對外關係上,中國時常要在外貿,南海和東海問題等方方面面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產生糾紛。

而俄羅斯也經常與西方因為北約東擴,能源價格,烏克蘭問題,

反導和核軍備等方面發生矛盾。

中俄兩國都存在應對西方世界施壓的問題,因此兩國在外交方面加強合作理所當然。

這種國際事務上的緊密合作可以在上合組織,敘利亞問題,兩國高層深厚的私人友誼,以及中俄之間頻繁的軍演中看出。

不僅如此,在經濟上,中俄之間也存在廣泛合作。

俄羅斯是一個自然資源充沛,尤其是能源儲備極其豐富的國家,能源出口是俄羅斯最重要的經濟產業。

而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規模龐大的國家,有著極大的能源需求。能源貿易是中俄合作中重要的一環。

俄羅斯是中國主要的煤炭來源國之一,常年處於前列。

在2021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5200萬噸煤炭。

俄羅斯同時也是中國最主要的原油來源之一,

尤其是在2022年之後,俄羅斯超過沙特,成為了中國第一大原油供應國。

僅在今年5月,中國就從俄羅斯進口了842萬桶原油。

在天然氣方面,雖然中國當下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在753萬噸左右,

其數目遠不如土庫曼的2400萬噸。

但考慮到俄羅斯與中國的天然氣合作協議更新,俄承諾提高供應,

再加上俄羅斯在歐洲出口天然氣受挫,俄羅斯未來提高對華天然氣出口是必然的。

此外,中國每年還要從俄羅斯進口大量的肉類,小麥等農產品。

而中國向俄羅斯出口的,主要是機電設備,服裝,電子產品等日用工業品,畢竟俄羅斯的民用工業領域非常落後,而中國本就是世界工廠。

中俄雙方在經貿領域存在互惠互利的基礎,具備形成能源-民品互通的貿易關係。

當然,中俄之所以加強合作,還有軍事方面的考量。

這其中,中國對俄羅斯的武器裝備,軍工技術的引進是一大亮點。

中國在蘇聯時代就得到了蘇聯的大量軍事援助,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國防工業基礎。俄聯邦成立後,中國又通過俄羅斯購買蘇-27,米-17和一大批技術裝備的生產許可,零件等等,

大大提高了軍工水平,提升了國防現代化。

而俄羅斯也通過軍火出口,獲得了豐厚的收入。

正是以上中俄在外務,經貿,軍事方面的廣泛合作促進了兩國關係的蓬勃發展。使得中俄雙方都認為兩國關係處於最好時期,

讓外界時常思量「中俄聯手」的後果。

然而,

中俄之間不可能結為同盟,不僅美國不願看到,中俄兩國也沒有這種主張。

2,中俄為何不能結盟?

現代文明下國與國的關係,既不是家長里短的擬人化角色關係,也不是封建時代大邦與附庸,分封與效忠的關係。國際關係決定於國家利益,沒有永世的仇敵,也沒有永恆的友誼,

誰能帶來相符的國家利益,誰就會成為朋友。

中國之所以與俄羅斯加強合作,是因為中俄之間存在能互相滿足的共同利益。

但不管怎麼說,中國與俄羅斯結盟並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中俄之間的經貿體量小,合作領域局限性很大。

中俄之間的合作主要集中在能源,軍備和有限的民用商品方面,即便是中俄雙邊貿易額最高的2021年,貿易額也只有1468億美元。

中俄貿易額還不如中越貿易額高(1658億美元),更別說中日(3714億),中美(7556億)這種程度。

較低的貿易總額,決定了中俄之間的經濟合作規模有限。更何況,俄羅斯人口只有1.4億,人均GDP不足1萬美元,

消費能力遠不如歐美和東南亞,俄羅斯能給中國提供的外貿收入並不大。

更何況,俄羅斯也無法提供中國需要的諸多高端民用技術。

中國在工具機,尖端機械設備,半導體等方面更依賴從美國,日韓和歐盟國家進口。

即便是在能源方面,俄羅斯也不是中國唯一的選擇,可替代性很強。

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天然氣總額還不如土庫曼,澳大利亞。

中國還可以選擇從哈薩克,沙特和印尼進口煤炭和石油。

在俄羅斯看來,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但並不是關係到俄羅斯經濟命脈的全部。

俄羅斯最大的境外投資來源是美國和德國,俄羅斯汽車,能源,鋼鐵產業的機械設備也需要從西方國家進口。

俄羅斯在過去二十多年裡對歐洲國家的燃氣輸送量常年維持在1500億立方米之上,規模遠超對華出口。

儘管現在遭受制裁,但船大難掉頭,俄羅斯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調整。

其次,俄羅斯並不希望與中國全面捆綁。

俄羅斯的國家戰略從他們的雙頭鷹國徽中就能看出,是東西兩面兼顧。

普京時代的俄羅斯,追求的是「歐亞主義」路線,即將俄羅斯看做溝通亞太與歐洲的中轉站,在亞歐之間保持獨立的實體。

對於中國在中亞地區擴大經貿合作,以及在遠東和西伯利亞的投資和經營,不少俄羅斯民族主義者的感受並不是那麼正面。

即便是在軍售方面,俄羅斯也更願意和出手更大方,動手能力差的印度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俄羅斯將白俄羅斯,中亞五國視為最核心的盟友,這些國家不管是在政治上,軍事上還是經濟上都非常依賴俄羅斯。

但一旦與中國結盟,

俄羅斯就無法成為其中的主角,很明顯,這不是俄羅斯想看到的。

這也難怪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說出那句:「俄羅斯只有兩個盟友,海軍和陸軍。」

再次,與俄羅斯結盟與中國奉行的「不結盟政策」相牴觸。

新中國在剛剛成立的時候,確實也與莫斯科方面結盟過。當時,中國與蘇聯簽署了一系列的條約,成為了盟友,

但在60年代後,由於種種原因,中蘇關係遇冷,甚至在後來發生了珍寶島戰役。

中國在此後轉而奉行不結盟政策,在美蘇兩極的對峙中置身事外,

由此獲得了與美國改善關係的機會,逐步融入了今日的世界貿易體系。

對於中國來說,即便進入21世紀,不結盟政策依然具有積極作用。

畢竟,不結盟運動是第三世界大國的共識,奉行不結盟的政策,

可以向外界釋放中國不尋求稱霸,不尋求與傳統強國對抗的姿態。

不僅中國在這麼做,印度,南非這些第三世界大國也在這麼做。

中國與其它國家打交道,更多的是集中在經貿和文化交流方面,而結盟則意味著在軍事和政治上也要進行捆綁。

因此,與其它國家結盟是必須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可能是盟國遭受的戰爭,自然災害等危機需要花錢,需要出兵……到那時,

結盟者就必須為其它國家的困難買單,很顯然,這不符合中國的外交政策。

如果中國和俄羅斯結盟,那必然會讓美國大受刺激,感到不安。到那時候,美國肯定會動用比現在更嚴厲的手段圍堵中國和俄羅斯,

而以當下中俄的國力,顯然並沒有做好準備。

更何況,中國當今的經濟成就,離不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密切合作。即便是巴基斯坦這種鐵哥們,中國也從來沒有要和它結盟的打算,

而是作為戰略合作夥伴看待。

中俄之間的結盟,對兩國而言是弊大於利。

3,美國對中俄的應對策略

對於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美國政府一直都在高度關注。他們對中俄兩國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訴求和應對策略,

而這些不同之處,進一步降低了中俄結盟的可能性。

美國和俄羅斯的關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俄聯邦成立後,美國與葉爾欽政府關係非常好,俄羅斯當時大力模仿西方,大量的西方企業和外資也在此時進入了俄羅斯。

但在第一次車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後,美俄關係變得很糟糕。

後來,普京在2014年之前與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都修復了關係,在核裁軍,經濟合作等領域頗有建樹。

俄羅斯也因此加入世貿組織,並與歐盟國家形成了能源-工業互補的經貿模式。

但隨著2014年克里米亞入俄,以及頓巴斯戰爭的爆發,美國和歐洲國家對俄羅斯施加制裁,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再次遇冷。時至今日,在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後,

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的矛盾更加嚴重,已然呈劍拔弩張之勢。

美國當下與俄羅斯的關係的確很糟糕,

但這意味著美俄之間真的喪失了合作的土壤嗎?

當然不是。美國與俄羅斯打交道,最看重的問題無非是以下兩點。

其一,保障核安全。

這件事兒關乎人類世界的和平,它給美俄關係兜了個底,只要有核問題,美俄之間的高層通訊不會斷,兩國之間也不會斷交。

其二,維持歐洲,尤其是蘇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這是目前美國與俄羅斯發生衝突的原因所在。畢竟美國在這個問題上不會停止北約東擴,也不會停止對烏克蘭的支持,更不可能承認克里米亞入俄。

而俄羅斯政府也很難在這方面做出讓步。

不過,考慮到歷史的歲月還很漫長,

俄羅斯和美國畢竟沒有撕破臉,誰也不能否認未來美俄擱置爭議的可能。

此外,不可否認的是。即便是普京政府也明白與西方的合作有多重要,俄羅斯與西方存在衝突,

但俄羅斯想要發展經濟便不可能完全拋棄西方,一路向東。

美國的對俄政策還有很大的迴旋餘地,只要用好了經濟手段,再以北約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後盾,美

國完全有能力誘導俄羅斯在未來握手言和。

至於中國。

美國一直深知中美外貿,金融交流,以及兩國之間的科技合作對中國的發展非常重要。中美之間早已在經貿,文化等領域難離難捨。

有這種關係在,美國並不擔心中國的態度發生變化。

總而言之,當今世界格局下,中美俄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絕對的競爭關係,美國可以接受,也必須接受中俄之間的聯姻和蜜月期,但美國不想,

也不會看到中俄結為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