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父王去世丞相助我登上皇位,和敵國打仗連連敗退,我起了殺心

2020-04-26   每天讀點故事

作者:納蘭先生

祭仲沒想到,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會碰到綁架這種事。

作為鄭國的上卿大夫,託孤大臣,竟在別國被綁了,而綁他的,竟是宋國國主宋莊公。

無恥小人!恩將仇報!祭仲心中恨恨道,若不是鄭國國主新喪,眾諸侯國誰敢動他一根毫毛?

世子姬忽還未登基,若是自己回不去,他可否能穩住局面,順利登基呢?祭仲隱隱擔心。

這天,真是要變了!

1

門「吱呀」一聲打開,昏暗的屋子裡頓時被迎面的陽光照亮,祭仲眼睛一時無法適應,眯縫起雙眼,目光仍盯著進來的那人。

只見來人垂手行禮,說道:「祭仲大人,失禮了。」

來人他認識,宋國權臣雍侯,雍氏也是宋國世家大族,鄭宋交好時,聯姻娶的就是雍氏之女,為先王誕下王子姬突。

祭仲冷笑一聲道:「雍侯何必假惺惺,你宋國此舉目的何為,索性直說吧。」

雍侯挺直身形,環顧四周,撿了一席還算乾淨的地方,坐下才緩緩道來:「鄭國國主新喪,國事動盪,而周邊列國虎視眈眈,我主承蒙鄭先王大恩,願意幫鄭國渡過此劫,還需祭仲大人相助。」

「哼」,祭仲冷笑一聲,「虎視眈眈的就是你宋國吧!虧得當年我主保護公子馮十幾年,一路助他登基為宋國國主,誰知今日竟恩將仇報,真是卑鄙無恥。」

雍侯見他出言不遜,也不惱怒,繼續說道:「祭仲大人差矣,如今鄭國的劫數並非我宋國。想當年,鄭國先王與齊魯兩國結盟,攜周天子以令諸侯,縱橫中原俯瞰眾國,誰不佩服誇讚?可如今將即位的世子姬忽,卻並非明君,恐會給鄭國帶來災禍。」

「那是我們鄭國自己的國事,豈容你宋國國主染指?」

「非也,鄭國先主對我宋國有大恩,我宋國豈能眼睜睜看著鄭國有難而不救呢?世子姬忽雖是嫡子,但德行不夠,兩次拒婚得罪齊國,更因赴宴座次小事開罪魯國,鄭國先主與齊魯兩國盟約建立多麼不易,竟被他一人盡毀,他若登基,眾諸侯國可有哪國支持呢?」雍侯徐徐道來。

祭仲沒答話,雍侯說得沒錯,世子姬忽過於孤傲,諸國諸侯都不太喜歡他。比起先主姬寤生的左右逢源,世故圓滑,姬忽的確差得太遠。

雍侯頓了頓,看了看祭仲的神色,繼續說道:「故我主有個提議,不如扶植王子姬突登基,也可緩解與齊魯兩國諸侯的關係,更何況,姬突能征善戰,在軍中早有威名,繼位也是民心所向。」

「姬突是你的外孫,身上留著你們宋國一半的血脈!說什麼為了鄭國!還不是為了你們自己!」祭仲惱怒道:「先主臨終前就怕兄弟相殘,搶奪王位,特意把公子姬突送來宋國照看,沒想到竟是你們先要挑起這王位之爭,擾亂我鄭國朝綱。」

「大人此言差矣,」雍侯站起,在房間走了兩步,說道,「祭仲大人,你是為國盡忠還是為世子姬忽盡忠呢?」

祭仲愣了愣,微皺眉頭沒有答話。

「若為世子姬忽盡忠,堅決不從,我主惱怒,必殺你,鄭國軍政都在你手,若你死去,鄭國朝堂還有誰能一統大局助力姬忽登基呢?

就算姬忽能順利登基,若我主聯合魯國、衛國等諸侯國,趁他根基不穩攻打鄭國,鄭國必敗,彼時若我宋國與其他諸國各自支持其他王子搶奪王位,則鄭國必內憂外患不絕,危在旦夕。」雍侯說道。

「可若是為鄭國盡忠,大人不必拘泥於哪位王子登基,都是先王的血脈,大人只要保鄭國朝局穩定,不再有戰事之憂就是大功。所以還請大人三思,到底是忠一個人,還是忠一個國?」雍侯的聲音不急不緩,卻直直扎在了祭仲心上。

祭仲突然覺得渾身發寒,他不是怕死,只怕死容易,卻死得沒有任何價值。

「大人有今日之困,實屬罪不在大人,要怪只能怪你們那位世子姬忽,犯得眾怒太多,他不能登基實在怪不得別人。」雍侯看著祭仲的神色有所鬆動,緊接了一句給祭仲台階下。

「大人,活著才能有將來,何必拘泥於一時的榮辱和仁義名聲呢?」雍侯緊接道。

祭仲沉思半響,終於長嘆一聲。

雍侯大喜,說道:「我主已在王宮擺下宮宴,靜等大人多時,且我主願與大人立下結盟合約,以保兩國百年之好,永不起刀兵之禍。」

祭仲心中冷笑,之前先主與宋結盟也是百年之好,而今先主屍骨未寒,宋國就陰謀幹政,操縱王儲繼位,這等盟約,不過是塊遮羞布罷了。但事已至此,他也無可奈何,這個形式還得走一遍。

「結盟是大事,還等我沐浴更衣才好。祭仲擺了擺衣袖說道。

「自然,自然。」雍侯躬身行禮,馬上招呼下人進來幫祭仲整理衣冠。

待祭仲梳洗完畢,衣冠楚楚地出現在宋王庭時,宋莊公、雍侯等人早已等候多時,幾人一陣官場寒暄,彼此心照不宣,極是熱絡,反倒是他們合謀要推出的公子姬突,滿臉陰鬱,一言不發。

結盟詔書展開後,宋莊公與祭仲都先後署名蓋上印章,只有姬突愣愣看著,遲遲不去拿筆。

祭仲咳嗽一聲,說道:「還請公子署名。」

姬突定定地看著他一會兒,又側臉看了看一臉笑意的宋莊公,才拿起那支筆,草草簽下自己的名字。

至此,一場王位易儲的宮變就此定局。

2

有了祭仲的全力扶植,和宋莊公在眾諸侯間的奔走,鄭國一夜之間變了儲君這事,竟很快被所有人都接受了。

朝堂上有祭仲坐陣,稱世子姬忽篡改繼位詔書,實則先王屬意王子姬突繼位,朝堂官宦多半不是祭仲的親信,就是他培養扶植的下屬,故朝臣們很快就統一了口徑,少數提出異議的官員迅速被囚禁收押,姬突順利繼位登基,大局很快平定了。

而宋莊公在邊境陳兵,聲援公子姬突,齊國和魯國本就不喜世子姬忽,聞聽變了儲君,都冷眼旁觀,齊僖公甚至還冷嘲熱諷,畢竟當初姬忽兩次拒婚讓他很是沒臉。

而其他諸侯小國,聽聞宋國幫扶,也就收了趁火打劫的心思。

世子姬忽被關押在宮廷內,已多日與外界斷了聯繫。

他不明白,為什麼他奉之為師的祭仲大夫歸國之後就變了臉,說他篡改詔書,而所有朝臣竟都站在他一面眾口鑠金,軍權也在祭仲手中,除了宮廷親衛,他什麼兵力也調動不了。

就算他拿著世子腰牌去兵營調軍也調不動,因為跟他搶王位的人,是姬突,是軍隊中被奉為百戰百勝的戰神,威望遠勝於他。

姬忽這幾日憂思難寐,臉龐越發清瘦蒼白。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天之驕子,當之無愧的儲君,沒想到一夜之間,他什麼都沒有了,而他竟無能為力。

「兄長。」姬忽已多日未聽得別人如此喚他,他轉過身,竟是姬突在向他行禮。

姬忽輕哼一聲,背過身,「你現在已大權在握,怎麼,現在想來殺我嗎?」

「父王生前百般告誡,讓我們不得手足相殘,我不會殺你。」姬突說道。

「你還敢提父王!他才薨逝不過數月,屍骨未寒,你就帶兵來搶王位,你敢對著蒼天發誓父王是要傳位於你嗎?」姬忽揚高聲調,狠狠地盯著他。

「兄長,事已至此,爭奪王位並非我本意。」姬突苦笑。

「並非你本意,難道有人刀架在你脖子上,讓你登基麼?你以為那宋國支持你就沒有所圖嗎?那宋莊公恩將仇報,是個刻薄寡義的小人,他助你一分,將來定要索取十分,到時你難道要將整個鄭國送與他不成?」姬忽反問道。

「我不會,」姬突說道,而後又強調一遍,「我不會!」

姬忽不屑,又背過身去不看他。

「兄長,以目前時局來看,我登基對鄭國更有利。」

「哼,」姬忽冷笑,「你想這一天想了好久了吧。」

「沒有,父王在的時候,我可曾參與過朝政,可曾拉攏過群臣?你知道的,除了打仗,我對朝政沒有半分興趣。」

「那你現在回來幹嗎?」姬忽回首大喊了一句,「你為什麼要回來?!」

姬突面露哀傷,說道:「為什麼一定要把我送走,父王在的時候,我為他衝鋒打仗,兄長登基我一樣可以為你衝鋒打仗,為什麼一定要讓父王把我送走?這裡是我的家啊,為什麼要讓我一輩子流浪異國他鄉?我從未想過與你爭這個王位,可為什麼你要防我?」

「今時今日你還要說這種話,可笑,可笑,」姬忽一邊搖頭,一邊嘆道,「到底還是沒防住你,你到底回來了,哈哈。可笑,可笑!」

「兄長有今日,並非全是別人陰謀暗算,為何朝臣一面倒,為何與我鄭國交好的盟國都未發聲,難道兄長不應該反思麼?」

「你不過是宋國和祭仲手中的傀儡,一舉一動都受制於人,有什麼資格評判我?你以為你這王位能坐得穩麼?哈哈,我等著,等著看你的下場。」姬忽大笑道。

姬突無奈轉身離去,心中暗暗下著決心:我不是傀儡,我不會讓鄭國的一城一池落入他國,我會守好父王留下的江山!一定!

堆積如山的竹簡鋪滿了祭仲的桌面,他放下一冊,將油燈又挑亮了一些,揉著頭微閉眼睛小憩。

一親信入門行禮,「大人,宮中來報,公子突,不,新王去了世子宮殿。」

「什麼?」祭仲突然站起,「世子可有事?」

「無事,新王只是找世子交談半刻,便離開了。」親信回道。

祭仲放下心來,皺眉道:「世子不能再關在王宮了,你吩咐我們早安排好的人這兩日找準時機,儘快帶世子及家眷離開,按我們之前計劃行事。」

「是。」親信答道。

兩日後,世子姬忽連同家眷於宮中消失,待發現其蹤跡時,姬忽已逃出鄭國境內,直奔世子妃母國陳國而去。

故有人當庭向新王姬突奏請,是否發兵陳國索要世子及家眷時,姬突搖搖頭,說道:「此事不要再提。」

3

姬突這幾日很懊惱,他才登基不過一年,朝政還未完全熟悉,每日正是焦頭爛額之際,而宋國的使臣卻一遍又一遍地來索要好處。

當初權宜之下,答應給予宋國的好處,除了金銀,還有幾座城池。

姬突給了一部分金銀,但在城池上卻反了口,堅決不肯,後來索性將宋國使臣關在國都城外,拒不接見。

宋莊公氣得在朝堂上摔了杯子,大罵姬突小兒,出爾反爾,忘恩負義,罵完就憤而出兵,順便招呼了周邊小國如衛、陳、蔡等鄰國,意圖瓜分鄭國疆土。

姬突親自挂帥迎敵,大破宋衛陳蔡聯軍,至此正式宣告鄭國與宋國撕破了臉。

這一仗,贏得舉國歡慶,姬突以為終於天下太平時,才突然發現祭仲對他的態度產生了變化。

點擊下方「繼續閱讀」看後續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