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沒錢的人越需要積極理財?

2019-10-24     樂樂聊理財

看過財經類書籍的朋友都知道,幾乎所有的理財專家都認為理財的最終目的是幫助我們的資產實現保值增值而並不能讓我們成為富人,理財是幫助我們更好地規劃我們的人生,幫助我們解決不同時期財務問題的過程,我們不能指望靠理財來實現發財夢。其實,不然。

我認為追求財富、追求錢賺錢是上天賦予我們每一個人的平等權利,上天給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都安排了幾次重要的創造財富改變命運的機會,雖然屈指可數,但的確是有的。朋友們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曾走過的路,尤其是中年人會更有感觸。只可惜,我們沒有做好抓住機會的準備,或者說天時地利沒有占全而與財富之神擦肩而過,失之交臂,甚至是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然後,會慨嘆自己沒有成為富人的命。

其實,在資本市場這個虛擬的世界中賺錢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困難,之所以賺錢困難更多的是因為我們無法戰勝人性的貪婪,我們不是輸給了「專業」,而是輸給了自己。

萬事開頭難,往往從0到1的這個過程才是最難的。而很多成功人士的經歷也更是驗證了這一點。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自傳,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幾乎所有人都要經歷一個財富的初始積累過程,即賺取第一桶金。而且他們前期賺取第一桶金的過程無比艱辛,用「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來形容創業之難以及他們想成功的堅定信念一點也不為過。而當他們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後,他們的人生便會有質的飛越,他們的財富也會呈幾何數增長。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出量的積累非常重要。

理財人人都需要,但對於沒錢的人而言更為迫切。經濟學上的「馬太效應」告訴我們「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拿走」,反映到窮人和富人身上,就是「強者更強,弱者恆弱」的道理,而這個道理在選股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眾所周知,凡是銀行都更喜歡有錢的人。而銀行對於窮人和富人所給的「存款政策」也是不同的。即銀行給富人定的存款利率高而給窮人定的存款利率低,因為富人存的錢多,就這麼簡單。我們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際網路平台上買理財,你會發現有很多高收益理財產品相對應的是高門檻的投資本金,當窮人還在「貨比三家」,為百分之零點幾的差別而四處比較理財產品的時候,富人卻把他們的錢交給專業理財師來打理,而他們或是坐在辦公室運籌帷幄,或是去高爾夫球場打球去了。甚至,即使富人不用找專業理財師來打理自己的資產,也完全可以輕鬆愉快地享受他們的生活了。因為當他們銀行帳戶上的數字足夠大的時候,即使他們什麼都不幹,光本金產生的利息就遠遠覆蓋了現有生活成本,他們對生活方式有更大的選擇性,而窮人就不同了。

很多理財師在談到致富,成為富人這個話題上,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要想賺錢,得既開源又節流,而對於開源而言,在職業技能上對自己的投資的重要性遠遠大於投資理財。關於這一點,我談談個人看法。

在我看來,「開源節流」對於改變人生命運,實現財務自由甚至躋身富人行列至關重要,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通過職業晉升來提升社會地位,提高工資收入的。在這個社會,能站在金字塔最頂尖的永遠是極少數的人,而很多人卻活得比富人想像的要艱難許多。事實上,處在社會底層的很多人,他們為了生存非常努力,他們願意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拚搏,他們願意為了讓將來的自己能多一點養老保障而延遲滿足,過節衣縮食的生活,他們心中也曾有過夢想,也為夢想拼搏過......,但並不是每個人努力了就都能夠成功。夢想很美好,但現實也很果敢。每個人的人生經歷是不同的,我們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不能只看最終結果而忽略每個人努力的過程,我們也不能搞「一刀切」,認為所有人之所以生活困窘就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

事實上,比起投資理財,我覺得人生存才是最難的。

現實中,即使我們想成為一個普通人,祈求一家人能過上平平安安的平淡日子,連這樣小小的願望也是很難實現的。有那麼一群人,從他們具備賺錢的能力甚至是孩提時期,他們就比身邊的人努力,他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會用心對待,力求做到最好,但無論是生不逢時也好,還是他們有機會改變命運卻為了自己的親人放棄了成功的機會也罷,他們始終都過得很辛苦,而且到了老年也依然不輕鬆,甚至用窮困潦倒來形容他們晚年的不幸也一點不為過。

當我們想生存都覺得很難的時候,你會發現,比起富人想實現人生價值而對金錢的渴望而言,更需要金錢的是窮人,因為沒有錢真的是寸步難行。錢不是最重要的,但所有高層次的精神追求都是建立在金錢基礎之上的。而窮人生活中的大部分不幸都與錢有關。結婚需要錢,撫養孩子需要錢,贍養老人需要錢,自己養老看病需要錢......,哪一樣都離不開錢,你會發現,生活中更多的是對未來不確定的焦慮,而不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因為我們手中的金錢太有限了,壓根就經不起折騰。

談錢傷感情,這其中更多的是我們沒有辦法獲得金錢的無奈,而不是有錢的自信。

只有真正經歷過貧窮的人才更能懂得金錢對我們意味著什麼。我認為劃分窮人和富人的界限並不是金錢財富有多少,而是所賺的錢是否能夠完全覆蓋生活成本。「小富即安」,如果我們工作賺的錢能夠完全覆蓋我們的各項生活所需,那麼我們可以放心地去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如果我們工作賺的錢有限,在保證基本生活外所需無幾,那麼我們就應該好好考慮一下理財的事情了。

而且理財,並不是說越保守的理財就越穩健,越好,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你把所有的閒錢都存在銀行,即使你的錢在為你賺錢,但由於收益有限,賺的錢並不會多,長期來看,還會貶值;如果你把你的閒錢也做了一定的資產配置,但只拿了極少的一部分,來投資股票或基金,同樣的,錢賺錢的效果也並不明顯,因為投資本金太小;如果你能夠結合你的年齡、收入以及投資經驗做合理的資產配置,適當加大股票、基金的投資,那麼你的錢將會為你賺到更多的錢,複利效應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所凸顯;如果你通過自己前期的努力積累了一筆完全不用的閒錢,那你大可以嘗試做股票、基金投資,因為,閒錢即意味著長期不用,而對於股票、基金投資而言,時間越長,風險越小,時間越長,收益越大,只要國家經濟長期向,你買的股票、基金不是太差,不會被市場規則所淘汰,你就一定能夠賺到錢,而且與那些整日追漲殺跌的「投機者」而言,你活得沒那麼累,你更簡單,因為你唯一付出的只是一點時間而已,而你收穫的卻遠遠要比他們多。而時間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即使你不做理財,即使你不做任何投資,它也會在你的指尖溜走,因此,理財是我們在生活中「順帶」做的事,不會占用我們工作的時間,但卻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你不缺錢,了解投資理財能幫助你留住你手中的錢,護好你手中的錢,如果你缺錢,就更應該好好研究一下投資理財這麼學問,讓自己手中的錢流動起來,為自己不斷創造財富,這樣你才會少一點對未來的焦慮,多一點生活的從容,活得更自在一些。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兒吧,感謝大家關注「樂樂聊理財」,只要你不放棄,理財會一直追隨你的終身,為你忠實服務,多學一點理財知識總是沒錯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ewh_20BMH2_cNUgeki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