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過年,家家戶戶回來的人比較多,尤其是在農村,人員集中,你來我往,熱鬧非凡,除了沉浸在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之中,大家也少不了會談論到一些家長里短的事情。
印象最深的是,村裡面一個老太太八十多的高齡了,向外訴苦抱怨,說是自己的大女兒近年學佛,長期食素,而自己在大女兒家也只能跟著吃素,由於自己年事已高,長期吃素不沾葷腥,自己很不適應,偶爾買些肉回來也會被女兒怪罪,甚至是數落,說是吃肉就別住在她家,如何如何的,所以搞的老人家很是煩惱,本來自己年齡較大,且腿腳有疾,行動不便,飲食方面吃的不如意,心情自然也就不好,更是影響了身體。
關於吃素,首先要明白吃素與否與信奉佛教沒有直接的關係,也就是說不是學佛之人也可以吃素,而吃素之人也未必是學佛之人。所以不論學佛與否,以及性別,年齡等,都可以吃素。而非素食是特定的人特定的行為。
食素的風氣,自古有之,早在佛教傳入我們這裡之前就有食素的習慣,尤其是一些文人在提倡食素更加令人神清氣爽,而食肉則會使體內產生渾濁之氣,以及先見之明的文雅之士都倡導和平,拒絕殺戮,所以文人們為了保持自身清爽,且為了減少對動物的殺害,就選擇以吃素為主。
而提倡慈悲為本的佛教,則更多的是以慈悲之心,菩薩心腸,以及從身體健康,修養身心,因果循環等角度而等而戒絕殺戮。所以佛教倡導生皆平等,作為人類自然不可肆意殘殺動物。佛教因此而提倡吃素,且認為吃肉者會有多個過患,而食素者則能擁有功德。
從醫學角度來講,食素也的確有多個好處,比如減輕肝臟,腎臟以及腸胃等的負擔,減少攝入毒素,減少血管疾病,以及減少腫瘤癌症等患病的幾率,所以諸多好處也被證實。
只是注意合理的搭配好飲食,均衡飲食是健康的關鍵。
《黃帝內經》提出了「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則是闡述了均衡膳食,合理搭配的重要性。
所以大女兒堅持吃素的習慣是非常不錯的,也是比較難得的,但是也要求母親跟著自己吃全素,而杜絕一切的肉食葷腥,偏執的認為素食者就應該與一切肉類以及肉製品絕緣,且自己吃素,家人也必須跟著自己吃素,有些值得商榷。
甚至因為母親要吃肉而要趕出家門,這種做法也是異常的偏激,自然是不對的。
從女兒的角度來講,本來吃素也是好事一件。但是造成母女間出現矛盾,實不應該。
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並不困難,女兒作為常年吃素的人來說,
一是要注意飲食結構的搭配,注意營養以及健康。
二是也要接受身邊的人吃肉,要明白天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是區域是完全食素的,所以吃肉的人始終會有,要能接受和包容。
而在家庭裡面,自己可以慢慢的用實際行動以及吃素的「成果」來進行「現身說法」,潛移默化的引導即可,而不可偏激。
三是可以對母親的飲食,進行適當的葷素搭配,從提倡母親食三凈肉開始,既不全素也不全葷,再經過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做出合理的營養供給,老人也能更加健康,有助長壽。
如果因吃素與葷與否等問題,而讓母親身體或是心理出現健康隱患則是罪過之事。
食素之風,在當下年輕人看來成為了一種新的風尚,新的生活方式,可以減少油,肉,高脂肪等攝入,口味會更加清淡,也減少了口腹之慾,培養了慈悲之心,所以更加健康環保等,也是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不論是國內或是國外。
不管是因為宗教因素,還是因為健康因素,道德層面,環境因素,非宗教以外等等的其他原因而吃素。
無論怎樣的發心,都要注意科學搭配是關鍵,另外由吃葷到完全吃素是一個需要循序漸漸,慢慢改變和達成的一個過程,不應急於求成或是急功近利。如果盲目的食素而沒有合理的規劃,也很容易出現健康問題,這樣也就不太明智,也不值得提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eece57fe00fd1fdf78783529b2d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