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詩丹頓「簡約之萃」典藏名作展:一場跨越世紀的藝術盛宴

2023-09-19     邱小鋮

原標題:江詩丹頓「簡約之萃」典藏名作展:一場跨越世紀的藝術盛宴

關注江詩丹頓的朋友們一定會知道,每年品牌都有會有一個年度主題,基於年度主題下,品牌在產品和傳播上,都會有緊密圍繞年度主題展開。今年,江詩丹頓的年度主題是「LESS'ENTIAL簡約之萃」,用極簡之美詮釋高級制表的精髓,多款重磅作品的陸續上市,讓眾多鐘錶迷們興奮不已。

近日,江詩丹頓「LESS'ENTIAL簡約之萃"典藏名作展暨藝術家高入雲「Whisper密語"主題特展,在上海張園Maison 1755時間藝術「家」內舉辦,融匯跨世紀的典藏名作展、制表聲音藝術體驗、以及藝術家高入雲作品展等多重維度,詮釋極簡之美的藝術哲學。

江詩丹頓的「Heritage典藏名作」

作為擁有兩百多年不間斷高級制表歷史的江詩丹頓,品牌典藏的作品自然堪稱鐘錶界的「藝術寶庫」,官方稱之為「Heritage典藏名作」,收藏的作品超過1600件,本次「LESS'ENTIAL簡約之萃"主題展品,均來自於此。從早期的懷表到20世紀下半葉之後的腕錶作品,每一件既是古董,又是難得一見的藝術品。下面,我們就來一一欣賞。

1、「Empire"粉紅金懷表,跳時顯示、分鐘和秒鐘,機刻雕花純銀錶盤——1826年

這枚誕生於1826年的「Empire"粉紅金懷表,直徑為50毫米,採用了18K粉紅金材質。12點位置為小時窗、大圈為分鐘顯示、小圈為秒鐘顯示,清晰的時間顯示,機刻雕花純銀錶盤很有那個年代的感覺。懷表採用江詩丹頓創新研發的表背鑰匙上鏈技術,無需在錶盤上設置傳統鎖孔,以免影響美觀。

2、「Empire"粉紅金懷表,跳時顯示、分鐘、秒鐘和日期顯示,機刻雕花純銀錶盤——1827年

1824年,江詩丹頓推出視窗式跳時顯示功能,衍生自時針、秒針和分針相互獨立的「三針一線"式顯示布局,使走時更精確且讀時一目了然。該枚懷表直徑為53毫米,採用18K粉紅金。12點位是小時窗,12點位的秒鐘刻度圈和6點位的日期刻度圈均經以鏤空處理,6點位的小圈代表日期,設計可謂相當精妙。

3、「Surprise"白金懷表,開闔式設計——1928年

這款時計的設計非常精妙,不僅可以作為座鐘,還能作為懷表,由江詩丹頓和品牌法國代理商Verger Frères合作打造。表殼採用專利的開闔式設計,得益於機芯厚度僅為1.31毫米,這款時計極為纖薄。方形的錶盤,復古的時標,簡約的雙針,歷經近百年,依舊驚艷。

4、白金和黃金懷表,跳時顯示、分鐘,銀色錶盤——1929年

區別於傳統懷表給人的印象,這枚懷表的正面打開了兩個「小窗口」,分別顯示小時和分鐘。通過旋轉式的錶盤,透過「小窗口」可以實現極簡的顯示方式,是1930年代的經典設計之一。背面底蓋上的南斯拉夫國王亞歷山大一世(King Alexander I)的盾徽圖案,彰顯出表主的尊貴身份。

5、鋁製懷表,小秒盤,啞光銀色錶盤——1945年

1937年,江詩丹頓與加拿大鋁業公司(Alcan)和美國鋁業公司(Alcoa)合作研發出一款當時極為罕見的鋁製時計。二戰後,江詩丹頓打造出一枚直徑44.5毫米、重量僅為19克的超輕懷表。該時計部件的85%由鋁材質打造,開創了材料創新和鐘錶輕量化的先河。

6、鉑金腕錶,銀色錶盤,鑲嵌4顆長階梯形切割鑽石和8顆弧面切割鑽石——1951年

這枚問世於1951的男式腕錶,直徑為32毫米,採用鉑金表殼材質、鑽石刻度。鉑金是貴金屬中密度最高的金屬之一,而且成本也高於其他貴金屬。江詩丹頓很早就採用鉑金打造珍貴時計,這款就是很好的證明,雙針的設計,簡約中又充滿了奢華感。

7、Jubilee黃金腕錶,銀色錶盤——1955年

這是一款江詩丹頓品牌創立200周年時的作品,Jubilee黃金腕錶直徑為32毫米,採用18K黃金材質,搭配焊接式內凹表耳,採用1003手動上鏈機械機芯,厚度僅為1.64毫米,問世後長久保持著世界上最纖薄機芯的記錄。極簡的兩針設計,依然是我們熟悉的那個江詩丹頓,該枚腕錶自然也是極具收藏價值的一枚。

8、三問報時鉑金腕錶,銀色錶盤——1955年

同樣是品牌200周年時期的作品,這枚腕錶採用37毫米鉑金表殼,配備三問功能,搭載一枚厚度僅為3.1毫米的JMV機芯。兼顧複雜功能、超薄工藝、簡約設計,很好詮釋了什麼是「簡約之萃」。

9、黃金腕錶,銀色錶盤——1957年

Patrimony傳承系列誕生於2004年,全部表款均採用簡約流暢的圓形表殼設計,這也是其標誌性特徵。這一時計系列的創作靈感正是源自於此枚參考編號6187的古董黃金腕錶。腕錶採用簡約內斂的設計,銀色錶盤上僅點綴以放射狀時標和「珠粒式"分鐘刻度圈,搭配纖細棒狀指針,簡約中透露著優雅。時至今日,Patrimony傳承系列依然是江詩丹頓的中流砥柱,是奢華正裝腕錶中繞不開的系列之一。

10、「Disco-Volante"粉紅金超薄懷表,刀刃型表環,旭日紋鍍金錶盤——1960年

這款懷表很有想像力,這枚粉紅金超薄懷表衍生自被義大利鐘錶藏家暱稱為「Disco-Volante"(意為"飛碟")的腕錶,以「刀刃型"表環為特徵,即邊緣經倒角處理,以凸顯極為纖薄的表身。懷表搭載的1003機芯是江詩丹頓最享負盛名的機芯之一,問世後長久保持著纖薄紀錄。

11、黃金超薄懷表,刀刃型表環,銀色錶盤——1960年

這枚懷表延續了江詩丹頓研製超薄時計的悠久傳統,46毫米的直徑,極簡的指針和刻度,搭載品質出眾的JVEB手動上鏈機芯,厚度僅1.31毫米,展現出江詩丹頓精湛非凡的超薄機械技藝。

12、黃金腕錶,梯形表殼,銀色旭日紋錶盤——1964年

這枚問世於1964年的腕錶,採用了非對稱梯形造型,與錶盤上的圓形時標構成視覺對比,搭載了著名的1003機械機芯,在複雜與簡約之間達致巧妙平衡。

13、「Epure"黃金腕錶,煤灰色旭日紋錶盤——1978年

這枚名為「Epure"的黃金腕錶很有意思,其12點鐘位置的馬爾他十字標識上鑲有一顆鑽石。這在傳統的江詩丹頓表款是極少見的。表殼和表鏈構成和諧的幾何美感,黃金表殼與煤灰色錶盤對比鮮明。無刻度的錶盤設計,加上纖薄的1050橢圓形機械機芯,如今看來依然前衛又神秘。

14、「Prestige de la France"黃金腕錶,鍍金錶盤——1979年

1972年,江詩丹頓的一款腕錶憑藉獨特設計榮獲法國榮耀獎(Prestige de la France),並由此衍生出一個經典系列。這枚被稱為「1972"的腕錶最初名為「Trapeze"(意為「梯形"),其表殼呈弧形,採用符合人體工學的等腰梯形造型,在制表業尚屬首創。光潔的錶盤上未設置任何時標或分鐘刻度圈,突顯簡潔的外觀。表鏈與表殼渾然一體,採用無表耳設計。錶冠點綴一顆弧面切割藍寶石。腕錶搭載纖薄的1050橢圓形機械機芯,流露出鮮明的未來主義美學風格。

15、950鉑金跳時腕錶,神秘分鐘顯示,銀色錶盤——1995年

時間來到1995年,江詩丹頓發布了這枚950鉑金跳時腕錶。時隔約70年後,品牌再度演繹這一跳時顯示與神秘分鐘顯示的組合。此款腕錶在簡約的外觀下巧蘊匠心。精緻的機刻雕花錶盤上設有簡潔的小時視窗。透過鏤空外圈可以窺見下層用於指示分鐘的縞瑪瑙小指針。腕錶搭載1120 HS自動上鏈超薄機芯。如今來看,這款腕錶依然充滿著想像力,看似簡約,其實暗藏玄機,再次暗合了品牌今年「簡約之萃」的主題。

「La symphonie horlogère 制表交響樂"

本次主題限時展首次加入獨特的制表聲音藝術體驗「La symphonie horlogère 制表交響樂",讓制表技藝在美妙聲學中起舞,帶來的沉浸式聲樂之旅。與優雅的獨特製表風格巧妙糅合,這一聲音藝術體驗令時計作品更富生命力,實現了聲音藝術與制表美學的唯美共融。專注於此,在音樂地流逝中感知工藝與美學的無限優雅,聆聽品牌經典作品中所蘊藏的和諧音律,感知江詩丹頓近270年時光的制表造詣。

高入云:「Whisper 密語"

本次特展特別呈現了江詩丹頓與當代青年藝術家高入雲共同打造的「Whisper密語"簡約藝術空間,展覽甄選高入雲的動態機械裝置及綜合媒介繪畫作品,在以線性元素為核心的藝術創作中,高入雲構建的圖像與氛圍如同一段密語,引導觀者進入另一個時空語境,與之對話。

裝置作品《Loop Loop》以線在節奏中的遊走、循環和交錯,為觀者製造出陌生又熟悉的視覺經驗。作品中線與背景圖案相映成不同錯覺,預示著二維空間中不斷發出的信息碎片。而綜合繪畫作品《Logos》則在平面的構圖中,以大量線條、痕跡、拼貼和筆觸,描繪出一種莊嚴、肅穆且神聖的圖像氛圍,引領觀者開啟一個與作品密語對話的時空維度。

如何在紛繁之中,馭繁為簡?高入雲的作品不僅僅是視覺的呈現,更是時間、空間與自我記憶和經驗的投射與表達。「Whisper密語"藝術空間傳遞了「簡約之萃"的概念意境,以當代藝術與品牌制表美學達成了更深入的藝術共鳴。

寫在最後

江詩丹頓「LESS'ENTIAL簡約之萃"典藏名作展暨藝術家高入雲「Whisper密語"主題特展自2023年9月1日起至11月30日於上海張園Maison 1755時間藝術「家」內舉辦,為期三個月。對於喜愛江詩丹頓品牌的朋友們來說,自然是不容錯過的藝術盛宴。多款來自江詩丹頓「Heritage典藏名作」的展品,其稀缺性、觀賞性、藝術性、規模性,都堪稱「史無前例」。在「簡約之萃」的主題下,欣賞江詩丹頓的高級制表歷程,這樣的機會確實很難得,想去看展的朋友們皆可預約前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e5741fb09ac1086428ecc9d0099db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