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克己,方能成己

2022-07-25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能克己,方能成己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能克己,方能成己

作者|徐建

來源|前線理論圈

《傳習錄》記載,王陽明弟子蕭惠向他請教一個問題:「己私難克,奈何?」王陽明回答:「能克己,方能成己。」

意思是說,一個人要克制自己內心的私慾,並時常反省、檢討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成就自我,讓自己變得更好。

克,為會意字,甲骨文和金文都像人戴甲冑(兜鍪、頭盔)之形。在古代,「胄」往往是戰利品,所以「克」字的本義是戰勝。

後引申為能力超強、勝任、完成、克服、克制等義。朱熹在《四書集注》中對克己這樣解釋:「克,勝也。己,謂身之私慾也。」

克己,本質上是一種深度的自律,是通過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去戰勝內心不好的慾望。

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內心總有一個時刻不能鬆懈的標尺來校正自己的言行。明代徐溥效仿古人,不斷檢點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書桌上放兩個瓶子,分別裝黑豆和黃豆。每當心中出生一個善念、做了一件好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黃豆;若有不好的念頭或言行過失,就在瓶中投一粒黑豆。

一開始,黑豆多黃豆少,他就不斷反省並激勵自己。慢慢地,瓶中黃豆越積越多,黑豆越來越少了。正是憑著這種持久的克己自律,徐溥不斷修煉自己、完善自我,終成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也留下了「儲豆律己」的千古佳話。

「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克己的真正指向,是辨明是非、分清界限,修煉自己的內心,不該做的不做。唯有注重守心修心,才會克制自己,讓慾望有限度,做人有底線、做事有分寸。

明代李汰一生為官注重操守,廉潔自律。擔任福建鄉試主考官時,曾有考生深夜送來一包黃金,遭到李汰拒絕。他寫下「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的詩句,並於次日將詩張貼在考場門口,自此再也無人敢向他行賄。

李汰自謙說自己陳腐,卻能在利慾誘惑面前,恪守本心、堅守底線,不被黃金迷住心竅,至今讀來仍覺錚錚有聲、滿紙正氣。

明代薛瑄所撰《讀書錄》中有句話:「只公之一字,乃見克己之效驗。」意思是檢驗一個人是否克制了自己的慾望,就要看其是否做到了公。

宋代詩人曾幾任台州知州時,特別鍾愛當地的著名美食蚶菜。有一次,其家人到集市購買蚶菜,被漁民認出,要把蚶菜免費送給他。曾幾得知後,花費了許多精力才找到那幾位送蚶的漁民,送還了買蚶錢。

事後他及時檢視自身,表示要克制慾望,保持清廉,在台州任上,曾幾再也沒有吃過美味的蚶菜。

「為政不在言多,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為官從政,要少說空話,多辦實事,不僅要時時反躬自省,而且要克己奉公、惠世濟民。

後唐監察御史周矩做人省身克己,每日三省吾身,為官堅持美德嘉行,銖積寸累。他立下家訓告誡後人要「不為己利,樂為民役」。

為解鄉民旱澇之憂,周矩以自己的俸祿余資,在江西泰和萬歲鄉創築槎灘、碉石二陂,還立下規定,槎灘、碉石二陂為兩鄉九都之公陂,不得專利於周氏。被稱為「江南都江堰」的槎灘陂,經歷千年風雨,至今仍惠澤萬頃。

凡人皆以克己成,以縱己敗。真正對自己負責的人,都是有節制、善於約束自己的人。要從日常行為上著力,時刻自省自律、遵守規矩,以「利居眾後,責在人先」的擔當,克己奉公,才能成己達人,收穫不一樣的人生。

文章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2年7月8日,原標題「克己與成己」

周國平:用閱讀喚醒完整的自我——跨越時空去尋找自己的靈魂

蒙田:生活七原則——怎樣屬於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尤瓦爾·赫拉利:認識你自己:不要被算法操控——「不連續性」時代,需要不斷「重塑」自己

遇見美好,向美而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因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cb3d6a55c8ed3a1d392d4d58c5b3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