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輛比亞迪觸動歐洲汽車製造業神經 德媒:是對德國汽車製造商的一記耳光

2022-10-10     NBD汽車

記者丨董天意

在不久的將來,將有10萬輛比亞迪電動車行駛在歐洲街頭,這觸動了歐洲汽車製造業的神經。

近日,德國汽車租賃公司Sixt表示,已與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簽署了新的合作協議,承諾在未來幾年內從比亞迪購買約10萬輛電動汽車。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歐洲最大的汽車租賃公司之一,Sixt公司在全球100餘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擁有超2100處營業網點,主要面向商務、公司及私人用戶提供一系列高端租車服務。

Sixt方面表示,其首批啟用的比亞迪車型為ATTO 3,即王朝系列中元Plus的「海外版」車型,未來還將和比亞迪探索全球不同地區的合作機遇。根據Sixt的規劃,到2030年,其在歐洲提供的車型中有70%~90%都是電動汽車。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資料圖)

「Sixt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機動靈活的出行服務,此次與比亞迪達成合作,對我們實現車隊70%~90%的電動化目標具有里程碑意義。我們期待與比亞迪共同努力,積極推動汽車租賃市場電動化。」Sixt SE首席商務官(負責車輛銷售和採購)Vinzenz Pflanz表示。

不過,比亞迪與Sixt的合作讓部分德國媒體「酸了」。其中,德國《焦點》周刊在10月7日的報道中稱,「Sixt給中國企業的大訂單是對德國汽車製造商的一記耳光。」

上述報道還提到,在電動汽車方面,中國不僅坐擁原材料寶庫,還可以用廉價電力進行生產,這令歐盟的汽車製造業不再具有競爭力。而中國汽車在技術和設計方面,早已與特斯拉等國際競爭對手平分秋色,在中國市場,它們比德國的電動汽車更受歡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比亞迪目前投產和在建的工廠共有十餘個,其中深圳、西安和長沙基地的年規劃產能約120萬輛左右。另外,比亞迪在常州、撫州、合肥、濟南的生產基地也將於今年投產。

產能瓶頸得到緩解後,比亞迪的銷量也得到顯著提升。官方數據顯示,今年9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0.49萬輛和20.1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8.12%和183.07%。

在此背景下,比亞迪也在加速布局海外市場。其中,比亞迪元PLUS、漢、唐三款車型已於近日在歐洲市場開啟預售,並將於今年法國巴黎車展期間正式上市。繼挪威、丹麥、瑞典、荷蘭、比利時、德國市場之後,今年年底前比亞迪還將進一步開拓法國和英國市場。

隨著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相繼「出海」,歐洲等傳統汽車製造商或許已感到壓力。德國《經濟周刊》在10月5日的報道中表示,中國電動汽車和大眾汽車一樣好——或者更好。Sixt從中國比亞迪公司購買10萬輛電動汽車是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大規模「進攻」(歐洲)的開始。目前,超過15個中國汽車品牌已準備好「征服」歐洲市場。

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今年1~8月,我國出口電動載人汽車56.25萬輛,同比增長49.5%,總價值78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2.5%,超過半數出口到歐洲。

憑藉出色的產品力,自主品牌也正逐漸獲得國外市場的認可。例如,此前已布局海外市場的MG品牌目前出海累計銷量已破百萬輛,成功進入8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以來,小鵬汽車在丹麥、荷蘭、挪威、瑞典四國開售小鵬純電轎車P5;首批500輛嵐圖FREE也已發往挪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桐桐 攝(資料圖)

「我國自主品牌出口進入到一個新階段,這也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機遇期,以新能源為主的自主品牌出口與燃油車出口發生了巨大變化。」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崔東樹認為。

「新時期汽車產業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這對企業品牌來說,意味著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競爭力出現,中國汽車產業也正在由國內為主向全球發展轉變。」中國科學院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產業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曉明在中國汽車推動力主題高峰論壇上表示,要把全球不同市場的要求和不同國家消費者的看法平衡好,只有這樣中國汽車才能走出去並實現穩步持續的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b7205345b534894c198f679787aa5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