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天4次病危,暴瘦40斤,武漢首批新冠倖存者,他如今怎麼樣了?

2024-01-18     那一朵花

原標題:24天4次病危,暴瘦40斤,武漢首批新冠倖存者,他如今怎麼樣了?

【前言】

最近很多地方的醫院裡,能看到大量導致發燒的患者,「」這個詞也再次出現在了我們的生活中。

然而現在我們聽到「」,心中不會再出現恐懼的感覺,回想剛開始的時候,這個詞所的,就是噩夢更是一種絕望。

在當年的那場「災難中」,武漢市的金銀潭醫院成為了抗一線,一開始很多人並不知道武漢當地的真實情況。

後來一部名叫金銀潭實拍80天》的紀錄片,揭開了這段塵封的歷史,讓更多人知道了第一批「患者」的真實故事。

【4比24的存活率】

年的12月27日,一通電話拉開了這場「」的序幕,正當所有人還在期待新年的時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即將爆發。

那天金銀潭醫院的院長接到了一通電話,是從同濟醫院所打過來的,想要將一名病人轉院到金銀潭。

在武漢「同濟醫院」這個名字,對本地人來說,就像是定心丸一樣的存在,所以金銀潭接到電話後,就知道將會有大事發生。

一開始轉到金銀潭的只有6名患者,可是大家都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即便是用盡一切辦法,還是沒能挽救這6人的生命。

這件事發生後,新聞上開始報道相關的一些信息,只不過絕大部分的人都不重視,包括我在內,一開始也覺得不用在意。

直到1月23日武漢封城,我們才知道這一次,並不只是簡單的流感,可惜一切一切都為時已晚。

傳染面積擴大後,大批患者不斷地被送到了醫院,其中就有24位患者,被院方使用「ECMO」治療。

這個所謂的「ECMO」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用儀器替代肺部,從而緩解病人因肺部衰竭所帶來的危險。

對於當時那個情況,「ECMO」就是治療手段的最後一道防線,可惜這24人並不是全都挺了過來,最後也只有4人從死神手中逃脫。

這四個人中,彭博的故事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看到他的經歷,不禁感嘆能夠活下去真的是萬幸。

【彭博的死裡逃生】

「我希望你一輩子都不要」,這是彭博對醫護人員,或者說對所有人的一種期望,對他自己來說,這段經歷太難熬了。

能夠支撐他堅持下來的,除了醫護人員的努力外,更多的還是他對自己家庭的執念,因為他的妻子正在懷孕,自己一定要見到「二寶」的降生。

因為接受治療的緣故,彭博的外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即便後來病情有迎來好轉,思念女兒的他也不敢和家裡打視頻電話。

之前彭博是一個130斤的壯漢,並且還是一名退役,沒想到這樣硬朗的身體,最後還是抵不住的折磨。

從2月7日彭博開始住進金銀潭的第一天開始,在他心中就是希望能夠在醫院給自己找到未來。

住院第三天的時候,因為呼吸窘迫需要進行插管,但其實插管是帶有一定風險的,聽過醫生的解釋後,彭博最終選擇相信醫護人員的能力。

不久後彭博陷入了昏迷,甚至一直「沉睡」了24天的時間,這期間醫生對他進行過一次大搶救,得以保住了性命。

轉到「EVMO」後,彭博的身體突然出現「急性腎衰竭」,並且還伴有細菌,這一次再度將彭博推到了死神的面前。

多虧醫生將他拉了回來,事後彭博自己也感嘆,自己曾三次面臨「死亡」,但醫生們三次都將自己救活。

如果沒有金銀潭醫院,可能彭博再也見不到自己那個素未謀面的孩子,甚至全家都要為他哀悼。

【成功出院,生活幸福】

上面說了彭博不敢和家裡人視頻,為了讓他能夠安心在醫院治療,他的妻子經常會將大女兒的視頻發給他。

正像彭博自己說的,能夠支撐自己堅持到最後,就是自己一定要回家的那個信念,所以他才沒有被折磨到放棄生的希望。

其實彭博之所以能夠創造奇蹟,還有一定原因是受到了5位好心人的援助,在他接受ECMO治療的時候,為了能夠消滅他體內的,採用的一種特殊的辦法。

當時負責彭博的醫生潘純教授,在觀察過後,想用康復者體內的血漿,來治療彭博的病情,收到消息後,彭博的妻子開始在網絡上發出求助。

很快就出現了6位捐獻者,其中有5個人都是點名,直接捐給彭博的,這些捐獻過來的血漿分別在三次治療中,輸進了彭博的身體。

得知此事後彭博立刻聯繫了家人,加上了這5人的微信,等到自己出院後,一定要感謝他們對自己的幫助。

通過了解這5人的其中一位,家裡遇到了困難,當即彭博便向對方通過手機轉過去了一筆錢,儘可能的回報自己的恩人。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治療,彭博終於健康的走出了醫院。再次踏進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家門,和自己的老婆孩子團聚。

在家裡生活了10天後,彭博的身體已經和正常人無異,甚至還長胖了10斤,這個家終於度過了他們的寒冬。

回家後的彭博擔起了自己「頂樑柱」的責任,精心照顧著臨產的妻子,還堅持每天鍛鍊身體,增強自己「呼吸肌」的功能。

那時的他才38歲,對彭博來說這只是自己的前半生,之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現在的他十分幸福,和家中的妻子還有兩個孩子一同努力的生活著。

可是這場災難,像彭博一樣的幸運兒只是少數,當時悲歡離合才是武漢的主旋律,就像紀錄片中,李超的故事一樣。

【李超一個月失去三位親人】

這是一名計程車司機的故事,李超和我們一樣,都是這個社會中再普通不過的一名群眾,每天都在為了生存奔波著。

誰知道厄運並不會同情任何一個人,哪怕是一位默默無聞的計程車司機,都沒能逃過當年那場「天災」。

一開始得知自己被傳染的時候,李超的內心是崩潰的,並且那時候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案。

這對李超來說,無疑是一個殘酷的消息,包括他的家人在得知這件事情後,仿佛天都要塌下來了。

另外李超成為患者,這也意味著他的家人存在著很大的風險,而且這個擔心最終成為了現實。

事情發生在大年初二,李超被後住進了醫院,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們對李超印象非常深刻,因為他總是在樂觀的配合治療。

身體出現起色之後,李超開始在病房內當起了「代購」,通過微信幫鄰居們聯繫商家,購買一些食材。

可是他的家人也在忍受著「」的折磨,他的父母還有奶奶都住進了醫院,對他來說,儘管表面上再樂觀,看到親人的病危通知,又怎會笑得出來呢?

接受採訪的時候,李超非常自責,覺得是自己的原因導致了家人遇險,他自己也說對家人十分愧疚。

當他再次聽到自己母親和奶奶的消息時,對方已經離開人世,沒等他從兩位親人離世的陰影中走出,他的父親也離開了李超的身邊。

經過雙方的協調,李超答應了將自己父親的遺體捐給醫院,讓專家進行解刨,從而能夠找到的治療方法。

短短1個月內,李超失去了3位家人,對他來說這個打擊是巨大的,然而李超一家的遭遇,在當時的武漢比比皆是。

到了4月份開始復工後,武漢開始迸發出生機,在李超眼中,雖然打車的比之前少了很多,但是聽到大家不再討論,就已經是一種幸福。

【金銀譚醫院的感人時刻】

看過紀錄片後,除了這些悲慘的故事,一名患者和醫護人員的故事,讓我感受到了人心之間的溫暖。

一位名叫肖軍的重症患者,是金銀潭醫院的首批患者之一,在接受治療的時候,肖軍結識了來自浙大醫學院的鄭霞醫生。

肖軍之所以會感上,是因為要照顧受到傳染的父親,自己雖然早就被傳染,但是為了父親她拖了3天才去醫院治療。

正是在金銀潭,讓原本素不相識的二人結下了緣分,經過了多次危機之後,肖軍成功轉入了普通病房。

恢復階段,肖軍每天都會和鄭霞醫生打視頻電話,通過二人的歡聲笑語中,撲面而來的是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那種溫情。

兩個人還定下了約定,只要肖軍努力康復,一年後兩個人還要再次見面,而這句話讓肖軍牢牢的記住了。

一年後完全康復的肖軍前往杭州,這種在「生死中」建立的感情,並不會因為時間所磨滅,最終兩人深情的擁抱,讓二人的故事有了一個好的結局。

【結語】

20年的,讓千萬人遭到了巨大的損失,有人失去生命,也有人沒了家庭,但是國家所做的一切,讓這個冷酷的多了一絲溫暖。

往期精彩連結

「建築女魔頭」扎哈:北京大興機場設計者,卻沒能親眼見其建成!

46歲麻醉醫生朱翔死因曝光,追悼會人山人海,去世前還在堅持工作

殺不死的薩達姆:5個替身做到以假亂真,時隔19年揭秘替死鬼身份

參考資料:

長江網—3次從死亡線上被搶回來,彭博說康復再痛苦也會堅持,「我才38歲要扛起家庭社會責任」

長江網—瘦下去的體重回來了,治癒的哥錄製視頻感謝醫護人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adb0681bac50012fd6614ab5b183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