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韋皋:狂虐吐蕃二十年,三段玄幻愛情,胡僧說他是諸葛亮轉世

2023-05-06     尋根拜祖

原標題:傳奇韋皋:狂虐吐蕃二十年,三段玄幻愛情,胡僧說他是諸葛亮轉世

韋皋出身於京兆韋氏,靠「抬棺材」起家,即所謂的「挽郎」。

嚴格來講,「挽郎」不算職業,而是一項臨時工作,即充當皇帝、皇后等皇室子弟出殯時「引柩唱挽」的少年。

別嫌這份工作晦氣,對當時的人來說,那可是令人眼饞的肥差,除非韋氏這樣的豪門子弟,一般人根本沒資格,因為它包分配。

出殯儀式結束後,挽郎立刻轉正為有品級的官員。相較於那些寒窗苦讀的士子,有些挽郎十二三歲就吃起了皇糧,便宜賺大啦。

韋皋17歲充任唐肅宗的「建陵挽郎」,並補職為華州參軍。

韋皋的前半生波瀾不驚,後半生開掛。他治理蜀地二十年,招撫南詔、狂虐吐蕃,從沒打過敗仗。

他事實上是蜀地無冕之王,卻在藩鎮割據之風盛行的時代,選擇了忠於朝廷。

他曾經有三段愛情,一段羞煞老丈人,一段前世良緣後世續,一段女方比他名氣大。

最神奇的是,韋皋滿月那天,有個胡僧斷言,他是諸葛亮的轉世……

戲耍朱泚,拖住叛軍西路增援

韋皋默默無聞地度過了三十七個年頭,建中四年的「涇原兵變」將他推上了舞台的中央。

事變後,唐德宗西逃奉天(乾縣)避難,朱泚在長安稱帝。奉天西邊的鳳翔已經被叛軍占領,倘若鳳翔與長安聯合夾擊,奉天旦夕可下。

但對鳳翔的叛軍來說也有一個隱患,因為他們西邊駐紮著韋皋的隴右軍,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朱泚看出了門道,立刻派人給韋皋送去了委任狀。韋皋裝作很高興的樣子,將朱泚的使者和叛軍將領請進城,卻在「鴻門宴」上大開殺戒。

然後他築壇盟誓,宣布忠於朝廷,立下「粉骨糜軀,決無所顧」的宏願,並派韋氏子弟增援奉天。

隴右軍雖然兵力不多,卻是小小秤砣壓千斤,它拖住了鳳翔叛軍,使得奉天「無西顧之憂」。

韋皋雖然沒有參與於平叛戰爭,但卻功不可沒,因此戰後唐德宗升職為左金吾衛大將軍。

貞元元年(785年),韋皋接替張延賞,出任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拉開了他二十年治蜀生涯。

鎮守西川,狂虐吐蕃二十年

在後人眼裡,蜀地物產豐饒,戰亂不至,是個天然的安樂窩。可是在唐朝卻並非如此,因為它的西邊有宿敵吐蕃,南邊還有依附於吐蕃的南詔國,兩千裡邊境線都是戰場。

貞元四年,吐蕃10萬大軍入侵黎州,韋皋聯合東蠻在青溪關大破吐蕃。11月,吐蕃發兵3萬攻打東蠻,韋皋派兵增援,二度打敗吐蕃。

貞元五年,韋皋主動出擊,以2000精兵深入吐蕃境內,在台登斬殺兩千蕃兵,生擒籠官四十五人,其中包括吐蕃最悍勇的大將乞臧遮遮、悉多楊朱,以及貴族子弟論東柴。

這一戰徹底扭轉了唐軍在嶲州地區的被動防守,又在接下來的幾年連續數戰,實現了對嶲州的掌控。

貞元八年,朝廷在西北修建鹽州城,韋皋奉命主動進攻,以吸引吐蕃兵力。他出西山、靈關,攻破峨和城、通鶴軍、定廉城。又越過的博嶺,包圍維州,進陷棲雞、羊溪,並焚毀了劍山屯。

吐蕃率兵前來援救,又被唐軍擊敗,傷亡數千人還丟了白岸。

貞觀九年,韋皋越過貢嘎山脈,拔除吐蕃堡柵五十餘座,收降西山八國(阿壩、甘孜、昌都一代的羌人部落)。

貞元十一年、十二年,韋皋又收降羌蠻部落七千戶、收復嶲州城。

貞元十六年,唐軍與吐蕃在黎州、嶲州展開連續對決。韋皋連戰連捷,迫使吐蕃九地節度使、籠官馬定德,以及屬下八十七名大將集體投降。

貞元十七年,在蜀地連遭挫折的吐蕃人將火氣撒在了西北,他們連下靈州、朔州、麟州。為了牽制西北的蕃兵,韋皋再度主動出擊,以五萬大軍分兵十路深入吐蕃境內。

這是劍南軍規模最大的一場戰鬥,在兩個多月的戰鬥中,唐軍大敗16萬蕃軍,攻克七座城邑、五處軍鎮,俘獲民戶三千,俘虜敵兵六千,斬首萬餘。

吐蕃被迫南下增援,卻在維州中了唐軍的埋伏,10萬大軍損失過半,大相論莽熱被生擒活捉,獻俘於長安。

「十路伐蕃」奠定了唐軍在西川對吐蕃的絕對優勢地位,唐德宗聞訊大喜,下旨擢升韋皋為中書令,封爵「南康郡王」,並親撰《南康郡王韋皋紀功碑銘》,以示褒獎。

二十年對吐蕃保持不敗戰績,堪稱奇蹟,但這還不是韋皋的全部,他還有一項值得後人銘記的功績——招撫南詔國。

南詔國自從安史之亂與大唐斷絕關係後,雙方敵對了二十多年。韋皋憑藉出色的智慧,左手陽謀、右手陰謀,迫使南詔與吐蕃翻臉,最終又回到了大唐的懷抱。

總之,韋皋無論是軍事才華還是政治才華,都在治蜀的二十年里光芒閃耀。

三段愛情,亦真亦幻都是浪漫

韋皋的曾經有三段愛情,不過有些故事出自民間筆記,充滿玄幻,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窮秀才羞煞老丈人

西川前任節度使張延賞不是別人,正是韋皋的岳父。不過,這對翁婿的關係並不和睦。

當年韋皋在入仕之前有點落魄,貴而不富,只能寄生於岳父家中,這種現象在唐代豪門中並不罕見。

因此張延賞對這個女婿並不看好,選中韋皋的是張延賞的妻子苗氏。苗氏一直對丈夫說,咱這個女婿雖然貧窮,但氣度不凡,從來不屈節侍人,未來必能成就大業。

然而張延賞卻嗤之以鼻,對韋皋從來沒有好臉色。家裡的僕人也跟著奚落韋皋,小兩口忍受不了屈辱,決定回關中闖蕩。

二人靠妻子變賣的首飾度過了一段艱苦歲月,終於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韋皋憑藉「挽郎」身份做官了。

由於二十年不曾聯繫,張延賞一直以為韋皋早就死了。當苗氏聽到韋皋的名字時,堅持認為一定是自己的女婿,而張延賞卻認為同名同姓而已。

結果令張延賞羞得無地自容,他連女婿的面都沒見就悄悄走了,還被世人嘲笑「不識韋皋是貴人」。

玉簫再世續前緣

相傳少年時期韋皋曾經寄居於江夏一位姜姓太守的家裡,並與太守的兒子荊寶結為兄弟。

荊寶身邊有一個10歲的侍女叫玉簫,聰明伶俐又漂亮,被荊寶派來專門伺候韋皋。時間一久,二人漸生情愫。

後來韋家人催促韋皋回長安,二人揮淚而別。韋皋親手給玉簫戴上一枚玉戒指,並許諾:短則五載,長則七年,我一定回來娶你。

豈料韋皋一去杳無音訊,玉簫苦等無望,在第八年春天絕食而死。

二十多年後,韋皋出鎮西蜀,在審理舊案時,偶然與荊寶相遇,這才得知玉簫已經死了十幾年。

韋皋心痛不已,專門為玉簫修建佛堂,並親書佛經。然而,這並不能減輕他的思念,於是他又請人用招魂術與玉簫「相會」了。

玉簫告訴他:藉助你造佛的功力,我十天後將重新投胎,十三年後將再次成為您的侍妾。

一轉眼十三年過去了,某一天,有個官員給他送來一個特別的禮物——一名歌女,名叫玉簫。

韋皋大吃一驚,但見此「玉簫」跟彼「玉簫」長得一模一樣。他拉起玉簫的手,發現她的中指上有一圈環裝的肉瘤,跟當年的那枚戒指一模一樣。

紅袖添香才女相伴二十年

韋皋在蜀地還結識了一代才女薛濤,一位被譽為「唐代四大女詩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的奇女子。

薛濤出身於河東薛氏,因為家道中落,淪為歌伎,隸屬於成都府。歌伎在古代叫「樂籍」,身份低賤,難聽一點說就是達官貴人們的玩物。

薛濤雖然淪為賤籍,但才華出眾,深得韋皋的賞識,除了侍宴,她經常伴隨在韋皋身邊參與文案工作。

一位能與元稹、白居易、杜牧、劉禹錫詩文唱和的女子,其文筆自然不在話下。韋皋竟然因此突發奇想,奏請朝廷加封薛濤為「校書郎」,從此薛濤多了個綽號——女校書。

薛濤還有個綽號叫做「孔雀」。當初南詔國進獻孔雀一隻,薛濤愛其美,慫恿韋皋設籠棲養。韋皋依其意,在摩訶池邊建孔雀籠,交由薛濤飼養。從此人們總是看見,孔雀開屏與美人鬥豔的場景。

薛濤與韋皋形影不離,這導致她恃寵而驕,居然充當起官員們攀附韋皋的「後門」來,大肆收受賄賂。韋皋為此大怒,將她遣送到松州邊陲獨居。

薛濤心生悔意,聰慧的她贈韋皋《十離詩》一首,頓時攻破了中年大叔的防線,又再次回到了成都。

薛濤17歲侍奉在40歲的韋皋身邊,將人生最寶貴的二十年青春都給了韋皋。遺憾的是,韋皋始終沒有給她一個身份,甚至沒能幫她脫籍。

諸葛轉世,治蜀二十年不割據

前文有玉簫轉世的傳奇,其實民間盛傳,韋皋也是個「再生人」,他是諸葛亮的轉世。

話說韋皋滿月那天,家裡正在辦滿月酒,突然來了個又髒又丑的胡僧,逕自闖進韋家蹭酒席。韋家人也不好阻攔,就在犄角旮旯里給胡僧安排了一頓飯。

飯後,小韋皋被家人抱出來與客人見面,胡僧擠上前去對嬰兒說:「久別無恙乎?」

奇怪的是,小韋皋聽了胡僧的話居然手舞足蹈,顯得很開心。面對眾人詫異的表情,胡僧解釋說:「這孩子是諸葛武侯的轉世,他將來要成為西蜀統帥,受到蜀地人民的祝福。我以前雲遊劍門,與他是好友。聽說他轉生在韋家,因此不遠千里來看望他。」

但這個光怪陸離的傳說顯然不靠譜,但在蜀地卻流傳很廣。究其原因,我認為跟韋皋治蜀有方有關,人們出於懷念,將他類比於諸葛亮了。

中唐時期各藩鎮都不納稅,韋皋以「供奉」代替納稅,維持了唐德宗對他的信任。同時他實行三年一免稅,也贏得了百姓的愛戴。

韋皋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也獲得了部下的一致擁戴,韋皋完全具備了割據稱王的條件。事實上,中唐時期藩鎮割據幾乎是潮流,韋皋為何堅持忠於朝廷呢?

這跟韋皋的出身有關。

割據的節度使,都是出世代服務於藩鎮的寒族階級,與朝廷的利益關係不大,向心力不夠,缺乏忠誠度。

而韋皋則不同,韋氏家族是大唐帝國傳統的豪門,他們的家族與朝廷綁定很深,朝廷就是他們的利益之根,不可能割裂開來。比如韋皋,就是憑藉朝廷對韋氏家族的恩顧而翻身的。

在韋皋之前,西川節度使崔寧也是如此,他同樣放棄了割據稱王的機會,交出兵權回朝任職了。

韋皋的忠誠避免了內戰,維護了蜀地的穩定與安寧,從這一點來說,韋皋功德無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a65bbf9af049b12441d901e4509a1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