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網絡環境下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2019-09-22     Xu老師

教師在網絡環境下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摘要:網絡環境下的合作學習是以網絡技術為媒介,改變傳統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突出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這種方式既能極大激發師生潛能,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益,提升教學層次和質量的新型教學模式,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和情感態度的行成。

關鍵詞:網絡 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學生以小組形式參與、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一定的激勵機制下,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關行為。而網絡環境下的合作學習能夠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它對於培養學生的 創造思維、求異思維、 批判思維、 探索發現精神、 與學習夥伴的合作共處能力、自尊自強和培養新世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非常重要,。所以,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的出現與普及,網絡環境下的合作學習已成為學習者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 。

一、 合作學習的現狀

(一)

為什麼要採用合作學習?



調查顯示,教師課堂教學方式主要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講授、學生閱讀、試聽並用、教師示範、學生討論、學生實踐、學生教別人這些方式的採用率呈倒金字塔形, 而相對於這些教學方式之下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率卻呈現金字塔形,其中的學生討論和學生教別人均屬於合作學習的範疇。

(二) 合作學習當下存在的問題

在平時的合作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自己自信滿滿的根據教學設計布置小組合作的任務,而當自己也參的合作學習中去時,就會發現,他們很多時間都在相互推諉,或趁此「熱鬧」情景聊起題外話,合作學習變成了個別學生的「獨角戲」。究其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1、 教師對於合作學習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教師對於合作內容認識不清楚,布置任務不夠明確,使得好多學生沒有規範的合作學習的流程和方法。

2、 沒必要的合作與稀里糊塗的合作

很多時候,教師為了根據教學設計完成教學任務,給學生布置沒有必要的合作,使得學生稀里糊塗,久而久之,學生會把合作學習當成自由活動的一種方式。

3、 教師不能有效指導幫助,以為放手讓學生合作

新課標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但是很多教師並沒有深刻理解什麼是「以學生為中心」,認為以學生為中心就是完全放手,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所以在合作學習中,任其「發揮」,沒有起到輔助作用,這樣的合作學習效果並不好。

4、 教師為趕教學進度,草草收場。

在平時教育教學以及聽課評課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教師把合作學習安排在最後一個環節,有時候學生的合作學習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但是下課鈴聲想起後,教師便草草收場,「按時」下課,這樣的合作學習不但沒有效果,還大大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

基於此,網絡環境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了所需要的支持。

二、 合作學習做需要的網絡支持

(一) 豐富的學習資源

網上各種網站、校園網的論壇、社區等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認識自我、施展才華的新天地,不僅鍛鍊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還提高了對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斷力,通過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來認識、調節自我心理狀況以及與他人的關係,提高自信心,使心理健康水平不斷得到提升。網絡社會是一個充分自由和開放的社會,學生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取信息,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製造信息,不同信息之間的交流、碰撞乃至融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與傳統教育信息源相比,他們具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二)寬鬆開放的學習環境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於時間和空間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很難做到和班裡的每一個學生進行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也局限於四人小組等小範圍內,另外教師因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因素的影響也很難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時間,而網絡教學所具備的強大的交互功能恰恰解決了這些問題。網絡教學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首先在網絡教學中學生可以自由地分配自己的學習時間,對於自己理解的知識,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對於自己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的知識可以多花點時間,不再需要跟著全班統一的教學進度;其次,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可以向計算機尋求直接的幫助,可以通過BBS尋求他人的指點,還可以邀請老師,同學共同參與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實現人機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三)合作學習的過程記錄工具

學生可以通過excel、word、寫字板、錄音等工具軟體進行記錄,方便快捷,並且可以將最後討論的結果分享到班級群里或者論壇,可以永久性保存。學生可以將word記錄的小組討論成果製作成PPT或者概念圖,邊分享邊演示,層次性清晰可見,然後網絡分享給教師及其他組成員,各小組可以實現自我評價、互相評價。

(四)合作學習的成果表達工具

最常用的是BBS論壇方式。學生可以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參與討論和交流,在其中發表帖子,每個人的發言隨時都可以被所有參與討論的學習者瀏覽到,每個人都可以利用網頁瀏覽並參與討論、發言。其次,也可以採用網絡聊天室的方式進行討論和交流。參加者建立一個融洽的討論環境。在一種寬鬆自由的環境里,把對某一主題感興趣或有研究的人集中起來,讓每個參與者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以集思廣益。還可以採用E-mail、ICQ等方式來實現討論和交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基於網絡的人機、人人互動交流的方式,將更加受到新技術的支撐而變得更加多媒體化、網絡化、個性化。

(五)教師精心設計和適時指導

在基於網絡資源的學習中,教師要起到主導作用,教會學生使用各種多媒體,了解媒體呈現信息的方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指導學生進行信息的索引。

三、 網絡環境下的合作學習的特點與優勢

(一) 網絡環境下的合作學習的特點

1、 角色分工:組長、核心、記錄員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體責任。

網絡環境下的角色分工會更加明確,使得小組合作的效率大大提高,在小組合作完成任務過程中,任務的設計、分工、實踐等都由小組成員按自己意願去完成,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

2、積極互賴:相互依存、相互信任支持

為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小組成員之間必須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經常進行交流,互相幫助和支持,還需要妥善地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同學之間建立起一種融洽、友愛的親密夥伴關係。比如: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小組協作式教學可以採用模擬課題式分組教學的形式。

3、積極互動:積極的交流、溝通、配合。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各小組成員在本班成立學習小組過程中,學生將擁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夠對學習過程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而教師對學習過程的干預和控制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僅僅在必要時給予學生研究方法和學習條件方面的支持。

4、小組加工:總結、評價、改進

集思廣益,去糟取精,利用多媒體軟體對本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改進,小結,自我反思,爭取做到更好。

(二) 網絡環境下的合作學習的優勢

1、 變個人競爭為小組競爭

小組合作使得平時的個人競爭變成了小組競爭,在活動中使小組凝聚力不斷加強,每個小組為在競爭中取勝,會想出很多辦法。互相督促、幫助,以前對班級學習和參與活動不主動的同學在組員的帶動下,也開始學習和發言,帶動了班風和學風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2、 培養個體責任和合作精神

通過小組合作形式完成任務,學生可以體驗到團結協作、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快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數學問題就是對團隊精神潛移默化地培養,比如:筆者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習慣先將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拋給大家,讓學生獨立思考後交流,再形成小組意見,最後以小組為單位到前面彙報,在這樣的課堂模式中,你會發現,他們會把簡單的問題留給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問題難解之處留給學習能力強的,總之彙報一個問題,會讓每個成員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在這樣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團隊意識逐漸增強。

3、 投入學習構建更深層次的理解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儘可能地讓學生一起合作做一做,並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合作的意識,培養交流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鍛鍊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並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問題及思路明確化、外顯化

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教學模式,以問題為主線,以問題解決為途徑,始終讓學生在問題生成、問題解決過程中進行有效學習。小組合作中不採用問題教學模式,學生就像「拔河」沒有繩子,及時有科學合作公約制度,也難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秩序和質量。

5、 引發認知衝突、引導智慧生長

當教師拋出一個問題之後,小組成員間由於各自的見解不同,就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對問題有爭議,各抒己見,一人分享一個見解就會有很多見解,在碰撞中取精,在討論中受益。

6、 複雜學習任務的分解解決

合作學習是以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達到共同提高,培養合作精神為目標的學習過程。因此,那些內容可分解,即可讓每個合作成員有明確任務的學習內容,比較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防止「搭車」現象的發生。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特別提倡的很有生命力的一種教學策略,其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網絡環境使得合作學習如虎添翼,我們應當看到未來網絡教育的發展方向,加大研究力度,促使基於網絡環境下的合作學習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參考文獻:

[1]賈雪梅 楊改學 《網絡環境下的合作學習及其策略構建》(《中小學電教》2005.2)

[2]王生《淺談網絡環境下的合作學習》 (《人教網》 2013.12.11)

[3]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 (《教育研究》 2002.2)

[4]韓立福《小組合作學習概念重建及有效策略研究》 (《教育學》 2011.06.15)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_hJXW0BJleJMoPM8W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