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那麼多古裝劇,只有它在認真說「武俠」

2019-12-26     Neets電影

2019年最一個月,電視劇里滿溢的「古裝」元素,想必讓很多觀眾看的眼花繚亂了。


先是《鶴唳華亭》憑高能反轉和男主哭戲賺足了流量。


接著《慶餘年》橫空出世,VVIP和盜版資源沸沸揚揚。


後有《大明風華》倉促登場,湯唯的古裝首秀備受爭議。


就這樣,在競爭的夾縫當中,有一部古裝劇不尷不尬地開播了——


《劍王朝》


然而這部愛奇藝寄予厚望的自製劇,卻並未有意料中的表現。


打著馮小剛監製的名號,播出之後卻豆瓣評分一跌再跌,五毛特效遭人詬病。


今夏大紅大紫的李現,似乎沒給這部劇帶來額外的加持,古裝扮相觀眾也不太買帳。



但即便這樣,在今年的古裝劇中,《劍王朝》依舊是不得不看的一部。


因為,這是難得一部在認真講述武俠江湖的劇。


「滄海笑,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記今朝……」幾十年前,金庸和黃霑的組合,就像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大俠,裹挾著浩浩蕩蕩的江湖浪潮,一下闖入中國觀眾的心裡。


金庸老先生去世後,人們不僅會想,獨屬於中國人的武俠世界,是否會就此沉寂。


事實證明,那根植在國人血脈里崇俠尚義的精神,永遠不會平息。


《劍王朝》便是這樣一個產物。



最近這些年,仙俠奇幻劇大行其道。


從《仙劍》系列到《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觀眾大撒眼淚的同時,也讓製作方賺了個盆滿缽滿。


《劍王朝》的小說原著原本也是奇幻題材,但在馮小剛和陸國強這樣的老派電影人看來,武俠才是古裝劇應該回歸的本色。


於是他們弱化了原著的奇幻色彩,把故事限定在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武俠江湖。



《劍王朝》的背景設定參考戰國時代,天下戰亂頻仍,野心勃勃的蘅王妄圖用武力使天下一統。


而在這個過程中巴山劍場的首領梁驚夢給予了蘅王莫大的幫助,卻因為蘅王的忌憚和心愛之人葉甄的背叛,最終身死道消。



十年之後,真正的故事拉開帷幕。


主角丁寧繼承梁驚夢的九死蠶神功,帶著復仇大願蟄伏在蘅國國都風鳴。


在「小姨」長孫淺雪的陪伴下,一個個清理當年巴山劍場叛徒的同時,也在計劃著手刃仇人蘅王……



但凡瑰麗雄奇的武俠世界,鮮有不描寫劍的。


《浣花洗劍錄》《流星蝴蝶劍》《七劍下天山》《飄香劍雨》《碧血劍》等等數不勝數。


《劍王朝》裡面最引人注目的,應該也是那一柄柄造型各異、名稱獨特的劍了。



劍者,兇器也,但同時劍也是君子之器。


在中國古代文化里劍的象徵十分崇高,劍也經常寄託了鍛造者、佩戴者的俠義精神。


譬如主角丁寧獲得的第一把劍,末花(殘)劍



這把劍的前主人是巴山劍場的鄢心蘭,是梁驚夢的至交好友,為守護巴山劍場力竭戰死,所持末花劍也因此殘破,所以這把劍是仁義忠誠的象徵。


同時這把殘劍也如同丁寧的早衰之體,看似時日無多,卻總能在絕境中爆發出不可思議的力量。



長孫淺雪的九幽冥王劍承載著家族復興的使命;


薛忘虛的白玉長劍就如同他本人一樣,溫潤如玉,不卑不亢亦不爭;


白山水的白山黑水劍是雙短劍,可以引動山水之勢;


夜策冷的秋水劍,遇雨則強,遇旱則弱……


不提劇情是否精彩,單就這些各有故事的劍器,就值得觀眾細細品味。



很多在追的觀眾說,熬過前三集,你就會真香。


因為《劍王朝》小說原著有九百多章,要把劇情濃縮在短短34集,確實有很多東西沒辦法交代清楚,所以剛開始會有很多觀眾看的不明所以。


但隨著劇情展開,就能感受到製作的用心。馮小剛說是按照《夜宴》的標準來要求的,似乎不假。



在表現手法上,《劍王朝》就運用了一些新意。


比如兩場打戲穿插在一起形成互文,在長孫淺雪刺殺獨孤侯的同時,監天司司首夜策冷也在和烈國餘孽趙斬對招。


這樣的鏡頭把整體劇情結合的更加緊湊,極大滿足了觀眾的觀看體驗。


而在畫面上,更為直觀的傳統中國美學意境不消多說。


全劇質感古樸,水墨風格撲面而來、


夜策冷斬殺趙斬的長街冷巷,雨水綿綿;丁寧截殺宋神書於扁舟之上,斗笠蓑衣,氤氳朦朧。



第十集更是一個意外之喜,薛忘虛為保護丁寧,同意王后的條件約戰梁聯。


彼時漫天飛雪,天地皆白,薛忘虛一手持白玉長劍一手持傘,在梁聯的猛攻之下猶如一株經年的青松。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這一場打戲揮灑飄逸,剛柔並濟,把詩意美學和俠義精神完美的糅合,令人拍案叫絕!


總體來說,《劍王朝》跳不開「王子復仇記」的老套路,但卻是一次武俠世界的開拓和創新。


劇中對於俠義的展現大到家國情懷,小到對魚市阿婆的照顧,無不提醒著觀眾,這是一個講述真正武俠的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__QQW8BMH2_cNUg8Iy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