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啥喜歡反覆扔東西?當娃出現這一行為時,父母做法很重要

2020-10-03     叮麻育兒

原標題:寶寶為啥喜歡反覆扔東西?當娃出現這一行為時,父母做法很重要

導讀:寶寶為啥喜歡反覆扔東西?當娃出現這一行為時,父母做法很重要

說起孩子扔東西,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在他們不會爬不會走的年齡,就已經可以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小視頻,一個七八個月的寶寶坐在嬰兒餐桌上吃輔食,剛開始奶奶喂得挺好,吃的很開心,但是很快,寶寶突然把小碗小勺抓在了手裡,「嗖」的一下,扔到了地上,食物撒得到處都是,聽到「砰砰砰」的落地聲,小寶寶拍著手笑得很開心,奶奶只能一臉無奈地收拾衛生了。

看到視頻,很多寶媽都深有體會,孩子實在太喜歡扔東西了,而且是反覆的扔,剛撿回來他又給扔出去,扔完還故意沖你笑,看著他可愛的樣子,總是不忍心訓斥。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是制止還是放縱?

其實,扔東西用的是手,屬於孩子精細動作的發展,跟爬行、走路、跑跳一樣,都是孩子發育過程的必須經歷,好處不比這些大動作少。

當孩子扔東西時,爸媽先別盲目阻止,而是明確扔的好處,滿足他們的需求。

孩子喜歡扔東西就是搞破壞?精細動作發展的好處,爸媽別忽視

孩子喜歡扔東西就是搞破壞?這些好處要重視

出生以來,孩子就是通過手來探索世界的,手的發展是促進認知發展的重要基礎,和腦發育、心理發展都是並行的。

一般來說,孩子的手越靈活,他們的心理發展越好,獨立性和社會交往能力越好,探索世界和改變世界的本領越大。

剛開始,孩子喜歡觀察手、吃拳頭、吃手指,大一些,開始抓握東西。到了八九個月以後,尤其喜歡撿和扔的遊戲,每次吃飯都會把小碗、小勺亂扔一通,聽到掉落的聲音,還會興奮地拍小手;等到能爬會走了,就跟在媽媽的屁股後面搞破壞,摺疊好的衣服,收拾好的玩具,全都扔得到處都是……氣的媽媽恨不得揍他的小屁股。

但是扔東西,並非簡單地把物品甩出去,還需要身體多個器官和組織的共同作用,比如手、眼、肌肉、骨骼和腦部,只有這些部位相互協調,共同作用,才能把「扔」做好。

而且,孩子稍微大一些以後,他們開始有目的地扔,把物品扔得遠一些,把物品扔到希望的方向,讓物品發生響亮的聲音……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開始學習動作的控制,讓動作越來越精細、越來越完善。

這個過程,不僅可以鍛鍊手的抓握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還能夠刺激大腦和心理的發育,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有好處的。

孩子「手」發展的過程,爸媽要清楚

0-3歲的孩子,是孩子通過手來探索世界的階段!

早在娘胎開始,孩子就喜歡吸吮手指,以此獲取滿足感。出生以後,雖然暫時無法控制自己的雙手,但是他們對手非常好奇,只要手在眼前,就會盯著看個不停,就像在研究這是什麼,這個怎麼用一樣。

滿月後,孩子很快就能彎曲手臂,把手送到眼前或者塞進嘴巴里了。而且,隨著月齡增加,孩子的發育增強,身體的協調能力也有所改善,他們開始嘗試用手探索自己的身體,比如把手指塞進嘴巴里,用手觸碰小腳,拽著腳丫子,拍打膝蓋和大腿……

8-12個月,孩子的抓握能力有所提高,可以張開小手撿起很多東西,奶瓶、玩具、小碗、黃瓜條、積木、蘋果塊甚至是小線條、餅乾渣渣等等,都可以拿起來。等到他們能夠自如的伸展手指以後,又回開始新的遊戲—扔!這也是他們抓握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進步的標誌。

1-2歲,孩子的手非常忙碌,已經開始了因果關係的探索。把盒子反覆打開關上,把豆子放進袋子再拿出,把積木塞進相對的小洞裡……這些活動不僅可以鍛鍊他們手的靈活性,還可以認識一些關於空間的概念:「上下」、「里外」。

2-3歲,孩子可以做一些比較複雜的遊戲,比如堆積大小不同、形狀不一的積木,匹配不同大小的蓋子並擰上,用木質螺絲刀給玩具上螺絲……這些遊戲,需要更多地專注力,耗費時間也比較久,對孩子專注力的提升非常有好處。

手的發育是一個不斷進行的過程,3歲4歲以後,仍在繼續發育,他們可以逐漸做些小手工,複雜的積木,拼麻煩的拼圖,畫五顏六色的線條……

如何促進孩子「手」的發展?

要想孩子的手部發展更進一步,媽媽需要根據孩子的實際發育,滿足他們手部動作的需求。比如說扔東西,孩子都喜歡扔東西,那麼父母是制止還是放縱呢?簡單的制止和放縱都有害,最好的辦法是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滿足他們的需求。

給他們提供一些不容易讓自己受傷、不容易弄壞的玩具,比如:光滑的積木,不鏽鋼小碗、小勺,海洋球等等。同時還要保證孩子的安全,把一些易碎物品,危險物品都收好,別讓孩子摔碎受傷。

除此之外,還可以陪孩子做一些有趣的遊戲,在促進手的發育的同時,還能讓親子感情更親密。

▊8-12個月:玩「剪子、石頭、布」「躲貓貓」等手勢遊戲。

不同的姿勢,配合各自的語言引導,比如「剪刀」,媽媽先用手指做出「剪刀」的姿勢,然後告訴孩子,這個是「剪刀」,如此以來,孩子不僅可以學會姿勢,鍛鍊他們手的靈活性和控制力,還可以通過姿勢學習語言,為他們語言能力的發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1-2歲:玩拼圖。

拼拼圖,不僅要用手指把拼塊拿起來、放下去,還需要大腦一起運作,他們需要觀察並且記憶拼塊的顏色和形狀,還要動腦思考,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才能順利的把拼塊正確的拼在一起。

這個過程,不僅能力鍛鍊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還能夠促進大腦發育,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和專注力。

不過,拼圖選擇非常重要,剛開始,媽媽需要給孩子選擇顏色鮮艷、簡單大方的拼圖,比如這款《至簡配對拼圖卡》。

這套啟蒙拼圖卡一共有4個主題,128片拼圖卡,每個拼圖只有2個拼塊,拼起來相對簡單,而且顏色鮮艷,有可愛的動物、有蔬菜水果、有交通工具,還有日常用品,都是生活中可以接觸的東西,拼圖的同時還可以跟生活相結合,讓孩子很快就能熟悉起來,輕鬆記憶、輕鬆拼對,更有成就感。

這款拼圖還是「早教」拼圖,正面是拼圖的圖片,背面是圖片剪影、實物照片,以及中英文名稱,既可以通過「找朋友」的遊戲來訓練寶寶的記憶力與邏輯思維,還可以認知簡單的文字和英語,為孩子做好中英雙語的認知啟蒙。

▊2-3歲:拉拉鏈、系扣子。

這些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情,媽媽可以讓孩子自己嘗試一下,實在做不到也不要擔心,多段時間再引導。這些行為不僅可以促進孩子手部能力的發展,還可以讓他們探索事物之間的關係,提高大腦的認知發展。同時,還可以進行自理能力的鍛鍊。

叮麻寄語:

孩子發育過程中,很多能力都在逐漸發育,爸媽需要多方面考慮,不要只看「大」發展,忽視「小」發展。就像精細動作的發育一樣,對孩子的腦發育和心理發育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Roz7HQBd8y1i3sJ5_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