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花幾十萬的,與很少補課的坐在同一所大學的課堂里,我兒子就是。」
最近看到朋友圈裡一位媽媽發了張照片,孩子從小每報一個早教班,就會發一隻培訓機構的贈品書包,漸漸地,家裡來自各個機構的書包越來越多。這些來自早教機構的小書包,每一個的價值,都是一隻LV啊!而在生了孩子以後,自己好像真的很多年沒怎麼買過大牌包包了。
寒假快到了,這幾天各個補習班、早教班開始收2021年的費用了,老母親們不得不排隊給「碎鈔機」續費。
論壇上這個關於續費的帖子裡,都在感慨家中「碎鈔機」補課開銷很大。不過,也有不少網友表示,等到孩子長大,若干年以後,回想起來,大部分的錢都是浪費的。
@11樓
不是潑你冷水,讀了也是浪費錢。
@12樓
其實自己也知道打水漂
@13樓
也不能說錢是全部浪費了,就是性價比比較低。到了高年級就知道什麼都是假的。
@23樓
最後花幾十萬的,與很少補課的坐在同一所大學的課堂里,我兒子就是
但是很多家長明明就知道這種結果,還依然願意花費「巨款」,其中一個作用就是「買個心裡安慰」。
@15樓
打水漂多數,買個心裡安慰
部分為孩子報早教課的父母也一樣,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上早教課,他們內心會產生焦慮,總擔心不給孩子上,就會落後於人。難道報早教班的作用,是用來緩解家長這種焦慮的嗎?
我家敏寶小時候,運動、邏輯、樂高、美術……我也是一個不落地給他一個個報了,那時候的感覺就是,生怕落下一個,會錯過孩子的某個啟蒙關鍵期,耽誤孩子一生(也恰恰是這點,是很多早教機構消費家長們焦慮的關鍵)。
現在回頭看,確實很多早教班都是浪費錢。後來,我家老二儀寶,就沒有報那麼多早教班,但她也並沒有因為沒上早教班而落後於人。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聊一下,那些年咱們讀過的早教班,到底是不是浪費錢?早教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1
誤區 1
早教=學知識?
很多家長給孩子孩子報早教班,是為了讓孩子學到什麼東西。但實際上,早教≠學知識,早教不是補習班,通過每個星期40分鐘的課,真的不能指望小小孩能在早教課上學到什麼東西。
所以我經常說,最好的早教班,不如媽媽自己好好看幾本育兒書。因為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早教老師是父母(或主要養育者),而最好的早教場所則是家庭。
主要養育者(通常是父母),好好看懂《兒童發展心理學》等專業的育兒書籍和知識,了解孩子成長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並且明白每個發展階段孩子的心理和特點,真的比花錢送去早教班,有用得多。
畢竟外面那些早教班,一周去上1、2次課,每次40分鐘,你覺得孩子真的能「學」到什麼不可替代的量化的知識嗎?
就像一位@吸鐵石的知友說的那樣:
早教不是為了讓寶寶「學」到什麼,而是讓家長學到什麼。
那上早教班真的完全沒有意義嗎?並不是。
在送去早教班的這個過程中,絕對也不是完全沒收穫的。
首先,父母如果能堅持陪伴孩子去參與早教,這一過程里,親子陪伴對於孩子來說是有收穫的。(或者反過來舉例,沒有每周這1、2次的早教課,父母能堅持每周這幾個固定時間,來陪孩子嗎?)
另外,爸爸媽媽在陪孩子上課的過程中,可以學到不少育兒知識。比如如何更好地帶孩子,陪伴孩子,在家裡可以做哪些工作,孩子遇到問題應該怎樣應對,如何引導,如何更好的幫助他們;而小朋友,如果在早教班上玩得開心,也可以在早教的同班相處中,多少獲得些什麼。(所以,也並不是說沒有收穫的,只是算上投入進去的金錢和時間,性價比並不高。)
孩子真正的發展與成長,是在與家人互動的關係中,在家人高質量的陪伴下實現的。
2
誤區 2
提前學,贏在起跑線?
大部分父母送孩子去上早教課的另一個誤區就是:希望能夠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提前啟智、啟蒙,提升各項能力,從而在正式入學(幼兒園)後能夠超越同齡人。
實際上,上早教課並不會讓我們的寶寶一下子變成天才,早教機構營銷上寫的開發左右腦之類的課程,只是在迎合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甚至急功近利的訴求。
試想一下,如果不去早教中心,孩子也會坐、會爬、會走、會跑、會獨立吃飯、會唱歌、跳舞等等,不見得就會比別的寶寶落後,所以,早教絕不是「贏在起跑線上的」捷徑。
美國心理學家格賽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雙生子爬樓梯實驗。
是為了證明「如果孩子提前學爬,那孩子爬樓梯的能力會不會就能超越同齡人?」
格賽爾選擇了一對雙胞胎:哥哥和弟弟,哥哥從出生46周起,每天做10分鐘爬梯訓練,弟弟直到出生53周才開始接受同樣的訓練。
實驗結束後,科學家搬來一個5級樓梯台階,看誰爬得快。
很多家長肯定會認為是「超前學習」的哥哥,爬梯水平更高一籌。實驗結果卻恰恰相反,後訓練的雙胞胎弟弟僅用了兩周時間就趕上哥哥的水平,而且同樣5級樓梯,弟弟僅用10秒就爬完了,而哥哥卻用了20秒。
「超前學習」並沒有讓雙胞胎T遙遙領先,反而讓他落後了。
格賽爾因此得出了一個結論:
任何一項訓練或教育內容針對某個特定的受訓對象,都存在一個「最佳教育期」!
只有當孩子的心智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外在的教育才能起到作用。而過早的教育,往往會違背孩子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效果恐怕會事與願違。
從短期看,「超前學習」的孩子似乎更加聰明,但從長遠看,「超前學習」的隱患卻有很多,甚至得不償失。
因此,讓孩子通過早教機構,提前學到東西超越同齡人並不是很現實的一件事情。
3
早教的意義
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雖然上早教機構不能讓孩子提前學到什麼東西,或者快速超越同齡人,回過頭來看的時候,覺得這是性價比極低的一件事情。
但他只是沒有達到父母肉眼可見的那些回報而已(比如智商變高、學習能力變強等),並不是說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
早期教育最主要的內容,是讓家長學會如何高質量的陪伴。
如果你給孩子報了早教課,但每周都只是把孩子扔給老人、保姆或者阿姨帶去上課,並且也完全不跟蹤課程進度,不跟孩子交流在課上的收穫。那對不起,你投入進早教的這個金錢和時間,或許真的沒什麼意義。
我們都知道,在明星中,馬伊琍、孫儷都對早教極為重視。
馬伊琍談到早教時說到:
孩子們出生後的前三年時間至關重要,他們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家庭的溫暖。
一股腦地把孩子託付給其他人或者教育機構,這對孩子來說是不負責任的。讓孩子上早教,另一方面能夠給親子陪伴抽出一個固定的時間來。
工作日父母上班很忙的父母,如果在周末可以抽出固定一個時間段,爸爸和媽媽一起陪伴孩子去上課,上完課帶孩子一起吃個飯,借周末陪伴孩子上早教課的這個由頭,成為固定的家庭親子出遊日,那父母共同給孩子營造的這份儀式感,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這個早教班加上家庭共同出遊的儀式,會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和陪伴,這或許也是某些小年齡段早教課存在的另一種意義。(比如某一門早教課如果周期是2年,那這個過程中,靠早教班學到東西的效果,真的還不如那層親子陪伴的儀式感,對孩子的成長帶來的效果更明顯)
上早教機構,能夠為時間不充裕的父母提供固定陪伴孩子的親子時光,使孩子可以在溫暖的家庭里快樂成長,也讓孩子學會了堅持,這些都比錢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