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少年之小時候》:青春讓人感動,因為總有人正年輕

2023-03-02     魚為影評集

原標題:《曾少年之小時候》:青春讓人感動,因為總有人正年輕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與你躲過雨的屋檐。

最美的青春應該什麼樣?或許在《曾少年之小時候》中可以找到答案。

這是一部裹挾著時光與回憶,青春與感動的劇集,無數次夢中再現的校園生活,一封封寄往遠方的書信,一句句充滿文藝氣息的嗟嘆,一張張歷歷在目的青春臉龐,一場場事關人生轉折的考試……真的,劇集從初中到高中,到處都是青春細節。

恰因為韶光易逝的規則,以及這些無處不在的細節,這部劇集成為一部抒發關於成長感悟的作品——最初的成長,還是一個動詞:騎自行車,串胡同,關門偷看錄像帶(對於我們這些錄像廳成長起來的人來說,時間線應該是更早期一些),逃課、茬架……那個時候,成長就是在不停地去嘗試任何可能的動作。而也因此讓青春有數之不盡的回憶——最美的青春恰是這年少輕狂的記憶。劇集在九夜茴的筆下,也確實做到了讓那些曾經的少年們不管過去多久,都仍然熠熠生輝。

充滿青春質感的演員,也讓故事的詮釋有了最為貼合的表現,劇中張籽沐飾演的謝喬、張開泰飾演的秦川、郭子凡飾演等何筱舟,甚至康啟軒飾演的大龍等等少年少女們的初高中時代,直接將人牽回青春時期,你可以在這些角色身上看到無數同學青春的影子,而他們遊刃有餘的表演,讓記憶中的那些歲月變回陽光燦爛的日子,讓觀眾在老去之前,重溫共同成長的經歷。

這更是一部「請回答1997」的故事,裡面正青春的少年男女,他們不諳世事,在學校里,盡享青春的自由,會為了足球場上的一次進球狂呼,也會為了偶像書中華麗的詞句陷入青春的憂鬱,自然,也有充滿了煙火氣息的成年人,他們奔波於街頭巷尾,為生活全力施為,他們眼神中充滿了神采,將1997的人情味重新蒸騰在觀眾的面前。

這也是《曾少年之小時候》這部劇讓人感觸的地方,故事的文本並非全然留在少年們的身上,也從成年人的生活細節中,去反射青春的光彩,成年人的積極與努力,讓校園中的孩子顯得是如此的陽光與無憂,多年以後,他們站在寫字間的玻璃窗前,帶著比父輩更為沉重的負擔,怎麼能不想起當年的自由與輕鬆。

所以,最美的青春恰恰在於青春逝去,只能在回憶中重現,讓你想到他們,就忍不住微笑。

關曉彤的出場就是串聯回憶與微笑的鑰匙,她的客串演出讓人欣慰,因為她讓觀眾看到成長最終美好的模樣,儘管現實匆忙而冷漠,但總有一些回憶的溫暖讓人內心被撫慰、熨貼。

當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成長就不再是一個動詞,此時,成長也變為時間狀語,我們一路狂奔,在觀看過程中歡笑與共,青春讓人如此感動,因為總有人正年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56ae912f586823ce865db87439fb3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