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常說這3句話,孩子大腦容易受「軟傷」,傷害比打罵還嚴重

2023-07-17   美媽很帥

原標題:父母常說這3句話,孩子大腦容易受「軟傷」,傷害比打罵還嚴重

小如在陪兒子寫暑假作業,一道簡單的題,反覆講了幾次孩子都不會,小如忍無可忍,終於爆發了,「這麼簡單都學不會,連石頭都比你聰明!」

小如的本意是想讓兒子解出這道題,但是事與願違,他竟然哭了起來。

他雖然試圖努力去解題,但怎麼也無法集中精神。小如只能強壓情緒,等他平靜下來。

從大腦角度來看,孩子的反應是對的,因為大腦的首要目標是生存,生存的本能迫使他去關注威脅的來源——媽媽的怒吼

小如的這種情況,在很多家庭里上演。很多父母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才去管教他。但是有時口無遮攔說出的話,卻像刀子一樣扎進孩子的心。

也許你是無意的,但是語言暴力會促使大腦分泌壓力激素——皮質醇,要是家長一直不做出改變,皮質醇就會越積越多,大腦長期處於警戒狀態,隨時都要準備應對威脅,哪裡還有多餘的資源去支持智力的發展?

科學家曾利用核磁共振,觀察受虐兒的大腦,結果顯示:

跟一般人相比,他們的海馬體(掌握記憶)更小,胼胝體(整合左右腦的信息)更薄。正因如此,他們智商偏低,專注力不足,學習也比別人吃力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另一個實驗中也發現,語言暴力會改變大腦連接,兒時長期遭受語言暴力的人,小腦蚓部不正常,所以他們情緒不穩定,容易焦慮,脾氣大。

套用腦科學家洪蘭的話,比起肉體傷害,語言暴力更傷人,大腦也更容易受「軟傷」

在不少人看來,只有惡性辱罵才算語言暴力,其實嘲笑、貶損、否定、指責也是語言暴力。

這三句話,很多父母常常掛在嘴邊,殊不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傷到孩子幼小的心靈和「脆弱」的大腦了。

第一句,「什麼都做不好,笨死了!」

當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家長很容易失去理智,說出這句傷人的話。

孩子只是一時沒做好而已,我們卻急著給他打標籤,把他整個人否定了。說得多了,孩子還真以為自己笨,幹啥啥不行,最終自暴自棄。

孩子做不好一件事,大多數時候是因為他缺乏意識、知識或者技能,我們要把根源找出來,才能解決問題

孩子剛學寫字時,家長看到孩子把字寫到格子外面,老是戳破作業本,總會忍不住數落孩子,「我說過多少次了!把字寫小一點,寫輕一點,不要太過用力!你就是不聽!」

孩子覺得很委屈,因為他已經很努力去寫了,可是因為手部小肌肉還沒發育好,空間感也還比較弱,落筆不穩,力度也把握不好,很難把字寫在格子裡。

所以聰明的父母,會提前了解孩子每個年齡段的特點與發展規律,發現孩子寫字不好,他們會對症下藥,耐心陪孩子練字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寫字技能。

看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就具體描述出來,真誠地鼓勵他,「你看,這次有進步了!這個字變小了,上次還胖乎乎的,像散了架的小胖子,現在變苗條了。我相信不久,你就能把它們寫進格子裡……」

第二句,「你這樣,誰會喜歡你!」

平時出去溜娃,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句話。

家長的本意是想制止孩子當下的行為,卻對他冷嘲熱諷,說多了,會種下自卑的種子:連最愛自己的家人,都認為自己差勁,那我肯定是這樣的人

回想一下,當我們被理解、被尊重、被鼓勵的時候,是不是感覺做什麼事都特別來勁

孩子也一樣,當他們感覺被接納的時候,往往更傾向於合作。這時我們再來解決問題,就會輕鬆很多。

比如孩子想繼續溜滑梯,不想回家而大哭大鬧的時候,不要說,「一不順你意就哭鬧,誰會喜歡你?」

可以這樣說,「溜滑梯確實很好玩,可是再玩明天就不能玩,因為我們約定好了,每天出來只玩一個小時,鬧鐘響了就回家吃飯。」

第三句,「我數三聲,不……就……」

家長最常用的口頭禪就是這句話,包括曾經的我。孩子以前經常說話不算數,比如跟他約定好,只能看一集動畫片,他老是賴皮,我就威脅他,「媽媽數三聲,三聲不關,後面三天不准看電視!」

剛開始還挺管用的,後來孩子發現我並非時時會兌現「懲罰」,於是有恃無恐地繼續看另一集。

自知這樣管教,除了喚醒母子雙方的負面情緒,加劇親子矛盾之外,根本無法根除孩子大腦中的行為範本。於是開始採用「誘導式教養法」來管教孩子。

當孩子還想再看一集,我會平靜而堅定地告訴他,「我知道你很想再看一集,但是再看的話,後面三天就就不能看了。因為電視看多了很傷眼睛,我們之前約定好了的,每天只能看一集。」

孩子選擇不關電視,沒問題,我給他犯錯的自由,讓他繼續看,但是我言出必行,說三天不能看就不能看,再怎麼哭鬧我也不服軟。

說實話,這種方法見效很快,三天後孩子再看電視,到了約定的時間就自動關了。

有時也會好了傷疤忘了疼,沒關係,如法炮製,並且拉長懲罰時間(三天長變成一周不能看),多次堅決執行規則之後,孩子這個毛病再也沒有犯過了。

不過要注意的是,誘導式教養法要符合四大原則:

一是非暴力溝通,用溫和而正確的話術跟孩子對話

二是制定的規則要現實、清晰,並且跟孩子解釋清楚規則和設定的後果

三是執行時要迅速且貫徹到底讓孩子的大腦清晰地知道:限制條件是什麼

四是孩子有進步和良好的表現,要及時表揚,強化積極行為

舌頭看似柔軟,但卻能挑斷一個人的筋骨。語言暴力很傷人也很傷「腦」,跟孩子溝通時,如果能夠換個角度,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會把所有注意力放在積極的行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