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團坐朝陽同一啜

2024-01-12     竹鶯說事

原標題:臘八節:團坐朝陽同一啜

何大齊繪

操宇晴

「開鍋便喜百蔬香,差糝清鹽不費糖。團坐朝陽同一啜,大家存有熱心腸。」(清王季珠《臘八粥》)農曆十二月八日的臘八節一過,年味漸濃。關於臘八節的起源,民間有許多傳說,其中一個廣為人知的說法是,相傳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日,各寺院都要舉行紀念儀式,並熬煮臘八粥以供佛。後來,這一節日演變為民間節日,成為民俗。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興起於宋代。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坐一金銅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楊枝灑浴,排門教化。諸大寺作(做)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東京汴梁寺廟做浴佛會時向佛教徒饋送的「七寶五味粥」,被稱為「臘八粥」。這一做法引得都城人家紛紛效仿,「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漸成民間流行風尚。明代陳耀文《天中記》據此認為吃臘八粥的習俗始於宋代,為世所公認。

在元代,吃臘八粥的習俗更為廣泛。元大都城中,不論佛家寺院,還是朝中宮苑,也不論達官顯貴,還是普通人家,都盛行食臘八粥以歡慶節日。元人熊夢祥《析津志輯佚·歲紀》載:十二月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紅糟粥,以供佛飯僧。都中官員、士庶作(做)硃砂粥」,「宮苑以八日佛成道日,煮臘八粥,帝師亦進。士庶有力之家,豐殺不同,饋送相尚,亦故典也」。元代時,臘八粥又稱作紅糟粥、硃砂粥,顯然,粥因原料之故呈赤色。

明代,朝廷視臘八節的重要性同立春、元宵、端午、重陽等傳統佳節相當,到這些節日時,皇家均賜百官宴。《明史·禮志》記,「永樂間,俱於奉天門賜百官宴,用樂。其後皆宴於午門外,不用樂。」明人孫國敉《燕都遊覽志》也記述:「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明宮史》詳細記載了臘八粥的做法:「初八日,吃臘八粥。先期數日,將紅棗捶破泡湯,至初八早,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佛聖前;戶牖、園樹、井灶之上,各分布之。舉家皆吃,或亦互相饋送,夸精美也。」提前數日備棗泡湯,至當日清晨,再加入各類雜米、果仁煮粥,可見人們用心之精。做好的臘八粥,既是供佛祀先的供品,也是全家之美食,還是互贈的精美禮品。明人陸啟浤《北京歲華記》臘月雜事記:「八日,寺僧競造粥糜,雜各果侑之。」明劉侗、於奕正撰《帝京景物略》稱:「是日(十二月初八),家效庵寺,豆果雜米為粥,供而朝食,曰臘八粥。」吃臘八粥的習俗已流行於社會各階層。

關於清代北京人過臘八節的風俗,文獻記載更為詳實,臘八粥的原料品類也更加豐富。據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切不可用蓮子、扁豆、薏米、桂元(圓),用則傷味。每至臘七日,則剝果滌器,終夜經營,至天明時則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饋親友,不得過午。並用紅棗、桃仁等製成獅子、小兒等類,以見巧思。」用如此豐富的米豆果仁糖等為原料,加上如此繁瑣的步驟,作者富察敦崇不由感慨道:「今雖無百官之賜,而朱門饋贈,競巧爭奇,較之古人有過之無不及矣。」這也反映了民間對臘八節的格外重視,顯示出人們慶豐收的歡樂祥和氛圍。

與明代不同的是,清代佛教寺廟雍和宮承擔了為皇家熬臘八粥的重任。據《舊京風俗志》載:「清制每年雍和宮舉行大熬粥一次,是為皇帝家之熬粥。」十二月初五六日,朝中派出大臣監視,由雍和宮喇嘛熬粥,其大號的粥鍋,甚至可煮粥米二三十石,不過「粥中材料,至為普通,尚無人家之精緻」,至初八日上午三四點鐘,由監視大臣將臘八粥進奉於內廷,進而「皇帝照例諭令供祀太廟壽皇殿,及內廷西苑各廟,然後分賞內廷各宮,再分賞各內廷王公大臣」。得賞者無不認為這是無上的榮慶。雍和宮和京城其他各寺院都在此日熬粥供佛,但其他寺廟不用向朝廷進奉臘八粥,而是會將粥贈送施主,「京中如柏林寺、嵩祝寺、龍泉寺、白雲觀等,每屆此期亦煮粥,分送諸施主」。

臘八這天,除了吃臘八粥,明清時期的北京人還有窖冰、送腌白菜等習俗。《帝京景物略》記:「八日,先期鑿冰方尺,至日納冰窖中,鑒深二丈,冰以入,則固之,封如阜……其窖在安定門及崇文門外。」這一習俗沿襲了歷史上臘日藏冰的古老傳統,《周禮》中就有冬季取冰,為夏日所用的記載,而明代宮廷特選取臘八日窖冰,頗有意味。清代繼承了明代臘八窖冰的習俗。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時任宛平知縣的王養濂同舉人李開泰合編《宛平歲時志稿》,其中記:「十二月八日,先期鑿冰方數尺,納窖中,封如阜。」潘榮陛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著成《帝京歲時紀勝》,其中稱:「臘八日,御河起冰貯窖,通河運冰貯內窖,太液池起冰貯雪池冰窖,開謻門運之。各門護城河打冰,於河邊修土窖貯之,夏日出易甚便。」可見,此日京城多處河流「起冰」,送往對應的冰窖、土窖貯存,其規模遠勝明代。據《燕京歲時記》載,鹽腌白菜是清代北京人送臘八粥時的附贈之物。

時下,北京人過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仍在延續。除商家有臘八粥原料出售外,民間往往自配原料備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3521a7a399d8028207611d19c474b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