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困難不是靠空想,而是靠想辦法和行動

2019-10-10   卓小玫

《銀河補習班》講述了一個被人認為是差生的孩子,經過他爸爸的教育發生逆襲的故事。

01

從小馬飛就被身邊的人常常說他是笨蛋,聽得多了,他也誤以為自己真的就是笨蛋,所以成績一直都很不理想,隨著他爸爸馬皓文入獄後,他更是徹底的放棄了自己,屢屢闖禍,還差點被學校退學。

馬皓文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他相信兒子能夠學好,只是沒有遇到對的人。

當馬飛不相信自己能夠考出好成績,質疑地問爸爸時,馬皓文說:「是不是前十名我才不在乎呢,我在乎的是,你的腦子是在睡覺,還是一直在轉。」

然後馬皓文問馬飛長大想幹什麼,馬飛說清華北大,因為那是媽媽說的,接著馬皓文回答:「清華北大只是過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要挑一個你最感興趣的去做。」

是的,有多少人本末倒置,把過程當成了目的,卻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目的。

如果給自己真正的目的賦予一個有價值的意義,那麼過程是不是就不會那麼艱辛呢?

02

馬飛的改變源於馬皓文的信任,馬皓文堅信只要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那麼就肯定可以學好。

興趣是學習的基礎,找到了學習的樂趣,就不會覺得學習是一件辛苦的事。

就好比玩遊戲一樣,沒人會認為玩遊戲是一件辛苦的事,因為做這件事時感到愉悅,學習同樣如此。

把學習當成吃飯、玩遊戲一樣,從學習中找到學習的價值和樂趣,每天都去做,把學習當成常態。

馬飛看到馬皓文晚上在寫字,問自己能不睡覺嗎?馬皓文說:「自己的事,以後別問我。」然後馬飛就開始看書。

馬皓文說:「家長怎麼說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看家長怎麼做。」

言傳身教很多人都懂,但是卻有很多父母做不到,他們往往一隻手拿鞭子,一隻手拿手機,對孩子嚴格苛責,恨鐵不成鋼,對自己卻放縱。

如果讓孩子看到父母同樣愛學習、愛看書,孩子就不會認為不公平,也一樣會愛上學習和看書。

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比責罵懲罰更重要。

03

在馬皓文帶馬飛去看完航展回來的路上,馬飛被困在一場洪水中,差點丟了性命,就在最危機的時刻,馬皓文的話起了巨大的作用,他拿著擴音器大聲呼喊:「兒子,我是爸爸,如果你能聽見,看看你的周圍有什麼,想辦法,動動你的腦子,想辦法你能出來。」

就是這段話救了馬飛的命,但是最關鍵的還是離不開馬皓文平時對馬飛的教育,馬皓文一直都讓馬飛多動腦子想辦法,而不是一味機械化的讀書。

多動腦和多動手很重要,但是很多父母都不重視,他們以為只要死記硬背就可以了,死記硬背只能讓人記住片刻的知識,卻不能增強自己的能力,能力比知識更重要。

馬飛的第二次自救來自成年後被困在飛船里,那時連他的隊友都認為沒辦法了,但是馬飛不放棄,他一直記住馬皓文的教導,就算是冒險也要放手一搏,最後他成功了。

無論是身體的還是心理的自救,如果孩子沒有學會這種能力,在遇到困難時只能絕望的等待。

真正愛孩子,希望孩子能夠勇敢面對困難,就要從小讓孩子不要困在狹小的思維里,多讓孩子想辦法提意見,而不是為孩子鋪好所有的路。

做好一件事也許很難,但是不去想不去做,就會讓這件事變得更加困難。

腦子是不是一直在轉,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