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痛經,我把子宮切了

2023-11-17     VISTA看天下

原標題:因為痛經,我把子宮切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後浪研究所(id:youth36kr)

原標題 | 因為痛經,我把子宮切了

撰文 |張晶、邱瑜敏

編輯 | 巴芮

嚴重的痛經可能是一種病。

36歲的小k在忍受劇烈的痛經幾年後才確認,她患上了一種叫「子宮內膜異位」(內異症)的疾病。

據中國醫師協會公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診治指南(第三版)》(《診療指南》)中介紹,約10%的生育年齡婦女患有內異症,內異症是引起女性痛經、不孕及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種痛不是一般的痛。痛經發作時整個人經常疼到嘔吐,小腹的痛感像被人重重地捶了幾下,腰酸得讓人無法直立,痛感還會一直蔓延到大腿兩側,有人說,痛經的時候「想把下半身切掉」。甚至有女孩直言,痛得想跳樓。

社交平台上,分享這種疾病的最大驅動力就是它帶來的痛感。

內異症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治療是比較明確的。據《診療指南》介紹,內異症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結合生育需求做出相應的診療。

但在醫學上也明確一點,目前這種病無法治癒,只能終身治療,直至絕經。所以這種病又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患內異症的女性大多踏上了漫長的治療過程。常規的治療方法是從服用各種各樣的止痛藥開始,之後切換到激素治療,被稱為「保宮治療」。但有的女性在接受激素治療後,會出現盜汗、脫髮、骨質疏鬆、情緒不穩定等更年期症狀,肝功能也受到影響。

內異症患者開始尋求結束這種痛的終極治療方式——切除子宮。「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一種可以避免開腹的微創手術,被很多女性認為是她們最後的求救手段。

但子宮之於女性的價值與意義非同一般。一個女性想把身體里的這個器官的拿掉,即便她自己態度堅決,仍需面臨來自家人的勸說,其次是社會輿論的壓力,譬如,失去子宮就不再是一個完整的女人。

這在未婚未育的女性身上顯得尤其突出。她們大多會被醫生建議生完孩子再切,那樣阻力會小很多。不少女孩面對這樣的「催生」哭笑不得,「我還沒男朋友呢」。

一位患內異症的女孩在網上分享她問診經過,她未婚未育,為切除子宮跑遍上海、廣州等幾個大城市,均被勸阻了回去,最後是天津一家醫院裡的一個女醫生給她主刀做了切除手術。切完之後,她幾乎感激涕零地說自己「活過來了」

小k是一名上海女孩,有固定伴侶。在切除子宮之前,痛經一直困擾著她的生活和工作,吃藥、養生,都沒能讓她減輕月經的痛感。在家人、醫院和社會對女性生育的壓力下,她依然堅定地選擇了切除手術。

「後浪研究所」和小k聊了聊內異症帶給她的「痛」,未婚未育女性切除子宮的壓力,以及她後來被改變的生活。

以下是小k的講述,經「後浪研究所」整理後發布:

01

痛經?先吃止痛藥吧!

我痛經已經七八年了。

第一次痛經是在大二的時候,那是一種腹部刺痛和腰酸的感覺,當時我就找隔壁宿舍同學要了一粒止痛藥,吃完休息一會兒就好了,我推測那時候應該是生活不規律熬夜喝酒導致的,之後沒怎麼痛過。

2010年我進入職場,成了一名電視從業者,前4年沒那麼忙碌,2014年開始做戶外節目,頻繁出差又熬夜,又開始痛經了。一開始不是很嚴重,經期第一天會有刺痛難受,吃點藥就好了,後來逐漸變成兩天三天都會疼,我就越來越承受不住了。

2019年體檢顯示婦科有一項指標有點高,醫生說我患的是「子宮腺肌症」,也是內異症的一種,說我的子宮壁上有病灶,而且病灶已經浸潤了整個子宮,子宮會變大,我的子宮像懷孕三個月一樣大,這種病導致了我痛經醫生說得也比較直接,「這個病的終點就是切除子宮,你要是打算生小孩就生完再切。

我當時聽了有點絕望。有的病你可以吃藥緩解或者根除,有腫瘤的話切掉就好了,它不涉及把你身上的一個器官拿掉。

當時雖然痛經越來越明顯,但還不至於到影響工作和生活的地步。所以我最初決定先吃止痛藥。我前後換了七八種藥,有專門治生理痛的止痛藥,拜耳的藍色小藥丸,最終吃下來,只有布洛芬顆粒和日本的白兔EVE最有效。

止痛藥對腸胃不太好。我的腸胃本來也不好,所以我儘量少吃。比如6小時才能吃一次,我就稍微忍一忍,間隔8到10個小時再吃,但有時候趕上在外面工作,比如今天錄像,我就不忍了,我會提前吃,因為藥效起來還得半小時到一小時,我還會增加一些藥量,不然我根本沒法工作。

因為工作性質特殊,忙起來沒日沒夜,我們之前開會都是跟著前領導的生物鐘走。他通知下午2點開會,但他下午4、5點才到,開到第二天早上6、7點。別人上班我們下班。我就這樣熬了兩三年。

有時候開會開到凌晨三四點,碰上生理期痛的厲害,我熬不住了就到隔壁會議室桌子上趴一會兒。我們老大跑過來看看我,問,「你是不是不舒服?」我當時心裡想,「你看我這樣躺著是不是先讓我回家?」沒想到,我們老大說了一句,「你先躺一會兒,躺好了繼續回來開會。」

有的同事熬不住,調到別的部門,那會我已經是執行組長了,開編劇會的時候我們必須得在。前領導是男的,他根本就不懂這種痛。

從醫學上講,痛經有原發性和繼發性,我這種屬於繼發性,雖然發病原因並不明確,但是我個人覺得跟自己的情緒、飲食和作息有關,還是要儘量少吃點冰的,辛辣的,那會年輕不懂事,經期還喝酒。做導演應酬喝酒也很頻繁。

剛進台里那會,一個月只有7天不喝酒。當時自己二十多歲,年輕,還很享受自己酒量好,喝不倒。其實都是瞎喝,假裝自己在工作,我在開拓人脈什麼的,都是假的,喝酒是第一。

02

月經,循環「地獄模式」

一過25歲就明顯感覺自己喝不動了,痛經也越來越厲害。2017年以後尤其嚴重。每次來月經的時候小腹就特別難受,腰酸,這種酸痛是從腰部輻射到大腿以及大腿內側,包括整個大腿都會酸痛,恨不得整個下半身都切掉。有時候會疼到嘔吐,別人捶你幾下肚子都感受不到的痛,走路也彎著腰。

一開始我只是第一天吃止痛藥,但到後來我就變成吃兩天三天,有時候甚至第四天還在吃,從一天一頓到一天三頓,EVE也從藥效弱的白色吃到了藥效最強的金色。

鬆緊帶的褲子也從來不穿,因為有東西綁在我肚子上會很難受。我會專門買那種綁繩子的男士睡褲,如果要出門的話我就穿長款的衛衣裙,天冷的時候,我就買到大腿根的棉毛襪代替棉毛褲。總之就是讓我舒服一點。

我的工作對體力需求是很大的,作為導演不是說我在這站著稍微指揮一下就行,尤其是戶外綜藝,前期我們要負責踩點,得把這個區域全部走遍,有些地方你得步行,爬山。

22年有一次我們在三亞勘景,需要爬山。當時我經期第二天,正好是我狀態最差的時候,大家都爬上去已經看完了,我還在半山腰,身體很虛,走幾步就暈,疼得直不起腰來,就會耽誤大家的進度。後來同事們看我臉色蒼白,趕緊送我去醫院,醫生說我中度貧血,血壓很低。

我原本是不貧血的,但在2019年後月經變成三個禮拜來一次,經期量也越來越多,每次都是大出血。我大概有4天左右是要用衛生褲的,就算用衛生巾也是夜用加長,前三天量多的時候一天至少要用掉6條衛生褲,穿上基本一小時就滿了,所以我也基本不穿白色的衣服。

我經期基本上就是一個廢人,所以我每次來月經我的另一半也會開始緊張,他要照顧我。月經結束後身體又很虛弱,還沒恢復好,嘿,這月經又來了。我從一開始的輕度貧血到了後來的中度貧血。正常女性的血紅蛋白在110g/L以上,但是我血紅蛋白最低的時候只有71g/L。

工作的時候,同事一看到我的臉色變白了,就知道我來月經了。

痛經已經影響到了我的工作和生活,而且越到後來心理壓力就越大。會擔心月經來的時候撞上錄製日;快要來的時候就感覺「地獄模式」又要來了;有一次不怎麼痛,又開始琢磨為什麼這次不痛了?患得患失,人會變得有點神經質

03

切子宮要去醫院保衛科錄音

其實2019年的時候醫生給我提過切除子宮的建議,我當時沒有往這方面想,但是22年痛的太厲害了,實在受不了了,我就有了切除子宮的念頭。

我是沒有經過太多的中間治療,像激素治療、放避孕環,這些方式可以讓月經不來。我是不接受用激素的方式讓我的月經推遲的。因為來月經是一個生理現象,以我個人淺薄的理解,如果用另一種方式讓它不來,我怕對自己的身體也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反正這種病的終極解決辦法就是切子宮,我也痛了那麼多年了,就決定切吧。

但畢竟是切除一個器官,我還是非常小心謹慎的。我在網上搜了資料,看了很多病友的評論,發現現在切子宮是「腹腔鏡手術」,還是蠻先進的,手術創口不大,術後恢復相對來說比較短,對身體的傷害不像開刀那麼大。

但是切除子宮的阻力很大。我今年36歲,未婚未育,需要面對很多方面的壓力。

我在做決定期間聽到最多的話就是,「可惜」「你不準備生了?」「你還沒結婚,以後怎麼辦」「生完孩子再切」……我覺得別人姑且說之,作為當事人你也就姑且聽之。

我第一個告訴的是我對象,他的反應沒有驚訝和擔憂,我們在一起6年,他也經歷了我每次痛經的難受,所以他就跟我一起做術前的準備工作,一起去面對這個事情。

我跟我媽在22年下半年溝通過一次,她是理解的,這麼多年,她都看在眼裡,但是作為長輩肯定會有一些思慮,她說能保住肯定是最好,不能保的話也沒有辦法。

我大姑反對得強烈一點,她比較強勢也比較愛操心,她擔心的就是你萬一分手之後你又不能生小孩了,你怎麼找對象?我跟她說,哪怕我跟現任不在一起了,我也不會要小孩,我再要找伴侶的話,我也可以找一個已經有孩子或者不要孩子的。

在這件事上,我身上是沒有那麼多對立面,我在跟他們說這個事情的時候,擺事實講道理,他們也不是沒看到過我痛,最終也尊重了我的選擇。

歸根結底,還是先要理清楚自己的現狀,以及先預設一下切完之後會面臨的問題,你能否承受和面對切完子宮之後的生活?

我對生育的問題想得很清楚,一開始我就比較傾向於丁克。今年去醫院的時候,醫生也給了我兩種治療方案,一種是直接切除子宮,另一種是保宮治療,給我手術刮除子宮上的病灶,讓我的病痛有所緩解,然後準備要孩子就趕緊生,三四年後再來切。

但我就是奔著「切子宮」目的去的,不管他們怎麼說,給我幾個選擇,我都選切除子宮。

我是想,第一我不打算生孩子,我不想讓孩子來這個世界受苦,而且我覺得為了治病生個孩子,對孩子也不公平。有的人說沒有孩子你就沒有感情寄託,我覺得現在的人是不是太依賴於外界的一個寄託呢?我不怕一個人。其實一個人可以做很多事情,有很多種方式讓你釋放或安置你的情感,這個人或事物不一定是孩子。

第二是我和我現在的伴侶關係很穩定,他也很理解女性,而且他已經有個女兒了,雖然我們沒有領證,但是現在我們三個人的感情非常好,這段感情也讓我審視了自己到底想要一個怎樣的人生。

除了家人和伴侶的意見,作為未婚未育的女性,在切除子宮時也會面臨醫生的阻力。大部分醫生一般都不會同意一個沒有生育過的患者切除子宮。所以需要你自己想清楚,並且很堅決地告訴醫生,自己想明白了。

我住院當天和醫生確認完手術方案之後,還要去醫院保衛科錄音,有保安、醫生在場,我就照著紙上的字念,意思就是證明自己自願切除子宮,後續跟醫院沒有任何關係。醫院怕切除子宮之後的患者過幾年後悔了,跑去醫院鬧。

04

生不生,切不切,誰說了算

今年6月,我正式接受了切除子宮的手術。

術後醒來,我腦子裡一直想著,從此之後再也不會痛了,這一天等了太久了。

手術過程還是會緊張。當時打了全麻,手術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再睜開眼就已經做完了。

小K的診斷結果

手術後身上插了一些管子,我已經做好疼的準備了,但是術後居然沒怎麼痛過,這些痛跟我之前的痛經比起來都是小巫見大巫。

術後一個多月我基本恢復正常。切完以後,我感覺每一天都很充實,每一天都有好多事可以做。人也會變得更加熱愛生活。我會更喜歡走路散步,以前走幾步就累,現在沒有那種每個月的「地獄模式」,也不會有那些心理壓力。

氣色也好很多,胖了好幾斤,之前我穿的男士睡褲都丟給我另一半穿,過去買的衛生褲也都消耗完了,從此省了一筆開銷。

現在我自己也做了領導,我的組裡有一半的女生,我們要出去勘景,我也會提前問一下,今天有沒有人來月經?如果來月經肚子痛,那就在酒店休息就好了,月經期間也少吃點冰的。有時候碰到應酬的話,我也不會拖著她們一起參加,我也不會讓我組員喝酒,基本上我來喝就可以了。

有的人說切除子宮會讓人老得快,這一直是關於切除子宮的一個誤區,其實單純切子宮不會讓你變老的。但是變老也不可怕,每個人都會老,只不過你可能提前了幾年。

我不會在乎別人的想法,因為痛在我自己身上,有本事你來痛一痛,你痛完之後你就不會這麼說了。

但是,對於不到30歲未婚未育的女生來說,我依然勸她要謹慎考慮這件事。還是要看病理上是否嚴重,這點要根據檢查報告診斷,也要權衡痛經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

我在醫院等報告的時候,見過好多患者,有一個女人在和她的丈夫打電話聊生二胎的事情,那個患者在電話里對丈夫說,我這樣的子宮,要再懷孕,很痛苦也很難,要打針治療等等,但是電話那頭還是堅持要孩子。

這讓我覺得可悲。

就算我們呼籲女孩子的生育權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受限於一些經濟水平和文化水平,導致一個女性在很多事情上還是需要依靠她的另一半。一定程度上,女性依然需要依靠生育來獲得安全感。

子宮的作用,確實是生育,但是生育並不是一切,女性也不是生育機器。一個女性的安全感和價值感來源,也不應該聚焦在婚姻和生育上,它應該體現在更多的方面。

我個人非常討厭一句話「沒有生過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什麼叫完整?男人根本就沒有生育的功能,他們就完整了?一個人的一生是否完整,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這題根本沒有一個統一完整的答案。每個人在走到最終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回答,而這個答案也只針對你自己。

(文中人物為化名)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被痛經改變的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f601b3abf58aa2c37145a55cb6b10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