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魏英傑
開頭先上一張圖。是的,你沒有看錯,在上海,輝瑞口服藥、阿茲夫定等新冠治療藥物已經陸續下發到社區一級衛生服務中心,有人已經可以開處方領藥了。
這意味著,上海在應對當前這一輪新冠病毒感染,走在了前面。
此前,北京等地也已開始採取類似措施,把抗疫陣地轉移到基層醫療單位,跟病毒搶時間,確保第一時間阻斷病毒,盡最大努力降低重症,挽救更多生命。
這一次,上海做對了。從海外大規模感染和診療經驗來看,這是科學的、正確的抗疫路徑。
病毒感染有一個過程。當病毒在體內不斷複製的過程中,通過輝瑞、阿茲夫定等小分子藥,可以有效阻斷病毒複製,從而達到早治療(服藥)、早治癒的作用。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披露,在發病3天內服用輝瑞新冠治療藥,降低重症死亡率達89%,在5天內服用也可達到88%。
這決定了,在治療新冠患者時,判斷感染與否要快,給抗病毒藥也要快。現在,通過抗原測試,可以迅速檢測是否陽性,但要快速給藥,就要建立大規模的「前哨」,而這一重任非社區醫院莫屬。
近日,張文宏在一個內部培訓會上提出的救治新冠感染的「黃金72小時」,針對的就是這個情況。而張文宏所說的,根據的就是上海最新的新冠病毒感染診治規範與分級診療流程。這一文件已經公布並開始執行了。
這個文件把新冠病毒感染分為輕型和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同時對「易進展至重症的高危人群」給出了定義。
在這基礎上,上海對應採取了分級診療方式:輕型或者普通型的病例,採取居家治療或就近治療方式,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力量提供規範化的治療;有嚴重基礎疾病的感染者以及部分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診至區級醫院。
新冠感染大多數是輕型和普通型病例,如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及時做好這部分患者的治療,在給服新冠治療藥的前提下,就可以大為減少病情轉化,減輕上一級醫院的壓力,醫院也就可以把重心放在對危重症患者進行及時治療。
由此可見,能不能打好這一仗,關鍵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也是張文宏在內部培訓會議所說的,要迅速採取斷然決然的機會,發起一場以社區醫生為主導的重要戰役。
「我手裡有藥,抗病毒藥,再加激素的合理使用,再加營養的提升。如果家裡有吸氧的也可以,沒有吸氧的就在社區服務中心這裡吸氧」。這就是張文宏的新冠病例治療「四步法」。而這一切的關鍵,就要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不能「雄起」,堅決地執行這一診療方案。
疫情防控放開後,隨著感染人數激增,各地進入了新一輪的抗疫階段。放開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經的道路。不過,讓人始料不及的是,這一輪病毒感染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輕鬆,許多人感染病毒後迅速出現發熱、酸痛乃至肺炎等症狀。
為什麼在國外被證明是比較溫和的毒株,在國內感染症狀和切身感受那麼不一樣?這可能需要專業上的解答。面對這一狀況,光是準備退燒藥,用點抗生素,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專業醫療力量的支持,而不能「守株待兔」,更不能「刻舟求劍」。病毒感染情況有新變化,就要對症下藥,採取相對應的防治措施。
現在,上海及時調整診療措施,打響了疫情防治的翻身仗。這是科學與病毒的較量,是秉持「人民至上」理念的一場戰爭。
有人翻出了張文宏在去年3月份的一番講話,赫然發現,他的種種建議如果當時就得到推廣,在當下這一輪疫情感染中,或許可以挽救更多生命。
「亡羊補牢」總比「一條路走到黑」要好。在任何時候,生命都是最大的公約數,放下爭論、尊重專業,讓更多病患得到及時救治,這才是人間正道。
三年多的疫情防控,上海曾因科學精準而備受矚目,也曾因陷入慌亂而遭受非議,讓人欣慰的是,上海的「老底子」還在,尊重科學和專業的精神還在。那些曾被人誤解、辱罵的專業人士,如今也得到了更多的理解與尊重。
這,才是上海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