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忠臣于謙被冤斬,錦衣衛抄家時發現正屋禁鎖,打開後當場落淚

2023-11-19     八月未完

原標題:明朝忠臣于謙被冤斬,錦衣衛抄家時發現正屋禁鎖,打開後當場落淚

中國的封建王朝一直是一部連續性的史詩,而不管哪個朝代都湧現出了很多除了帝王之外的名人。明朝在歷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當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朱元璋、朱棣、朱瞻基等大有作為的皇帝;但另一方面,明朝也有很多忠良之臣為後人研究和稱讚。

如若有評選忠良之臣的比賽,明朝的于謙一定榜上有名。他雖然官職做到了少保,是一品官職;但他卻不似大多數大官一般有很多的家產錢財。他家裡反而十分簡樸,在他蒙冤而死之後,家也被抄了;只是他家中的清貧景象讓前去搜查的錦衣衛都不禁落淚。

于謙也算得上官宦世家出身的孩子;他的曾祖父擔任過大總管,他父親也考中了進士只是後來避世了。可能有家庭因素的影響,于謙幼時就展現出了和大多數兒童不同的特性;他十分聰慧好學,也成功於二十三歲就考中了進士,順利步入官場。

于謙在朱瞻基在位時就有很亮眼的表現;而朱瞻基也十分信任他,還曾親筆寫下他的名字任命他為駐省的巡撫。他受命去解決晉豫地區百姓被騷擾的問題;而于謙上任之後一切以百姓為主,替當地解決了土地、水源等多個問題。

後來到了朱祁鎮當皇帝時,于謙還是做好自己的分內事,當的是為百姓好的官。內閣當時由「三楊」主管,他們對於謙也是十分看重,只可惜三人先後離世,朱祁鎮身邊的宦官王振便應時而起。

王振是明朝的第一任宦官涉政的例子。他其實有政治頭腦,從他早年考上進士就能看出。但他覺得一步一步升官太難了,便自宮後入宮當了宦官。他自朱祁鎮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在他身邊服侍了,所以等到繼位之後王振也大受寵愛。

王振隨即依靠皇帝的寵愛作威作福,甚至入京朝拜的很多官員都要給他「進貢」。大多官員為了仕途順利,不得不迎合王振,給他送去金銀財寶。但于謙卻對此沒有任何的反應,面聖述職便只是單純的報告工作,對王振並不阿諛奉承。

不得不說,朱祁鎮比起他的祖父們還是差了很多,不僅被一個宦官禍亂朝政,還在他的讒言下差點將自己搭了進去。著名的土門堡事件,他被抓去做了俘虜,後來好不容易回來可是皇位已經成別人的了,他又被軟禁了七年。

而當時明英宗被俘之後,眾臣一同議事商量解決對策。徐有貞主張遷都,可于謙卻極力反對;因為都城是國家的根本,隨意亂遷會有損根基。他主張抗戰,四處調兵;還親自率領部隊應敵。

于謙這一舉措挽救了當時危亡之際的明朝,他也因此升遷兵部尚書。而現在朱祁鎮被俘,太子年幼,朱祁鈺就臨時成為了明景帝。而朱祁鈺成功登基也有于謙的功勞,當時皇帝被抓,太子太過年幼,但國不可一日無君。

于謙擁護朱祁鈺登基也完全是處於對國家安危考慮。在朱祁鈺登基後,他又竭盡全力的輔佐明景帝;當時的朝廷上下很倚重於謙。于謙非但沒有仗勢讓自己的權利變得更大,反而一直都以國家和君主為重,全心全意建設大明王朝。

而正是看到了于謙的忠良,朱祁鈺對於謙也十分信任。隨即于謙的官職和實際權力越來越大,甚至一度成為了萬人之上的宰相;正是他官場得意之時。可由古至今都是這樣,一旦一個人過於優秀,他好像就不太合群了。

或者說其他同領域的人都會若有若無的遠離他,其實說白了就是妒忌。所以不斷地有官員發起對他的彈劾,由於朱祁鈺對於謙的人品深信不疑;所以當時的于謙並沒有受到降罪。可好景不常,朱祁鎮發動了奪門之變重新復位。

又重新換了皇帝,朱祁鎮對於謙沒有朱祁鈺那麼大的信任感;所以當朝廷官員再次不斷發起對他的彈劾時,于謙被送進了大牢。事情並沒有轉機,于謙不久後被斬殺了。朱祁鎮派了錦衣衛去抄他家,翻遍了家中也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

只是正屋緊鎖,錦衣衛破門而入;屋中放的都是之前皇帝給他的賞賜,他並沒有享用這些恩賜,而是好生歸放。另外是一間專門用來供奉文天祥的屋子,除此之外別無他物。前去抄家的錦衣衛見到如此清貧的于謙住所,不禁潸然淚下。

于謙的一生對明朝作了很大的貢獻,只不過他的清廉在貪腐成風的官場顯得不太合群;所以只得蒙受冤屈而死。于謙只是三百年明朝歷史中的一個人物,《明朝那些事》中記錄了更多明朝的名人軼事。

推薦購買《明朝那些事》,這本書從朱元璋的出身開篇寫到明朝滅亡。全書以史實發展為基礎,加以幽默的筆觸,枯燥的歷史在鮮活的人物描寫中也變得有趣了起來。對明朝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a33a842d242a410c9d9d24fe66ca9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