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泥壺實在「太漂亮」了

2019-08-19     步進歷史

紫砂又稱五色土,在紫砂泥料五彩繽紛的陶色變化中,紫,朱,米黃三種基本呈色中也有不同的色澤效果,朱有濃淡,紫有深淺,黃有變化,不一而足。這也是紫砂的魅力之一。很多壺友玩到一定程度會追求較高品質的泥料,比如天青泥,大紅袍等等。那今天就來說說天青泥,這個被眾多人追捧的珍貴泥料。下面引用《宜興文史資料》以及明代周高起的《陽羨茗壺系》對天青泥的的敘述。

根據《宜興文史資料》148頁對楊彭年的介紹,楊彭年「善制茗壺,擅捏製法,常為陳曼生造壺,所選泥料均為名貴的天青泥,紫檀色中微泛藍,精光內含,溫潤如玉。」

《陽羨茗壺系》裡面對於天青泥的文字記載:「天青泥,出蠡墅,陶之變黯肝色。又其夾支。有梨皮泥,陶現梨凍色;淡紅泥,陶現松花色;淺黃泥,陶現豆碧色,密口泥,陶現輕赭色;梨皮和白砂,陶現淡墨色。山靈腠絡,陶冶變化,尚露種種光怪雲」

詞語註解:

蠡墅:丁蜀鎮黃龍山東面的一個地名

夾支:指夾脈。

梨凍色:透亮的淡褐色。

松花色:淺黃色。

豆碧色:豆綠色。

密口泥:由於在原本中空缺,所以以「口」字代替

輕赭色:淺咖啡色。

腠絡:腠,皮下之間的空隙叫腠;絡,人體的脈絡。

光怪:光怪陸離的意思,解釋為形狀奇怪,色彩繁雜

清楊鳳年制天青泥風卷葵 壺高:10.6厘米 口徑:6.7厘米 現藏宜興陶瓷博物館

楊鳳年制天青泥梅莊 壺高:10.2厘米 口徑:9厘米現藏南京博物院

各種假冒的天青泥

從上面這些文字的敘述可以看出,天青泥是經過燒制後呈現出暗肝色,但是由於伴有其他夾支,燒出來顏色呈現出色彩複雜的變化。這裡需要注意的事,「天青」我認為應該是形容礦料的顏色,有如雨過天青之色。「天青」二字並不是形容成品的顏色。比如很多壺友覺得燒出來是綠色的壺就是綠泥,那就範常識性的錯誤了,綠泥礦最初為淡綠色、淺灰綠等顏色,經過燒制後一般呈現出黃色或淺黃色色調。回到今天的話題,天青泥也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紫砂泥料,徐秀堂和山谷合著的《宜興紫砂五百年》一書中記載,天青泥歷史上產於丁蜀鎮大水潭岩口內,在清末由於礦透水封礦已經絕跡,所以只要是天青泥的壺一定是晚清之前燒制的。解放後國家組織矽酸鹽研究所調配,最終也沒配出來。故以後就沒有這個泥色了,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天青泥的紫砂作品也非常少,僅見於清代楊氏兄妹的作品。就是說目前為止沒有可開採的天青泥原礦,當然不排除在將來可能會發現新的礦源。天青泥的原礦存世量及其稀少而珍貴,也可以說幾乎沒有存世量,而目前市面上卻是隨處可見的「原礦天青泥」,多數號稱是家藏,不知道從何藏得,既然是那麼珍貴的東西為何拿出來銷售呢?現在很多的商家要麼就是太缺乏常識,要麼就是道德敗壞,直接在泥料裡面加化工料變成各種色調的藍色,就說發現了「已經絕跡」的天青泥。天青泥中,暗肝色應該占十之八九,其他五種夾層泥雖然也是天青泥,但是量非常少,所以可以明確一點,天青泥燒出來絕對不是藍色,所以一些商家把藍色的壺就說是天青泥製作而成,把綠色的壺就說是原礦綠泥所制,如果能對紫砂有一點了解,或者多看看相關的書籍就不至於鬧這樣的笑話了。

這樣的「原礦綠泥」壺你敢用來泡茶嗎?反正我是不敢

前幾年紫砂行情的火爆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都要來淌這渾水,覺得紫砂行業遍地是黃金,哪怕是一些對紫砂一竅不通的人都要進來分一杯羹。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種笑話跟鬧劇只會越來越多,也不得不說是紫砂業界的危機。對於消費者來說,買壺真的不能憑個人的感覺去買,這樣往往容易上當。應該儘快了解這些常識性的問題,不要讓一些奸商再有可乘之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HdmqmwBvvf6VcSZpyv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