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戲不能全指望《黑神話·悟空》,歐洲電動車不能全指望高關稅

2024-08-21     汽車公社

8月20日,整個朋友圈都被國產單機遊戲《黑神話·悟空》刷屏。

相關數據顯示,這款國內首款3A(高成本、高體量、高質量)遊戲大作,在推出首日便創下Steam平台同時在線玩家數220萬的數據,成為同時在線人數最高的遊戲。基於其火爆程度,甚至有人調侃,這個周二有一半的人在玩《黑神話·悟空》,另一半的人在看別人玩。

但就像有人吐槽的那樣:在《黑神話·悟空》之前,國產3A遊戲鮮有如此大的轟動,而如今,一個行業全指著一隻猴子薅,也挺離譜的。

同時,這種一個行業全指著一處薅的現象,不禁讓人將起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的最新消息聯繫在一起。

8月20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草案,顯示擬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7%至36.3%的反補貼稅。從本質上看,歐盟針對中國電動汽車提高關稅就是為了遏制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從而保護本土電動汽車的發展。

在筆者看來,歐洲電動車的發展不是指望搞貿易壁壘就能行的,正如中國遊戲行業的發展不能全然指望《黑神話·悟空》這一款遊戲一樣。

終裁在即,歐盟一意孤行

這次終裁草案是對7月4日裁定結果的補充。

在一個半月前的7月14日,歐盟委員會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BEV)徵收臨時反補貼稅。委員會認定中國電動車價值鏈得益於不公平的補貼,對歐盟電動汽車生產商構成經濟威脅。被抽查的上汽、吉利和比亞迪需承擔37.6%、19.9%和17.4%的關稅。

另外,其他配合調查但未被抽樣的中國電動汽車生產商,適用20.8%的加權平均稅率。而對於那些不配合調查的公司,則需繳納37.6%的稅率。

而在8月20日發布的終裁草案中,相對此前做出小幅調整。

其中,上汽集團將被徵收36.3%的反補貼稅,吉利汽車將被徵收19.3%的反補貼稅,比亞迪將被徵收17%的反補貼稅。其他未接受抽樣調查但配合歐盟調查的中國車企徵收21.3%的反補貼稅,其他未配合歐盟調查的中國車企徵收36.3%的反補貼稅,對特斯拉作為中國出口商實施單獨關稅稅率,現階段定為9%,同時,歐盟委員會還決定不追溯徵收反補貼稅。

歐盟委員會當日在一份公告中稱,作為反補貼調查的一部分,歐盟委員會向相關利益方披露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草案,徵求相關利益方對終裁草案的意見。

按照歐盟的調查程序,在委員會發布終裁草案並徵求相關利益方的意見後,將向歐盟27個成員國提交終裁決定,成員國將對終裁決定進行投票表決。而在今年11月4日前,歐盟委員會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作出終裁。

當然,在終裁敲定前,歐盟委員會表示相關方可以儘快向委員會服務部門請求聽證,並在10天內提供意見。而在考慮了相關方的意見後,委員會將向成員國提交最終決定,成員國將根據委員會規則的審查程序進行投票。

在投票環節,除非有多數票反對,否則將採納提議。而多數票反對成立的條件包括,需要至少15個國家投反對票,且其所代表人口需要超過65%。另外,最終措施必須在臨時關稅徵收後4個月內實施,包括調查最終結果的委員會實施條例將最遲於10月30日公布。

反之,如果提議被採納成為具體措施之後,任何潛在措施的有效期都是5年,後續有效年限也可以根據合理的請求和隨後的審查延長。

中方據理力爭,歐盟害人終害己

而針對歐盟委員會反補貼調查終裁草案,布魯塞爾時間8月20日,歐盟中國商會發表聲明。

聲明稱,歐洲汽車業界發展和歐方報告均顯示,沒有充足證據表明中國新能源汽車對歐盟市場造成實質性損害,歐盟委員會對「損害威脅」的認定僅基於猜測,歐盟中國商會對這一貿易保護主義做法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同時,歐盟中國商會強調,中國電動汽車的優勢不是基於補貼,而是基於產業規模、整體供應鏈優勢及市場激烈競爭。歐盟委員會不公平地利用貿易工具阻礙電動汽車自由貿易,只會傷害歐洲汽車產業自身韌性,衝擊公平競爭環境和歐盟綠色轉型,加劇中歐的貿易緊張關係。

8月20日,商務部發言人就此答記者問時也表示,歐方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預設結論,在調查各環節的做法均違背其承諾的「客觀、公正、非歧視、透明」原則,也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是以「公平競爭」為名行「不公平競爭」之實。

其實,早在6月14日,就有中國車企發表聲明,表示對歐盟方面的不合理行為深感詫異並堅決反對,上汽集團也在隨後的聽證會上提交反補貼初裁抗辯意見。

據悉,在長達數個月的調查過程中,包括上汽集團在內的中方業界通過提交答卷、書面評論、聽證會陳述意見等方式,提供法律文件和證據材料,就歐方不合理、不合規的做法進行抗辯,並指出歐方對中國電動汽車設限將擾亂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損害歐盟消費者利益。

然而,歐盟此次公布的終裁披露並未充分吸納中方意見,仍然一意孤行地堅持錯誤做法,裁出高額稅率,並且還利用抽樣區別對待中國不同類型企業,扭曲調查結果。

而從徵收臨時反補貼稅至今,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銷量也出現了下滑現象。

據外媒報道,7 月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註冊量環比6月下滑約 45%。其中,MG 品牌銷量同比下滑20%,極星也遭遇了42%的同比跌幅。不過,比亞迪7月在歐盟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反而從年初的7.4%上升至8.5%,並在嘗試超越特斯拉、大眾和Stellantis等汽車巨頭。

從結果看,歐盟似乎「得逞」了。

然而,今年7月中國汽車出口達55萬輛,同比增長26.4%;1-7月累計出口汽車348萬輛,同比增長25.5%......中國汽車出海早已勢不可擋,並非歐盟單方面築起貿易壁壘就能阻止的。

如果歐盟仍然一意孤行,受苦的只會是歐洲消費者,他們體驗不了足夠好的電動汽車;受害的只會是歐洲車企,它們無法在公平而富有強度的競爭下脫穎而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9bc491fc9872e9821ca194c9ec9f04f.html













保時捷,危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