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典藏,文明的真跡丨經典需要這樣讀

2022-05-14     哲學園

原標題:紫禁城典藏,文明的真跡丨經典需要這樣讀

全世界流傳最廣的中文作品是哪一部?

中國人的精神和東方智慧從何而來?

文人與酒為何難分難解,並產生了如此多名篇?

《岳陽樓記》何以被金聖嘆選為「天下才子必讀書」?寫經何能修行?……

一個個找尋這些答案或許頗費功夫。

今天推薦的這套包羅萬象的《名家大手筆》中,收錄了不少來自故宮博物院精心選藏的詩文書畫真跡。閱覽這些傳世名篇的真跡,或許能助你找到最準確的答案。

包羅萬象,舉一從千

這套書中精選 52 篇古典詩文,涵蓋了兩千多年來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之作。這些作品中既有以彰顯儒家溫柔敦厚精神的《詩經》,也有道家無為逍遙的《道德經》、《莊子·逍遙遊》,還有佛家的《心經》,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雜糅的文化特色。

無論是無法超越的《蘭亭集序》,亦或是文賦的登峰造極之作《赤壁賦》,流傳千年的古典文化寶藏,盡收於此。通覽全書,也便是通覽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名作。無論是追根溯源或是陶冶情操,這本縱覽了華夏文明結晶的畫卷,會將東方智慧的起源與發展,徐徐為君展開。

東方智慧的結晶

《道德經》

中國最暢銷的書和它的作者老子

吳叡《隸書老子道德經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做過一個統計,結果出人意料:在各類文化名著中,被譯成外文語種最多、發行量最大的,除《聖經》以外,首推老子的《道德經》。幾千年來,無數文人學者被其包蘊的博大智慧所折服。魯迅也曾由衷地感嘆:「不讀《老子》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讀《道德經》,不知何謂東方智慧。

《道德經》被譽為開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先河的哲理詩,是老子對宇宙、人生、社會、政治、軍事認知的哲學格言,不過五千字,卻幾乎一字涵蓋一個觀念,讓後人用了不知多少萬言去詮釋它,卻永遠意猶未盡。「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治大國若烹小鮮」,這些膾炙人口的名言,未因時代久遠而被人遺忘,智者的聲音將永遠穿越時空照亮今日的生命。

「天下第一字書」

《千字文》

行書《千字文卷》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啟蒙讀物,有「三百千」之稱,分別是《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其中《千字文》成文最早,亦被公認為是編得最好的。該文選一千個不重複的字,四字一句,句句成文,兩句一組,前後連貫,對仗工整,合轍押韻。全文雖然只有一千個字,但內容及其豐富,包括了天文、地理、農業、氣象、礦產、特產、歷史、修身、治學等各方面的知識。學會了它,不僅學會了一千個字,而且能掌握各方面的常識,這是學習其他任何一篇詩文所難以做到的。

八十一字,字字珠璣

《陋室銘》

「陋室」高才劉禹錫

泰不華《篆書陋室銘卷》

中國文學寶庫中從來沒有另一篇文章,能夠像《陋室銘》一樣,用九句八十一字的篇幅,寫出如歌的韻味,繪出如畫的境界。YNY垃圾人

《陋室銘》令人嘆為觀止,語言的明白平易也功不可沒。縱是字字凝練,句句精巧,亦字字通俗,句句流暢。而且除末句外,全文每句句尾之字皆押同一韻,全文如詩如歌,讀來真令人大感酣暢。非大手筆,不能有如此之作。 YNY垃圾人

詩書畫珠聯璧合

蘇軾說過「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YNY垃圾人

文學為根本,心有餘情則發而為書法,或轉化為畫作。書畫成為了這些文字的二次創作途徑和情感出口,因而更好地理解這些經典,離不開對書畫真跡的解構;而書畫的多維度表達,也為經典賦予了更深刻的情感與意境。詩書畫是相輔相成,共融發展,剝離看待就失去了許多韻味,實在會可惜。

這套書就從傳統文化的特點出發,從故宮博物院中挑選了對應的書畫精品,從而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故宮博物院為皇家典藏,凝聚了中國歷代文化遺存之精華。

唐太宗死了都要帶進棺材裡的《蘭亭序》,用菩提葉寫就、呈獻內廷的翁方綱《心經冊頁》,出神入化的趙孟頫《小楷書道德經卷》,董其昌《行書岳陽樓記卷》等歷代書法名家的傳世之作……,件件珍品。

佛教袖珍寶典

《心經》

濃縮的修行經典

《西遊記》里唐三藏說過:「(佛教)千經萬典,也只是修心。」加上中國人有一種「約化主義」的閱讀習慣,對於唯識、般若一類大部頭經典和繁瑣的義理往往不能讀通,而對於簡化過了的小部頭經典常常反覆詠誦,於是以寥寥268字提出佛教的精髓,導引世人開悟解脫的《心經》變得家喻戶曉。張旭、蘇軾、康熙,乾隆、溥心畬等眾多文人雅士、帝王將相都篤信其中。 YNY垃圾人

清代書法名家翁方綱的《楷書心經》用材非常特殊,既不是寫在紙上,也不是寫在絹上,而是摘葉作紗,書寫在菩提樹葉子上的。相傳釋迦摩尼曾在此書下得證菩提果而成佛。翁方綱在乾澀的葉子上運化出如此勁力又不失秀惠的筆鋒,足見其虔誠與功夫之深。 YNY垃圾人

翁方綱《楷書心經》

同時,這些書法作品往往還配有珍品的畫作,比如趙孟頫所手書的《洛神賦》就配上了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宋高宗所書的《草書後赤壁賦卷》也配有馬和之《後赤壁賦圖》,「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般清逸圓和的草書配上月白風清的橫軸卷畫,真令人身臨其境啊。 YNY垃圾人

馬和之《後赤壁賦圖》

宋高宗趙構《草書後赤壁賦卷》

文學大師、故宮書畫專家

逐字解讀作品內涵

本書不僅收錄了眾多文學、書法精品之作,而且還有對這些作品的深入解讀。

比如,本書的《詩經》,在第三節的賞與讀部分,不僅有與書法作品相對應原文,還有注釋、譯註。除了梳理文意之外,還有朱自清先生《一人的機鋒,多人的智慧》一文對《詩經》的來源、用途、篇目結構所做的基礎介紹,讀來毫不深奧乾澀,只覺清晰,讓人下一秒迫不及待去翻開《詩經》尋找機鋒。

顧隨先生對重點篇目《七月》一文的深入剖析:他認為寫實的非個人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最為難寫,然而天地間沒有不能寫成詩的,而這首詩也是中國舊美學「充悅和厚,典則古雅」的最高處。還有許多字眼的妙處解釋不一而足,等待著讀者去發現詩經之美。 YNY垃圾人

而聞一多則對《莊子·逍遙遊》中的諧趣與想像做出了「鳳毛麟角般的珍貴」的評價,認為它是中國文學的花葉,哲學的種子。 YNY垃圾人

在分析文學和書法作品的同時,還有針對作者提到的各種值得琢磨的小知識點進行擴展解釋,耐人尋味。 YNY垃圾人

比如張彬在分析《詩經圖》時,注意到個別字又缺筆,應該是避諱。書中就穿插了對「避諱」這一文化常識的細緻解說和補充。

趙孟頫的私印「水精宮道人」辨真偽:凡傳世趙書上有「水晶宮道人」者,皆偽跡及趙孟頫的十幾個不同名號別稱。

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天字第一號」就來自《千字文》,後來木工丈量、商人帳簿、考場試卷、大部頭的書典都常以「天地玄黃……」作為次序編碼的代號。

深入理解課內名篇

拓展延伸課外知識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書中所收錄的名篇有三分之一都在語文課本中的「閱讀並背誦全文」篇目中。比如《詩經》中的《關雎》《蒹葭》、劉禹錫的《陋室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都出現在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中。

莊子的《逍遙遊》、李白的《將進酒》、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蘇東坡的《赤壁賦》,都出現人教版語文必修課本中。

提升個人的文化素養,親近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YNY垃圾人

全新改版,裸脊精裝

互動字帖+折頁書法大圖

本書舊版為 15 冊平裝,本次全新改版為裸脊精裝,平攤閱讀解放雙手。

分為上中下三冊,改為更大大開本,原圖放大,呈現更加悅目和清晰的視角效果。

原先粘貼在書中的 4 張書法折頁,可以直接取出,對照解讀文章欣賞。還增加了互動體驗的《心經》字帖,讀者可以閱讀後抄寫一份屬於自己的修行經典。

折頁1 趙孟頫《小楷書道德經卷》(局部)

折頁2 泰不華《篆書陋室銘卷》、馮承素《行書摹蘭亭序帖》

折頁3 翁方綱《楷書心經》、趙孟頫《行書酒德頌》

折頁4 翁方綱《楷書心經》

送給自己和他人最好的禮物

經典對人的塑造不分年齡,不管是念給孩子口口相傳、學生誦讀、中青年人獲取人生經驗,亦或是老人追憶復盤人生,在每個人生階段都可以在其中獲得不同的理解與玩味,並常讀常新,值得一讀再讀。它是送給每個珍視知識與文化的人的禮物,也是一套百看不厭,可以相伴一生的讀物。

閱讀如飲食,有各種各樣:一目十行,匆匆一瞥,是獲取信息的速讀,補充熱量的快餐,然不免狼吞虎咽;口誦手書,細嚼慢咽,品嘗個中三味,是精神不可或缺的滋養,原汁原味的享受。以書法真跡解構文學經典,目光在名篇與名跡中穿行,從容體會一字一句的精髓,充分汲取大師的妙才慧心,領略閱讀的真趣。

蘇軾說過「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現實中的酒色財氣,功名利祿,都是煙雲過眼。而這本書中所飽含的財富與智慧,與清風明月一般是任誰都無法剝奪的,唯有沉澱在我們心中。

現在,就打開《名家大手筆》一同領略這些經典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6558ad568132507dbc47d1714678f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