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0月20日 · 從昌九新區到贛江新區

2022-10-20   馮曉暉

原標題: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0月20日 · 從昌九新區到贛江新區

2016年10月20日,江西贛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

地點:

南昌

類別:

行政區劃

贛江新區成立大會 圖源:中新網,鍾欣 攝

2016 年 6 月 6 日,國務院批覆設立江西贛江新區,同年 10 月 20 日贛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為中部地區第 2 個、全國第 18 個國家級新區。

贛江新區包括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昌臨空經濟區和九江市共青城市、九江市永修縣的部分街道、鄉鎮,規劃範圍 465 平方公里,2017 年常住人口約 70.2 萬人,地區生產總值 582.3 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收入 1982.8 億元,財政總收入 101.2 億元,固定資產投資 1070.8 億元,是中部地區發展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區域,具備加快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融合發展的優越條件。

資料來源:贛江新區政務網

先貼一段視頻,筆者從贛江新區官網上下載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先看看,視頻比較長,接近 10 分鐘。

贛江新區簡介 片源:江西贛江新區網

據悉,贛江新區是中部地區第 2 個國家級新區,它的成立標誌著江西「龍頭昂起」戰略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新區緊緊圍繞"打造江西改革創新的強大引擎和對外開放的靚麗窗口"的目標定位,以融合協作、創新驅動為主線,進一步吸引聚集高端經濟要素,努力在改革創新、產業發展、開放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成為江西創新的引領區、開放的先行區、改革的試驗區、合作的示範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為江西其他地區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可借鑑、可推廣的"贛江經驗"。

贛江新區成立以來,相繼獲得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等「國字號」名片。近年來,贛江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 19 個國家級新區「第一方陣」,正成為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引擎。

若想理解贛江新區的設計邏輯,首先就要了解它的建設歷程。

始作俑者當然是改革開放後設立的深圳、珠海等四個經濟特區,其後的十幾年間,隨著國家政策的放開及審批權的下沉,全國各地的新區、新城遍地開花,甚至超過了全國縣級行政區的數量。

中國國家級新區一覽表 圖源:澎湃網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級新區的行政設計被提出,它是由國務院批准設立,是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區。1992 年,上海浦東新區成為了第一個被批准的國家級新區。經過十幾年間的探索, 2014 年起,國家級新區呈現井噴式密集批覆,3 年共批覆新區 12 個,江西贛江新區是 2016 年批覆的最後一個國家級新區。2017 年 4 月,雄安新區獲批。此後政府未再批覆國家級新區建設計劃。

國務院文件指出,贛江新區應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並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動力,以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為引領,著力推動緊湊集約高效綠色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江西贛江新區建設成為中部地區崛起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支點。

圖源:中央政府網

以上是贛江新區的官方介紹與相關訊息。為了搞明白這個特殊的行政區劃設置,筆者在「知網」上查閱了多篇相關論文,得出的結論是,關於贛江新區的研究文章,基本上沒有參考價值。以下談談筆者對贛江新區的理解,雖然這超出了筆者的知識範圍。

國家級新區有多個成功的範例,比如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也有一些至今沒什麼影響的。從浦東、天津的例子可以看出,新區出建設成效需要時間的積累,贛江新區如今沒有特別凸顯的成績,還是因為建設時間太短,仍在打基礎。

所謂國家級新區,至今也沒有學術定義,一般理解它有如下特徵:國務院批准成立的新建城區;其發展目標和定位由國務院定奪;區內統一規劃,享受中央給予的開放和優惠政策;行政級別為副省級。關鍵當然是後者,有了更高的管理權限,可以在更大的範圍內打破傳統行政區劃壁壘,可以執行更寬鬆的政策,包括財稅支持、土地政策優惠、費用補貼等。

新區與傳統的開發區並不相同。開發區是依靠特殊政策吸引外部資源的以工業、貿易為中心的經濟區域,它的產品和服務對象主要是異地市場。而新區是為了推動城市化進程,以基礎設施投資等措施達到刺激經濟增長、推動產業轉型目的。

贛江新區發展歷程 圖源:贛江新區國土總體規劃-公示稿

贛江新區的建設思路,可以追溯到早在 1992 年開始建設的「昌九工業走廊」,本系列在《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昌九一體化》對其進行了介紹。「昌九工業走廊」後來改為「昌九一體化」,建設了 20 多年卻並不算成功,主要原因是南昌、九江兩座城市各自為政,難以形成合力。

為了打破行政壁壘,2014 年 2 月,省政府提出建設「昌九擴大開放試驗區」的構想,7 月正式提出「昌九新區」。昌九新區建設中的重大舉措,是進行深化改革,推動昌九深度整合。打破現有行政區劃分割,設立昌九新區管委會,賦予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統一調配區內資源,統一規劃功能分區。

贛江新區 圖源:新華網

2016 年 3 月,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意見,「昌九新區」改名為「贛江新區」申報。6 月,國務院批准成立贛江新區。昌九新區包括南昌、九江兩個城市和城市之間沿工業走廊的縣區,而贛江新區的行政區劃範圍卻少了很多,僅有昌北、新建、永修和共青城的部分區域。雖然以「贛江」為名,其實與贛江基本上不沾邊,也不靠近鄱陽湖。

因此,筆者一開始也看不懂這個區劃的邏輯。後來想,大概就是南昌市被拓展了,還是昌九工業走廊,也沒有什麼兩市合作,直接拿走了共青城,順帶切了一大塊永修。不知道筆者理解得對不對。這樣也好,既然兩座城市總有行政壁壘問題,那就乾脆獨立搞一塊。

贛江新區在大南昌都市圈中的位置 圖源:贛江新區國土總體規劃-公示稿

贛江新區成立 3 年後,江西省提出了「大南昌都市圈」的遠景規劃,大南昌都市圈,即以南昌市為中心城市,以贛江新區為引領,包括南昌市、九江市、撫州市等等全江西近三分之一城市為一體的的超大經濟體。後來,又有「南昌都市圈」的說法,因為跟九江不相關,筆者沒去關注。

就寫到這吧,累。筆者在查詢昌九新區構想時,看到某市發改委總經濟師的建議,覺得很有意思,粘貼如下。某市人還是實在,說話都這麼直接。

圖源:搜狗百科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