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阿妮爾)「人工智慧不是萬能的,但在人工智慧廣泛滲透、智能化時代撲面而來的今天,不學習、不了解、不擁抱人工智慧,是萬萬不能的。」近日,南京大學人工智慧通識核心課正式開課。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著名學者,南京大學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以「人工智慧的基本概念與發展態勢」為題,為近4000名本科新生開授該課程第一講。
「計算思維、數字意識、智能理念,是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的基本素養和必備素質。」關於人工智慧如何賦能科研範式變革,譚鐵牛說。人工智慧、高性能計算和機器人自動化在科學發現周期中通過提高數據處理、訪問和推理的能力來加速和豐富科學發現各個階段。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和奔涌的時代潮流,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產業發展等各角度來看,加強人工智慧通識教育正當其時。
近年來,人工智慧成為「全民熱詞」。近兩個小時的課程中,人工智慧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人工智慧的未來圖景也清晰可見。「人工智慧領域的炒作時有發生,比如人工智慧系統的智能水平即將全面超越人類水平,兩年內將實現通用人工智慧,『機器換人』會讓所有人下崗失業……」譚鐵牛為大家列出滿屏謠言,並幽默地表示:「上這門課,你們不會那麼容易被忽悠。」他希望新生既看到人工智慧引領新一代技術變革的趨勢,也要冷靜客觀看待種種挑戰。
據介紹,今年2月,南京大學決定全面開展人工智慧通識教育,啟動建設「1+X+Y」三層次「人工智慧通識核心課程體系」,以1門必修的人工智慧通識核心課、X門人工智慧素養課和Y門各學科與人工智慧深度融合的前沿拓展課為基礎,與科研機構、產業企業聯合打造合作育人平台,創設各類實踐應用場景,構建大學階段遞進式、全周期人工智慧素養教育教學體系,實現在南大「人人可學AI」「處處可學AI」「時時可學AI」。
2024年秋季學期,南京大學集結多位人工智慧領域以及交叉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將圍繞機器學習、神經網絡、機器視覺、自然語言、大模型、人機博弈、智能語音等內容逐步深入推進,為學生展開一幅完整而精細的人工智慧研究圖景,此外,還有「人文遠觀:人工智慧與人類社會」等人文探討。課程將通過小班實踐等方式,與人工智慧領域頭部企業深化校企合作,結合學科和學生特點,開展多層次的實踐和體驗,幫助學生掌握人工智慧技術的基本概念,掌握運用智能思維看待問題的理念,形成對人工智慧技術全面而準確的認知。
「站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時代潮頭,於擁抱和完善人工智慧的領域中,理工學子奮勇爭先,文科學子也大有可為。」南京大學2024級行知書院新生戴俊豪說,希望通過學習和擁抱人工智慧彌補自身局限,洞見社會動向,並在醫治人工智慧所帶來的「病症」中完善自身能力,遇見更好的自己。
作者:阿妮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47a45d0a7b465a43a47a7c4aa41cb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