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道通信:傳統通信技術服務商,是如何進行產業升級的?

2023-04-26     梧桐樹下V

原標題:元道通信:傳統通信技術服務商,是如何進行產業升級的?

白細胞是人體內最重要的免疫細胞之一,它每天大多數時間都在人體內「巡視」,發現並解決體內的病毒。在當前的信息化社會,通信技術服務商就像是信息技術行業這具龐大軀體中的白細胞,通過其一道道「防衛網」,維護著鐵塔和機房、傳輸線路和管道、基站、直放站,乃至家庭寬頻的正常運轉。

從2G到5G,通信技術持續升級,數字化經濟的發展更是將通信技術推向新高度,傳統運維方式已經難以滿足行業需求,行業急需變革,其中,數字化升級無疑是最佳方向之一。

通信行業螺旋上升發展,運維服務研發同頻共進

信息化時代,通信行業是典型的剛需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通信技術行業已經相對成熟,並受技術疊代影響處於快速發展的狀態,3G、4G建設期疊加,5G建設方興未艾;另一方面,通信技術更新速度雖快,技術壽命卻相對較長,通信運營商需長時間同時運營多制式網絡。以2G、3G技術為例,我國分別於1995年和2012年啟動2G、3G網絡建設,但截至目前依然有約260萬個2G、3G基站在運營,約占基站總數26%。

通信技術服務行業深受通信行業影響,競爭格局較為穩定,國內相關企業數量眾多,既有脫胎於運營商的大型國有企業,也有通信設備製造商組建的服務團隊,更有為數眾多的第三方民營通信技術服務企業

其中運營商旗下大型國有企業的優勢是客戶資源,但運營效率較低;通信設備製造商組建的服務團隊雖然擁有技術優勢,但由於當前還沒有一家廠商可以提供通信網絡所需的所有設備,廠商在提供運維服務時無法跨越多廠商設備並存的障礙,同時在面對不同廠商設備並存的系統維護工作時,廠商所提供的服務難以具有完全的客觀性。

在如今多制式通信網絡長期共存的情況下,通信網絡維護難度、複雜性和工作量大幅提升,通信運營商網絡維護支出不斷上升,通信設備製造商的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為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把更多的資金集中於主營業務提高競爭力,運營商和設備製造商都更加偏向於將通信技術服務業務外包出去,使得第三方通信技術服務企業成為主流。

目前,國內主要從事移動通信服務的企業有上千家,每家生產銷售規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處於充分競爭市場。大型通信運營商為了保證服務商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大多選擇「集團集采」,導致行業門檻逐步提高,部分規模偏小、實力較弱的企業被整合淘汰;而在評估成績、過往業績、技術實力、團隊管理能力占優的全國性通信技術服務企業從行業內脫穎而出,獲得更多市場份額,行業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

近年來,中國移動「集團集采」項目規模始終穩居各運營商之首,其選擇的通信技術服務商均為行業領先、且具備獨特優勢的企業,比如在2020年集團一級採購供應商分級中獲評「網絡綜合代維業務A級」的元道通信(SZ.301139),該公司深耕行業多年,將網際網路、數據分析等新技術與通信技術服務深度融合,自主研發了綜合運營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傳統通信服務行業的改革,值得關注。

以技術密集替代勞動密集,信息化管控實現降本增效

元道通信成立於2008年,主要面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通信運營商和通信基礎設施運營商中國鐵塔,以及通信設備製造商,提供包括通信網絡維護與優化、通信網絡建設在內的通信技術服務,其中通信運維是公司的基本盤和優勢業務。

傳統模式下,通信網絡維護中存在作業人員分布零散、工作效果過度依賴個人能力、缺乏過程管控手段等諸多難點和痛點難點,整體管理粗放、信息及時性差,導致工作過程存在難以溯源、無法精確量化工作績效等多種弊端。

針對此,元道通信將網際網路、數據分析等新技術與通信服務深度融合,自主研發了集業務管理、流程管理和管理支撐於一體的「IDMP智慧數字化管理平台」及「網優智能巡檢系統」、「大數據車輛智能管理雲平台2.0」、「元道經緯相機APP」、「基站發電智能規劃調度技術」等系列平台軟體。

具體來看,「IDMP智慧數字化管理平台」為元道通信的管理中樞,公司以此為基礎,將技術服務的工作量細分為兩萬多個種類,通過該系統遠程對一線實際作業情況進行實時跟蹤、監督管控、任務工單派發、車輛調度和管控等,並根據該系統形成的運營數據進行經營分析,對業務作業中發現的異常情況進行及時反饋糾正。

同時,一線作業人員通過該系統的「手機APP」對作業實施現場情況及工作成果進行圖片打卡、上傳雲端等向系統回傳,系統以此為基礎對作業情況及工作量進行核對處理、統計分析及合理管控。

另外,一線作業車輛裝載地理信息系統(GIS)和車輛自動診斷系統(OBD),公司通過該系統對車輛使用頻率、行駛線路、油耗、駐車時間、駕駛習慣等數據實時監控,有效管控車輛使用。

可以說通過這一系統,元道通信打通了傳統業務系統之間的「信息孤島」,使信息在主要子系統之間共享流轉,實現了對核心業務流程的標準化管控和對人員、車輛等關鍵資源的精細化管理,資源得到優化配置,整體運營效率大幅上升。

據公司數據,數字化系統應用後,2019年至2021年兩年間,元道通信員工人均日工作時長增幅為46%;人均日工作量增幅為103%;車輛平均日工作量增幅86%。公司服務質量也同步提升,在通信運營商對技術服務供應商的綜合考核打分排名、服務後評估打分排名中,公司均位列前茅。

另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元道通信2019年至2021年期間管理費用率分別為1.87%、1.77%、1.40%,同期wind披露的行業平均管理費用率分別為6.01%、5.36%、5.14%,公司管理費用率明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處在行業內領先的位置,通過管理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公司較為突出的競爭優勢之一。

5G推廣普及疊加政策紅利,通信服務重心變動機遇難得

隨著國家對於寬頻通信網絡建設的重視,中國通信網絡的應用已經遠遠突破了行業的範圍,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引擎,肩負著拉動中國經濟和社會進步的責任。近年來,我國移動通信技術建設中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建設步伐加速。據央視新聞報道,截至2022年底,我國共建成5G基站數超過231萬個,電信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中5G相關投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5G建設與3G、4G建設期疊加,多制式通信網絡長期共存的情況大幅提升了通信網絡維護難度、複雜性和工作量,使通信運營商網絡維護支出維持總體上升態勢

但我國通信行業存在較大的地域差距,東部沿海地區通信網絡建設規模遠大於中、西部地區,通信技術服務行業也存在同樣的地域分布問題。

好在當前我國結合新時期國情實施一系列關於支持西部地區、鄉村地區發展的國家戰略,多個頂層政策明確指出2025年在全國範圍內實現「鄉村4G的深化普及」、「5G創新應用」,明顯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因此我國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目前呈現由核心城區向農村區域、由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鎮以及由東部地區向西部地區輻射擴散趨勢。

由於通信設備性能受溫度、海拔、雷雨頻率、電力供應穩定性等因素影響較大,在新疆、東北區域、雷雨頻發的山區、溫差較大的高原、自然條件艱苦的荒漠或電力相對不穩定的鄉村、林區等地提供通信技術服務的難度及複雜程度遠高於東部沿海地區,通信技術服務商不僅需要豐富的相關經驗,還需具備紮實可靠的管理能力。

元道通信在行業內深耕多年,業務覆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目前已搭建覆蓋全國的客戶服務網絡,具備在山區、荒漠、林區、高海拔和邊境地帶等複雜地理環境和高寒、雷雨等複雜氣候條件下的作業能力,技術水平過硬。且系統化軟體產品也為元道通信在以上地區開展工作提供了更契合、更適用、更便於操作的優勢。

自上市以來,元道通信仍不斷鞏固區位競爭優勢,在提升公司業績發展的同時,保障國家通信網絡安全,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和技能培訓,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技術創新鍛造核心競爭力,探索業務邊界助推行業升級

4月26日,元道披露了2022年度業績報告,從近年來的業績數據中便可以清晰的看出公司的發展成果。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元道通信營業收入分別為12.25億元、16.25億元和21.11億元,三年復合增速達到35.87%;同期凈利潤分別為0.88億元、1.067億元和1.253億元,整體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與較高的盈利質量。

不過元道通信並未滿足於此,為探索高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公司設立了深圳研發中心,後在西安、石家莊、烏魯木齊增設研發分部,具備CMMI3等重要科技認證。近年來,公司研發力度仍不斷加大,2019年至2022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525.89萬元、4,600.29萬元、6,330.23萬元和8722.05萬元,近四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達44.76%,在公司快速發展的同時,研發投入占比保持在營收的4%左右。

技術成果的轉化幫助元道通信在行業內獲得了廣泛的認可,被中國通信企業協會評為「中國通信信息行業AAA信用等級」,獲得「2021年通信技術服務行業運維專業實力獎」、「2021年通信技術服務行業最受歡迎僱主獎」等榮譽,自2014年起便連續獲得「用戶滿意企業」、「通信網絡維護服務支撐先進單位」、「通信網絡維護服務管理創新先進單位」等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元道通信還於2022年11月28日公告中標重大項目中移鐵通有限公司2023年綜合業務支撐服務集中採購項目,中標四個標包,實際簽訂金額合計11.88億元。此次中標項目對提高公司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鞏固在全國市場的布局和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而隨著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元道通信在數字化轉型上持續提速,公司產業升級初見成效,圍繞主營業務持續探索行業邊界。

公司自主研發推出的智能識別與糾偏稽核、智能發電調度、智能安全檢查、智能質量檢查等軟體是公司新技術深度應用的成果,既能提升公司內部的服務效能,也賦能客戶的資源管理,推動行業進步;元道經緯相機、元道車輛雲平台等軟體則不再局限於公司內部,而是將新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突破傳統通信技術服務僅面向通信運營商提供技術服務的盈利模式,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業務需求,助推行業在數字化經濟浪潮下實現產業升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3f3fdb9b442f342a2dc3ac13030c3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