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談判期間,戴季陶出言譏諷毛主席,毛主席的回覆引起一片掌聲

2024-07-09     史說論

1945年8月14日,蔣介石「佯裝深情」給毛主席發來了一封電報,誠摯邀請毛主席赴約重慶,與蔣介石一起共商國家大計。

蔣介石的浪子野心昭然若揭,毛主席一眼就識破了蔣介石談判為假,「推責」為真的詭計,但是身為蔣介石的心腹,戴季陶卻罕見的在這件事情上與「無下限跪舔」的蔣介石產生了分歧。

戴季陶對蔣介石說:「切不可視中國共產黨為合法之團體,『匪首』為正當之人物,言論為正當之道理」,極力否決重慶談判的舉行。

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性是不容置疑,但是身為國民黨的戴季陶卻在知曉是非的情況之下強行顛倒黑白,甚至在重慶談判期間公開發聲想要讓毛主席難堪。

但是小丑終究難登大雅之堂,毛主席僅用一席話就讓戴季陶自知理虧,由衷地升起對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敬佩。

那麼,毛主席到底都說了些什麼?

重慶談判傷及顏面

1945年8月28日,載有毛主席、周總理等人的專機落地重慶,在機場等候的是一群聞訊而至的記者,卻絲毫不見言說自己懷有極大誠意的蔣介石。

這是我黨代表預料之中的場景,因為和談並非是蔣介石真正的意圖,相反的是,他的所作所為其實是為了給毛主席等人下馬威,為了彰顯在重慶地盤之上蔣介石的優越性。

狐假虎威的自封只能嚇唬住自己,卻絲毫不會讓中國共產黨代表顯怯。

更何況,此次毛主席一行人也是有備而來。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無條件投降,二戰基本結束。

長期的戰爭讓底層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在戰爭結束之後,本應注重民生的發展和建設,但是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前天,蔣介石卻給毛主席發來了一封電報,力邀談判。

安內必先攘外,外部已然失勢,蔣介石的如意算盤自然而然地就打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身上。

蔣介石想藉由重慶談判將發動內戰的罪責推到中國共產黨的身上,於是他不惜「委曲求全」,接連給毛主席發來三通電報,步步緊逼。

強權不代表正義,身正也不怕影子斜,更何況,國內不太平,中國共產黨也不能實現人民幸福生活的內心所願。

於是,重慶談判是非去不可。

但是赴約不代表會成為「背鍋俠」,中國共產黨願意為了人民的利益做出適當的讓步,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任由國民黨為虎作倀,在中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

圍繞著「該怎麼做?毛主席去還是不去」,中國共產黨內部開展了一系列的討論,與此同時,國民黨的內部也頗不太平,首當其中對重慶談判提出反對票的便是戴季陶。

身為蔣介石的心腹,更是身為蔣緯國的親生父親,戴季陶是蔣介石的忠實智囊,但是這一次智囊卻失了靈。

眼看著一展宏圖,統一中國的宏圖大業只差重慶談判一步便可將理想照進現實,蔣介石怎麼會容許戴季陶這隻攔路虎出現?

因此,雖然戴季陶極力反對,重慶談判還是如約實現,蔣介石和戴季陶看似堅不可摧的情誼也出現了裂痕。

要知道,戴季陶和蔣介石的關係可是親密到就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能拱手相讓。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那個孩子又是誰?

他就是蔣介石的次子,蔣緯國。

蔣緯國是戴季陶的風流債,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戴季陶卻並不願與遠渡重洋前來尋親的兒子相認,於是膝下子嗣單薄的蔣介石就收下了這個孩子,作為自己的次子。

可是,蔣介石是浙江奉化人,而戴季陶卻生於四川廣漢,那麼兩人是如何相識?又因何故結下深厚情誼呢?

這一切,還要與戴季陶遠赴日本留學與1908年在振武學校與蔣介石相見開始說起。

近鄉情更怯,異鄉倍思親,異國他鄉的相逢讓蔣介石和戴季陶成為了朋友,驅除韃虜,振興中華的志向更是讓兩人的關係更上一層樓,成為了心靈相通的至交。

他們在日本的時候生活在一起,直至1909年戴季陶回國。

1911年10月10日,推翻清朝統治的起義在武昌爆發,胸懷報國之志,腦含治國之方的戴季陶加入了由孫中山領導和組織的同盟會,並迅速得到了孫中山的器重。

對於孫中山的革命時代而言,戴季陶既是他的親信,也是他忠誠的部下。

為了擁護孫中山的領導,也為了守護中華民國,戴季陶憤然以筆為毛瑟,在1912年的5月20日,為自己「贏來」入獄的資格。

口行不一的擁護

「熊希齡賣國,殺!唐紹儀愚民,殺!袁世凱專橫,殺!章炳麟專權,殺!」

這是戴季陶在1912年5月20日刊登在《民權報》上的署名短文,但是實際的效果卻不遂他願。

比四人死期先一步到達的,是戴季陶本人的鋃鐺入獄。

1912年5月22日,租屆巡捕房以「鼓吹殺人」為由,逮捕了戴季陶,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戴季陶只是體驗了一晚的牢獄生活,便在第二天的上午交保釋放。

殺人不成,反讓自己自食苦果,戴季陶這才知道萬千錦繡文章,終不抵一支毛瑟有力,可即便如此,1912年的戴季陶依舊沒有放棄在思想上的繼續耕耘。

1919年5月4日,五四愛國運動在中國的土地之上爆發,這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中國的制度需要新生,中國的思想也需要正確的倫理思想的滋潤。

而其中,最為正確的便是馬克思主義。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為了馬克思在中國土地上的生根發言,廣泛傳播,李大釗同志在1919年撰寫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希望勞工階級聯合起來,推倒資本主義。

戴季陶也是和李大釗一樣的馬克思主義擁護者,在五四運動期間,他也曾試圖用馬克思主義解釋中國的倫理問題,想要為中國的發展探尋一條可行的道路。

在1920年的5月,戴季陶參加了由李大釗倡導成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以《星期評論》為主要陣地,以筆為利器,在中國的土地上弘揚和宣傳馬克思主義。

研究會的很多成員都在共產黨成立之後成為了早期骨幹,但是戴季陶卻選擇了中途退出,而他陳述的理由卻是蹩腳至極,甚至在日後成為了自己前後言行不一的有力佐證,也成為了毛主席在重慶談判期間對他回應的有力據點。

「我誓死忠於孫中山先生,不能成為共產黨員」,因為看到黨綱里的一句共產黨員不做資產階級政府的官吏,也不加入資產階級的政治團體之後,戴季陶選擇了離開中國共產黨,追隨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但是戴季陶自恃的忠誠,卻得到了孫中山的親自「打假」。

1921年至1922年期間,孫中山以昂揚的姿態準備著新一輪的北伐,但是他的心腹陳炯明卻在廣州發動叛亂。

心腹成了謀逆之人,極大的挫傷了孫中山的北伐野心,也讓孫中山感受到了危機。

孫中山曾說「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救活他就必須要新鮮血液的注射,而共產黨就是最好的選擇」。

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孫中山決定與昂揚著向上姿態的中國共產黨合作,而中國共產黨也為了統一戰線的目標,答應與國民黨達成合作。

基於雙方的共同訴求,1924年,有20餘位共產黨員參加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確立了國民黨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

這是國共雙方的一致結果,但卻不被戴季陶所接受。

雖然拒絕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是鼠目寸光的戴季陶內心所想,但是因為孫中山的緣故,戴季陶還是做足了表面功夫,做出了響應國共合作號召的假象,成為了中央委員。

但是假象終究是假象,精美面具之下的黑暗也註定會露出醜陋的真實面目,露出狐假虎威的偽裝。

屬於戴季陶的面具隨著孫中山1925年3月12日的離世而盡數摘下。

跳樑小丑的指責

「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必須退出共產黨,以堅決的姿態擁護國民黨的領導,把三民主義認為唯一理論,把國民黨視作唯一救國大黨」。

孫中山離世之後,戴季陶再也不掩飾對共產黨的排斥,內心更是將國民黨放在了第一位。

在1925年5月召開的國民黨一屆三中全會上,戴季陶更是公開發聲,以純正的三民主義為治黨原則。

戴季陶的一系列主張得到了國民黨右派的支持,在支持聲中,戴季陶與孫中山的理念越走越遠,直至取而代之,出台了戴季陶主義,背叛孫中山,偏執的站在正確治國道路的對立面。

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也在戴季陶的心中日漸甚微,曾經出力撥正錯誤思想的戴季陶在權利的日益上漲之中,迷失了正確的判斷,與烏合之眾蔣介石不謀而合,讓中國人民陷入了新一輪的水火。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公然反共,蓄意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決定以暴力手段清黨,在1927年4月11日晚上,蔣介石指示杜月笙殺害了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

事變3天,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殺害300餘人,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蹤,蔣介石的狠辣其罪當誅,但已是蔣介石堅定不移追隨者的戴季陶在其中也同樣是「功不可沒」。

蔣介石和戴季陶都料定中國共產黨遭此一事之後,定會與民心背離,一蹶不振,但是是非公道自在人心,蔣介石濫殺無辜的罪行讓人唾棄,中國共產黨誓死保護人民權益的初心更會深入人心。

對待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共產黨從來不會不戰先敗,因此面對蔣介石的邀約,毛主席還是慷慨趕至重慶,參加會談。

可是,戴季陶依舊不依不饒,在重慶談判期間的一次宴會上對毛主席出言不遜,但他此舉卻是自找其辱。

事發的當天,毛主席和周總理進入宴會所在的地點,因為大廳之中懸掛著一副孫中山的畫像,為了表示尊敬,以毛主席為首的共產黨代表一起對著孫中山的畫像三鞠躬。

孫中山身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毛主席對他行禮是出自自己的尊敬,也是承認孫中山對中國革命做出的貢獻。

但是在戴季陶的眼中,毛主席此為卻被歪曲成中國共產黨的主席對中國國民黨的先總理,是承認了國民黨的優越性。

「不是一家人,倒拜起一個祖宗來了」,戴季陶在毛主席一行人行禮的間隙,言辭戲謔地對著毛主席說道。

毛主席並沒有理會,而是恭恭敬敬地行完禮之後,才坦然地對戴季陶「解釋」著自己此行何意:

「孫中山先生推翻了民主帝制,其功勞值得所有國人尊敬,我們是共產黨派人士,但是孫中山先生制定的三大政策,明確肯定了國共當時就是一家,行禮又有何不可?又為何鑿鑿的強調國共之分呢?」

毛主席說話的時候不緊不慢,臉上更是雲淡風輕,但是戴季陶卻在其中感到了威嚴,感到了自己比擬不上的氣場,於是只能緘口,縮起脖子不再應答。

但是這並不是結束,既然有人想要藉此做下馬威,那麼毛主席不僅不會讓他如願,反而是讓他愧疚自省,讓國民黨看看中國共產黨也不是好惹的。

「我黨赴約重慶雖是受蔣介石所約,但實際卻是為了孫中山先生的遺願,國內和平」,毛主席說話的時候並未特指,但是戴季陶卻只覺得丟臉。

因為口口聲聲說忠於孫中山的領導,所作所為卻與孫中山所求背道而馳的不是中國共產黨,也不是毛主席,而是他戴季陶。

是他放縱蔣介石讓中國人民陷入內戰的水火,是他造成了無數群眾的殞命,戴季陶是劊子手,戴季陶也是幫凶。

但是為了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國內動盪的形勢,即便知道戴季陶罪行鑿鑿,毛主席還是在抵達重慶的第三天,親赴拜訪戴季陶。

中國共產黨為了和談付出了頗多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讓步,但是蔣介石卻賊心不死,根本不抱談判和平結束的心思,甚至想要扣押毛主席,以此發動兵變,但是因為內外的失勢,最終還是在10月10日簽訂了《雙十協定》。

但是蔣介石的強權之心卻不允許國民黨遵守《雙十協定》,而是發動戰爭,最終為自己的貪慾買單,以失敗宣告結束。

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是註定的,國民黨的失敗也在預料之中。

而戴季陶也因精神疾病在1949年2月11日的廣州自殺,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因為接受過先進的教育,戴季陶在自身參加革命的早期堅定不移地擁護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思想,但是卻在最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不得善終。

戴季陶的後果是他自己的咎由自取,但他高開低走的人生卻值得所有人引以為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242ae2702e0e6ac0299c68be0c35b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