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當紅的時代,老戲骨已經成為了一部電視劇的質量保證。
能被稱為"老戲骨"的演員,必然是德藝雙馨,卻又生活低調的。
倪大紅、陳道明等人都是大家最熟知的老戲骨,還有很多老演員生活低調,以至於連名號都不太記得。
他們有著深厚的實力,一生都奉獻給了演藝事業,即使是小角色也毫無關係。
以至於很多人都只記得角色,卻不記得他們的名字。
老戲骨樊志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胡雪岩》中的李鴻章是他,《三國演義》的姜維是他,《內線》中的張弛也是他。
但是沒人記得,作為演員的樊志起。
樊志起並不是科班演員出身,他的前半生都活在父母的安排下,按部就班的生活。
演戲是他從小的夢想,看著戲台上的京劇演員,他能安靜一整天。
然而父母堅決不同意他學習戲曲,認為那沒出息。
小小年紀的他不能反抗,只能將這份喜好藏在心裡。
過著父母安排好的"美好生活",但這不是他想要的,太過平淡了。
27歲那年,他忽然有了激情,毫不猶豫的辭職,奔向了他的夢想。
即便他受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也要不顧一切的為夢想努力一回。
他開始遊走於各個劇組,磨鍊演技,尋找機會。
幸運的是,樊志起遇到了伯樂,導演王扶林,用2部影視劇成功將他捧紅。
很快就在影視圈小有名氣,越來越多的片約讓他證明了自己。
也讓他更加努力的工作,以至於拖累了身體。
出道晚,又廢寢忘食的在演藝圈摸爬滾打這麼多年,身體早就出現了問題。
他太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演藝機會,每一次都盡力做到最好。
即使導演認為可以,他覺得不行便會主動要求再來一遍。
這樣的較真,使得導演對他是又愛又嫌。
其實他早就知道自己身體出現了問題,但就是不願放下事業接受治療。
他向所有人都隱瞞了病情,就連妻子都是後來才知道他患癌,已是晚期。
為了緩解疼痛,他的身上常常帶著止疼藥,每次堅持不住了就吃幾顆。
那一天,他在劇組拍攝最後一場戲,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好,便和尤小剛導演商量重拍。
但是尤小剛認為他的表演已經很好了,而且他並不是主角,不需要出彩。
就這樣,較真的樊志起和尤小剛起了爭執。
當時他就覺得身體特別難受,於是向尤小剛請假回家。
尤小剛哪裡知道他生病了,只覺得他是在鬧脾氣,沒有搭理。
樊志起便自己一人回到了家裡,然而這一去就再也回不來了。
他回家便告知家人身體不適,回房休息,等家人發現不對的時候,他已經離開了。
半年後,老戲骨樊志起病逝的消息才公開,他的葬禮也僅僅只有親人出席。
如今10年過去了,他早就被大家給遺忘了,還有誰記得這位直到最後都還在堅持演好戲的老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