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自五環外(id:wuhuanoutside)
原標題 |不在奧運會的體育生,無法複製鄭欽文的人生
作者:優優編輯:車卯卯
網球「女王」鄭欽文勇奪金牌站上頒獎台的榮耀時刻,鄭欽文的爸爸也在電視螢幕前眼圈泛紅,當天,關於「如何打造出一個網球天才少女」的各種採訪切片就開始在短視頻平台上流傳。
鄭欽文賽後接受採訪時說:我爸爸甚至賣了房子給我打球。根據網上的說法,父親培養鄭欽文的費用達到了2000萬元,如果認真算算,肯定是只多不少。
作為亞洲女孩創造出新的歷史,鄭欽文背後既是她意志和努力的百鍊成鋼,也是一個家庭的豪賭,海淀媽媽只能自嘆不如。
為體育「豪賭」的普通家庭也有很多。在職業運動員選材班裡,「1+6」的模式屢見不見——將1個孩子送進選材班,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6個家長,無論颳風下雨暴曬輪流照看接送。
同樣,在教育系統中,和「體育生」並排而行的,還有「藝術生」和「美術生」。在這三條路中,體育生的教育成本相對低,比起藝術生和美術生,體育生群體里,有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
不過,大多數的體育生,日後並非期冀走上職業運動員的道路。鄭欽文永遠只是少數,更多的普通人和他們的家庭,都在豪賭一場普通人的未來。
01
學校和體制內,
體育特長生的「收留所」
成了老家小學體育老師後,錢多事少離家近,劉廷一下就占了倆。除了每個月的到手工資不多外,其他挺好的。
一方面,學校離家騎電摩只需要10分鐘;更重要的是,他兒子上的幼兒園就在小學隔壁,每天上下班和接送小孩,幾乎可以同步進行。另一方面,工作比較清閒,即便在普通課時之外,時常要帶隊訓練和指導比賽,但這些教學活動並沒有擠壓自己太多閒暇時間。
縣城上班,不需要四個輪子的交通工具
平常白天上上課、帶帶娃;晚上看看比賽;寒暑假全家一起遊山玩水,日子有滋有味。比起新聞上、網絡上看到的996和007,這種生活可幸福太多了。
劉廷挺滿意自己回老家考編這個決定。雖然比起大學同學,他做下這個決定的時間,已經晚了許多。
他是以體育普招的形式考上了學校的體育教育專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體育特長生,既要參加高考,也要參加省裡面統一組織的體育考試。可以這麼說,以體育普招進去體院的學生,幾乎有一半的人,從上大學第一天就知道,學校和體制內,是他們最終的目標。
體育類專業,許多都成了老師和民警
從整個學校的層面來講,學校培養的副廳級以上高幹人才的數量,和培養出來世界冠軍的數量,幾乎是持平的。從國考崗位來說,體育類專業畢業生在2024年國考中可報考30個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部門的80個相關職位,涵蓋民警、交通管理、消防安全、海關執法等職務類型。
所以劉廷的身邊,最不缺的就是體育老師和公務員。劉廷打趣說,10個體育生,5個老師,4個公務員,還有一個在備考。劉廷兩個最好的舍友,一個考上了民警,另一個也回到了老家,也成了一位體育老師。
曾經一起踢球喝酒暢聊人生、一起熬夜打遊戲的兄弟們都「出息」了。這邊是張老師和孫校長,那邊是劉處和周局,他們朋友圈頭像和背景早就從動漫、C羅和科比,換上了高山、流水和像素不清晰的孩子照片。
日常聊的是時事政治,一有政策出台和重大會議傳導的精神,劉廷在群聊里、朋友圈裡馬上就能知道動態。每次攢局吃飯前,都會先去球場裡來幾局,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輪換著來;飯後再來一局摜蛋,安穩又愜意。
約球類活動,是劉廷的飯前活動
但若時間回到 10 年前,他們也曾嚮往過創業和遠方,也曾在安穩和不確定中做過選擇題。
劉廷大學時做過游泳培訓;在考編前,和幾個朋友們一起承包過游泳池。
在那幾個夏天,手臂曬得脫皮,在40℃高溫的室外,他跑上跑下辦證,盯場地,給泳池沖刷清掃、做消毒,雖然辛苦,但也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在他們學院,嘗試過創業的學生多了去了。
各類運動培訓班是體育生們的創業首選,因為在閒暇時,體育生們會被培訓機構招去做兼職教練,上多了課便也自己開班創業,除了游泳培訓,還有籃球培訓、平衡車培訓等等,都是體育生們創業的熱門。
但最終,倒閉了、散夥了也不少,只有一小部分人在這條路上堅持走了下去。劉廷因為沒有辦法保證泳池的持續經營,乾了兩年後便選擇了走上另一條路。
劉廷經常自嘲自己錢少,但問劉廷後不後悔這個選擇,劉廷卻搖了搖頭說,「劉總和劉老師這兩個稱呼,我還是更喜歡後者。」
02
專科體院女生,
努力給人生「去標籤」
如果非要評估「體育生」這個學業標籤對盧雪婷職業生涯的影響,那大機率只有不到1%,甚至連1%都沒有。
現在的她在一個汽車經銷商任市場主管,負責區域內大大小小的營銷活動,直播、策劃布場、培訓,除了汽車淡季,幾乎每天都忙得團團賺。工作帶給她的反饋也非常正向,靠自己存下了中六位數存款,自己也有能力出錢讓爸爸媽媽到處去旅遊。
白天在打工,晚上收拾手機就陪著媽媽去旅遊
在職場上,除了她172的身高,沒有人會將她和體育生聯繫起來。即便是體育特長生,但她大學起點並不高,因為家境原因,當初在民辦大學和公辦大專之間,她選擇了學費比較低的公辦大專。
專科和本科的就業方向,的確有差別。
在她的學校,當然也有考編考公的人,但是因為學歷的限制,崗位相對較少——許多學校已經不收畢業院校是大專的教師,無論是省考還是單位單招,許多崗位都有本科的學歷要求,身邊不少同學是在完成專升本、甚至碩以後,才考上了理想的崗位。
盧雪婷的朋友們就業更多元——教練、電商、銷售、新媒體,好像各行各業、國企民企都有「人脈」存在。
大學時,盧雪婷的宿舍是4人寢。
宿舍長畢業後在連鎖健身機構當了2年健身教練,後邊辭職回家結婚,婚後開了個私教工作室。第二個舍友大學在做跨境電商,雖然盧雪婷不懂這個行業,但每當舍友在朋友圈發成交額時,她總會給這條朋友圈點個贊。第三個舍友當了銷售,每日過得風風火火。
而自己因為身高的優勢,在大學時經常會去做兼職的禮儀小姐和模特,接觸了不少車企,參加了許多活動,才慢慢接觸到營銷這一類的幕後崗位。盧雪婷第一份工作是在房產公司,後來便跳槽來了車企,一干就是四年。
盧雪婷從禮儀兼職開始,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職業定位(圖源:小紅書)
對盧雪婷和她的舍友們而言,「體育生」這個標籤已經太過遙遠。
唯一需要用上這個標籤的人,只有開私教工作室的宿舍長。但在這個標籤後面,宿舍長已經有了很多自己後期奮鬥而來的標籤,比如「CBBA中國健美協會高級私人教練認證」「營養師」、「女性激素管理認證」等等,學歷反而是最不耀眼的標籤。
健身教練的標籤,很少會帶有學歷
而其他三人,在找到工作的第一天,這個標籤就已經成為過去式;而至少到現在,這個身份可以說已經被摘除,對她們職業生涯的影響已經可以忽略不計。
但她們認為體育對她們的影響,更多是精氣神層面。總有人開玩笑說盧雪婷是時間管理大師,明明昨天還在廣州辦活動,今天就飛到了北京吃烤鴨。每當這時,盧雪婷就會調侃自己:我們學體育的,有一個特點就是能量高。
這種能量,最近似乎在降低。
6月份,盧雪婷和男友領了證。領證前的她,一點都不擔心失業的問題,因為他們沒有在一個特別好的平台里,乾得都是體力加腦力相結合的工作,一個人當好幾個人使,資源和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裡。但領證且準備備孕後,她的想法開始變了。
因為時常熬夜,她開始擔憂起了生育。盧雪婷開始會反思,如果當初選擇了民辦本科,成了一名體育老師或公務員,不用擔心在孕期會有職業的瓶頸,她可以安心備孕和養身子。
至少不用像現在這樣,讓她不敢和同事領導透露一點點備孕的想法。
03
進入國企的體育生,
比普通人更有優勢
「聽說了嗎?有個男生跳遠破紀錄了」,在銀行的運動會上,聚在一旁觀看的其他員工們迅速地把這條行內逸聞傳播到運動場的各個角落。
這個男生叫李昱,進入銀行2年半,已經是第二次在銀行總行的運動會裡破紀錄了。
「去年400米跑步破紀錄的也是他,他是體育生,所以每屆運動會都會選上他」,行齡較長的人開始和新入行的員工講起了李昱去年破紀錄的場景,在場的人聽得津津有味,和李昱同一個支行和分行里的人,無一不為他自豪。
銀行普遍喜歡開運動會
賽畢,和去年一樣,李昱被請上頒獎台,總行領導為他頒發獎盃和獎狀,並且藉此機會,重點表揚了李昱所在的分行和支行。
總行領導在頒獎時和他說,「我記得你,去年也是你」。在職場上,領導不是因為業務能力強記住的他,而是因為體育。
李昱在大學時完全不會想到,自己在畢業後會進入銀行,成為一名客戶經理。
他以為他會和其他同學一樣,安安穩穩考個教師編,在面了幾個學校無果後,他開始每日焦慮地刷各種求職軟體、留意微信群內各類校招和社招信息。某一天,看到一個銀行的招聘中,標明了體育特長生優先,於是他根據招聘需求,改了改簡歷就投了上去。
他過了筆試和面試,成功入職了這家銀行。李昱其實不算是誤打誤撞,愛招體育生或藝術生,也是銀行的「老傳統」,在這個行里,李昱也不是唯一的體育生。
打開銀行每年的校招崗位,總會有一兩個崗位會寫明需要有球類、競技體育類技能,或許是櫃員、或許是客戶經理。畢竟,行內外比賽太多了,總得有幾個人要拿得出手,要為行爭光。不單是銀行,還有一些員工活動豐富的大型國企,也會給予體育生偏愛。
銀行總會招體育特長生(圖源:小紅書)
李昱回過神來,走下頒獎台的同時,看到他的直屬行領導朝他迎面而來。
平常,李昱總是被直屬領導批評客戶拓展成效不大,營銷不夠努力,在運動會開展的昨天晚上,李昱領導還在微信群里批評李昱這個月客戶提款又不達標。
但今天,因為自己剛被更大的領導表揚過,這位小領導笑容滿面走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並表示,他對李昱在賽場上和頒獎台上表現非常滿意,讓李昱感到難以適應。
因為大學學的和金融完全不相關,入職銀行後李昱要比同批進入的其他人更努力學習金融知識,摸索方法論,才能做得稍微順手。因為有些社恐,在打營銷電話和陌拜客戶的時候,總是有些許放不開。所以在銀行的表現,李昱的確沒有其他人好,挨得罵當然不會少。
所以他,到現在也特別慶幸自己是個體育生。可以讓普通又平凡的他,有個可以拿來就用的墊腳石,至少能讓他時不時會散發出光芒。
他越來越能駕馭自己這個微弱的光芒了。
第一年從領獎台上下來被表揚時,他只是不好意思地笑笑,和領導說了句謝謝。而今年,他沒有和領導說謝謝,而是和領導表明明年會繼續努力後,和直屬領導聊起了總行大領導的運動喜好。
04
結語
每當高考放榜,每當有體育生熱搜事件出現,總會有聲音質疑——特長生是捷徑。可是,特長生不是捷徑,至少它不是普通人高考和就業的捷徑。
高考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就業時是面臨更少選擇。越來越多體育生,爭奪同一個教師崗位;從高校出來的體育人才,暫時不算是健身房、健身機構的剛需。以致於體育生們和體育最近的時刻,或許就是3年或4年的專業課。
過後,便是又變成了普通人,撕下標籤後和其他人一樣,做著專業不限體力和腦力不限的工作。只有在熬夜看球和看奧運的時候,內心和曾經青春那時無異。
但至少,它不是桎梏。
*本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2024 Vista看天下
V
國 產 新 能 源 「轉 折 點」 到 了
「最 有 含 金 量 的 一 塊 銀 牌」
內娛 「 進 獄 系 」男 明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