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美元加息焦慮

2023-07-26     凱恩斯

原標題:政策利好&美元加息焦慮

7月26日,政策利好&美元加息焦慮對沖,A股市場今天走勢猶豫不決。按照我的設想,8月滬指滬指衝擊3300點,然後回踩確認3250點支撐不破,金九銀十齣現一輪像樣的行情,當然,這僅為個人設想,並不保熟,單純個人對資本市場的期待罷了。

今天在談一談樓市,當前政策對樓市要出手了,但我前幾天一直在強調租售同權,但有很多人不理解。這裡在深入的談一談。

預測樓市未來,你不能單純以漲價和跌價去判斷,而是要考慮房產的使用場景。

上一輪的樓市起點是在2015年,當時讓樓市崛起的政策有兩條:一條叫棚戶區改造,在中小城市,另一條叫貨幣化安置。這個場景就比較完美,小城市本身房產需求不足,將老破小拆了,給業主一筆錢,業主直接用拆遷款買上幾套房,這樣小城市購房需求也有了,建設需求也帶動了當地經濟和就業,財政收入也有了。這個政策很好,只不過,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中小城市需求不足的問題,因為房產購買力,是收入和人口的綜合性問題。客觀上,部分房企在2015年之後進入下沉市場,造了很多項目都沒有賣完,且由於貨幣化安置和土地出讓金對於房企資金要求比較大,所以槓桿大幅度上升。

這一輪的樓市,我們首先要明確供需改變已經公開認可,是事實。那麼這裡面中小城市購房需求就很難打開,所以,這一輪的樓市核心不再中小城市,而是超大特大城市,而主要方式是棚戶區改造。這裡的訴求有幾點:其一、超大特大城市人口還在增長,住房依然不足。其二、房價最好不要跌,因為關乎銀行系統的房產抵押估值。其三、政府最好有一筆收入,以支持地方財政。

所以城中村改造,從城中村業主中收購了土地和舊房,然後一定是要造成高密度居民區,也就是提高容積率,這樣土地的利用率才會提高。而對於業主來說,就會有貨幣安置或者實物安置,甚至是購房券安置。

我預判,是實物安置,因為當前政府、房企現金流都非常緊張,所以不會採取貨幣安置。故而這一次城中村改造,對購房需求的推動有限。而購房需求是收入和人口決定的,北上廣深如今這些超大特大城市的人口流入都在減緩,所以住房需求不太會有增長。當然,超大特大城市裡面人口密集,沒有買房的,卻有需要住房的。那麼怎麼辦?租。

這幾年超大特大城市的年輕人應該深有體會,有很多長租公寓在崛起,即便是私人業主那裡租賃,很多的房子也是酒店式公寓、單身公寓。而深圳之前也搞了統租,結果,很多人反對統租,因為統租從業主那裡高價的租下房子,成本收益不對等,抬高了城市平均租金,給年輕人增加了成本。所以,未來統租和城中村改造最終必定會合流,而合流的結果,就是租售同權下的、政府主導的長租公寓。

很簡單,政府國企作為建設方,買下城中村,用住房實物安置房東,然後剩餘房子出租。這種模式下,成本較低,因為土地本身就是地方政府自己的,僅僅需要建設成本,就可以向年輕人投放大量的租房房源。當然,我認為這不是廉租房,而是政府、國企主導的長租公寓。

租售同權概念股:南國置業、國創高新、我愛國家、世聯行、深物業A、張江高科、萬科A等等。這裡稍微提煉一下,重點關注國有的,和北上廣深等超大特大城市有長租公寓戰略合作的企業。反過來說,為什麼城中村改造最終是租不是賣?是因為供需已經發生重大變化,這是基本前提。

然後,這個政策是不是還有補充?有的。如果超大特大城市的思路已經確定,那麼中小城市的房地產呢?解決思路是新型城鎮化,也就是農民就近遷移到城市。這個方面,就比較難預判,原因是農民願意進城的,其實早已進城,剩下的農民在中小城市買房的購買力有限。但新型城鎮化的確也能帶動一些投資機遇,比如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生態優化。但新型城鎮化的可見度,整體沒有租售同權高。對於租售同權,投資人近似可以理解為長租公寓。未來政府、企業、私人主導的拎包入住的住房模式,將越來越普遍。

當然,你說房地產公司會不會因此受益?應該也會收益,但供需變化這一點,讓賣房的企業不如租房的企業,這是中國樓市的大方向。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0b56ae0ce5cc76010a2fac475f98f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