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有這麼一種說法很流行:
「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兩漢文化看徐州。」
徐州雲龍山
徐州,古九州之一,簡稱徐,古稱彭城。
由於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便捷,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同時,這裡又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作為一座有著上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徐州的歷史文化遺存是非常豐厚的。特別是漢代三絕——漢墓、漢兵馬俑、漢畫像石,尤為突出。而在這三絕中,又以漢墓文化為絕對的第一。資料顯示,迄今為止,徐州已發掘清理的漢墓據說有300多座。這其中,又以龜山漢墓規模最為壯觀。
龜山漢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劉注的夫妻合葬墓
龜山,遠看像一隻巨大的烏龜,頭向南,尾朝北,因此得名龜山。
龜山漢墓的發現過程頗為偶然:龜山的頭部位置,曾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造房修路提取石材的採石場,因為開山炸石,發現雕琢平整的筆直甬道入口,才讓這千年古墓露出其神秘面紗,展現在世人面前……
李鐸題「龜山西漢楚襄王劉注墓」
龜山漢墓秉承了徐州漢墓的諸多特點,以山為陵,因山為葬,並在這一基礎上別具特色。
它是兩座並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為楚襄王劉注墓,北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東西全長83米,南北最寬處達33米,共有15間墓室,所以,這座墓可以說是將一座山掏空之後建起來的,宛如一個山中宮殿。
由於墓葬依山而建,所以只能往山頭鑽,但徐州的山頭都比較硬,是那種特別難開鑿的灰岩石,可想而知當時挖掘此墓花了多大功夫。儘管難度巨大,但匠人仍挖出了兩條非常平整、筆直,長度為56米的甬道,其走向最大偏差僅有5毫米,精度達到1/10000。
通俗地說,甬道筆直的像一條直線,邊角誤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如此精密的設計和施工,即便是放到現代社會,也是很難做到。
雖然墓道做得極其講究,但墓室的四面牆壁卻製作得比較粗糙,但這就是漢代墓葬的風格。
不過,「硬裝」雖粗糙,但「軟裝」卻很到位。臥室、客廳、馬廄、廚房一應俱全,馬廄里竟然還有栩栩如生的石馬和石車。古漢人一直把死作為生的延續,在他們眼裡,死是另一種生。因此,他們才會在墓室中設計規劃紛繁複雜的高度類同人類生前起居的布置。
介紹完墓葬的大概情況,咱們再來說說這座墓一些有意思的細節。
其實龜山漢墓一直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為何?因為神秘的七大未解之謎。
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這些未解之謎了,咱們挑幾個最讓人感興趣的謎團具體聊聊。
影子
當年,考古人員在進入到古墓不久後,就發現在棺槨的一邊牆壁上慢慢顯現出一個男人的影子,穿著漢服,雙手好像還呈現一種歡迎人的樣子。
專家被這個現象嚇了一跳,不過在鎮定下來之後,還是對這個奇怪的影子細細研究了一番。從裝束和樣子上來看,倒是非常像墓主,但是這個影子到底是怎麼出現的,還是沒辦法解釋,最早懷疑是不是滲水,但是也沒有發現相關的痕跡,所以直到現在,對於這個影子的來歷考古界也沒有下定論。
浪漫星空
劉注夫人墓室與墓主人墓室最大的區別,就是墓室頂部有22個乳頭狀石包(乳釘)。對於它的分布排列,人們沒能總結出規律,似乎不是工藝性的幾何式點綴,更不可能是工程施工中粗製濫造留下的疵點。
面對這些乳釘,有人說它們是上天星宿分布。但考古發現,墓室中原來都有木結構房屋,這些「星宿」被重重阻擋,哪裡還能看得到?
也有人說,這是襄王劉註上應天星,如果真是這樣,為何劉注自己的墓室中卻沒有呢?
那麼,這22個乳釘會不會是墓葬工程施工中相關的技術關節點呢?不過這也沒有證據能夠說明。因為劉注墓室是夫人墓室的二倍,有十間之多,且開鑿更加精細,能沒有一個乳釘嗎?
所以,有人猜測,這是由於當時的人們對宇宙知識缺乏,認為天圓地方,那麼拱形的屋頂就相當與天空,上面的小石包就相當於滿天的星星了。也許……劉注夫人希望用這滿天的繁星照亮她陰間的生活。
楚王哭窮
考古隊在古墓中考察時,還發生了一件讓他們捧腹大笑的事情,那就是他們在古墓內發現了劉注留下的一封書信。
這封書信刻在墓道的一塊塞石上,上面寫著
「楚古屍王通於,天述葬棺淳,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後,世賢大夫幸,視此書, 目此也仁者悲之」。
翻譯過來就是:雖然我是楚王,但是王陵中沒什麼珍貴的東西,只有棺材和遺骸而已,就不要費力挖墓了。反正就是一代帝王在哭窮的意思。
明明王陵修建豪華,卻還留書哭窮,這位帝王也有點可愛,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