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裝電視劇裡面,我們常聽見一些將領說這麼一句話 :「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意思是說,將領在軍中領兵,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估計很多人不知道這句話是一個叫司馬穰苴的人說的。當然,在《孫子兵法》當中孫武也說過這麼一句話: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其實,兩人說的話是一個道理。而司馬穰苴說的那句話,比孫武說的那句「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更早!
戰車
司馬穰苴本名「田穰苴」,是田完的後代,齊國田氏家族的支庶。因為屢立戰功被齊景公(?―前490年)任命為齊國大司馬,後人也因此稱他為「司馬穰苴」。齊景公時,當時的晉國和燕國不斷的侵略齊國,齊軍屢戰屢敗,齊景公坐立不安。
上大夫晏嬰向齊景公舉薦田穰苴,齊景公召見了穰苴,並與其談論軍事,非常喜愛穰苴的才幹,便讓他做將軍,率軍抵禦燕國和晉國的軍隊。穰苴認為自己地位卑賤,百姓可能不會信服,於是讓齊景公推薦一位監軍。齊景公深思熟慮以後,派遣莊賈為齊國的監軍。
穰苴準備出征,辭別景公後,與莊賈約定說:「明日正午在軍門相會。」穰苴率先奔馳至軍中,立起觀看日影的木標,設下記時的漏壺,等待莊賈。莊賈素來驕貴,認為自己做監軍,不很著急。親戚朋友為他送行,留他飲酒。
古代戰爭
時至正午莊賈還未到軍中,穰苴推倒木標,決放漏壺,進入軍營,調兵遣將,申明軍中法令。法令規定完畢後,時至日暮,莊賈這才來到。按照軍法,莊賈應該斬首。莊賈很害怕,急忙派人報告齊景公,請求解救。報信的人走後還沒有返回,穰苴便斬殺了莊賈,並向三軍巡示,三軍將士皆振肅警懼。
後來,齊景公派遣使者手持符節赦免莊賈,馳車進入軍中。根據《史記·司馬穰苴列傳》的記載,穰苴說了一句:「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意思是說,將領在軍中,國君的命令有的不能接受。於是又問軍法官說:「馳車入三軍依軍法如何處置?」軍法官說:「應當斬首。」使者大懼。由於國君的使者不能殺掉,於是斬殺使者的車仆,砍斷車左邊的車付木,殺掉車左邊的驂馬,然後巡視三軍。
穰苴治軍嚴密,與士兵同甘共苦,他把將軍的糧食資用取出供給士卒,自己與士卒一樣分糧而食。統計軍中體弱者,三日之後重整軍隊。有病者皆請求同行,奮勇爭先為他赴戰。晉國軍隊聽到這種情況,因而撤走;燕國軍隊聽到這種情況,渡河退去。
齊軍追擊晉軍和燕軍,奪取所失故土,然後還師。穰苴尚未到達國都,便解除了戰備,取消號令,盟誓之後進入國都。齊景公與諸大夫到城郊迎接,慰勞軍隊,完成禮儀,然後返回寢宮。齊景公接見穰苴之後,任命為齊國的大司馬。
殺君
後來,田穰苴在齊國的地位日益尊顯。大夫鮑氏、高氏、國氏忌妒穰苴,在齊景公面前進讒。穰苴被貶,不久穰苴發病而死。穰苴死後,他的後人田乞、田豹等人與高氏、國氏等家族結下仇恨。田乞去世以後,其子田常殺死唆使齊國大夫鮑息弒殺齊悼公,立齊簡公。公元前481年,田常發動政變殺了齊簡公,盡滅高氏、國氏家族。
到了田常的曾孫田和時,放逐齊康公于海島,自立為齊國國君。孫子田因齊開始稱王,即「齊威王」。田因齊即位以後,在齊國大效穰苴之法,而諸侯開始朝拜齊國。齊威王指派大夫追論古代的《司馬兵法》(姜尚始作),而將穰苴的數十篇兵法附於其中,因而號稱為《司馬穰苴兵法》。
根據唐朝名將李靖的說法:「張良所學,太公《六韜》、《三略》是也;韓信所學,穰苴、孫武是也。然大體不出三門四種而已。」也就是說,張良所學的兵法來自於姜太公,而韓信所學的兵法,出自穰苴和孫武,可見穰苴在歷史上的地位還是蠻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