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有「宇宙大爆炸理論」,其實,幾千年前的中國人也想到了

2022-03-28   李藝南

原標題:現代有「宇宙大爆炸理論」,其實,幾千年前的中國人也想到了

為什麼時至今日仍有人對我國的遠古神話津津樂道?

因為,這些光怪陸離的神話代表著遠古先民對自然的理解和認識,是以傳統神話亦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不能將其與封建迷信一概而論。

中華民族天地形成神話,著名的當屬盤古神話。它除了漢文古籍有書面記載之外,南方不少民族也有流傳。

盤古神話產生流傳時間的下限,以往人們根據目前所知最早記錄者為三國時徐整而定在三國時代;1989年,香港學者饒宗頤在《中央民族學院學報》當年第二期發表《盤古圖考》一文確認,東漢獻帝興平元年益州學堂周公禮殿壁畫中就已經出現盤古神像,從而又把下限提前至東漢時代。但是關於盤古神話的敘事,最早還是見於三國時吳國徐整所撰的《三五曆紀》: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

可以說,「盤古創世」是對古代天體學說「渾天說」的一種神話理解。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之間並無界限,混沌與黑暗模糊不清,就像被包裹在一個雞蛋中一樣。在蒙昧之中,突然出現了一名人首蛇身的盤古大神,他提著一柄巨大的斧子,將混沌從中截開,劃分出了天地。從這以後,他便生活在這被劈開的天地之中,用雙臂和雙足支撐著天與地。

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盤古的身體逐漸長高。盤古每天長高一丈,天地之間的距離亦被他撐起一丈。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一萬八千年,天與地的距離被拉伸到了六百五十七萬丈。立足於天地間的盤古,亦成了可以頂天立地的巨人。

在分化了天地之後,這位遠古大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意識到自己的壽命無多,之後,盤古將身體的每個部分都變幻為星體和生命。隨著巨人倒下,他的各個部分化身為日月、星辰、峰谷、江河、草木竹石,盤古的生殖器官化身為伏羲女媧。兩位古神在盤古創造的大地上,繁衍了萬千人類。

在中國版圖上,盤古的分布很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乎都有盤古的痕跡。全國專家花都繪製「盤古地圖」,盤古遺蹟遍布全國但廣東最多。

這個神話幾乎家喻戶曉,我國的老百姓耳熟能詳。

然而,它的魅力不僅在神話本身,即便是以科學的角度來看待神話中的某些細節,亦會得出驚人的研究結果。「宇宙大爆炸」這一理論已得到大量學者的認同,支持這種說法的學者普遍認為:宇宙的起源是一個質量極大的奇點,由於奇點膨脹爆炸這才演變出了無數星體。

在盤古神話中,「天地混沌如雞子」,這個「雞子」所指代的豈不正是宇宙的起源——奇點嗎?盤古用自己的大斧劈開了雞子一樣的蒙昧天地,而這一過程我們可以將之看作最初的爆炸。因為,奇點的密度非常高,其內部蘊含的能量無法數計,是以盤古的動作觸發了劇烈的爆炸,能量得以釋放。

「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的部分,完全可以理解為噴發的粒子在引力的影響下構成了星雲或星體。所謂「陰濁」,說的既有可能是構建星體的粒子,亦有可能指代的是尚處於人類認知外的暗物質。盤古化身為天地萬物,因此,他的身體各部分自然會演變做諸天星辰。

至於山川河流草木竹石及基本生命,多半是先人站在地球的主視角上進行的理解。畢竟,人類起源於地球,且對天體沒有一個正確的概念,所以,難免會將所處的大地進行「特殊化」。

那麼,人類究竟是通過什麼方式推演出「宇宙大爆炸」這一學說呢?畢竟二百億年前所發生的情況誰都無法說清道明。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近現代,科學家在觀測遠方星體所散發出的熱量時,發現光子的頻率正在逐步降低,該現象被學界稱之為「紅移」。星系之間所處的距離越遠,紅移的現象也就越明顯。這種現象足以說明,每個星體都在無序運動的過程中漸行漸遠。距離地球一億光年的星雲,其紅移的速度達到了一千五百公里每秒,而各星體間紅移的速度又成正比。

根據這組數據進行推導,即可得出:宇宙在二百億年前還是一個奇點或一個獨立的星體。除此之外,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各星體的含氦量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氦這種惰性元素產生的難度極高,除了二百億年前因大爆炸所產生的高溫會生成如此數量的氦之外,根本沒有其他成因足以解釋現今星體為何會有如此規模的氦丰度。

當然,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現代人提出的,其理論亦是建立在現代科學的基礎上的,「開天闢地」只是古人進行的假設和猜想。不過,也不能據此就說「開天闢地」的神話與「宇宙大爆炸」毫無關聯,至少,這個神話可以說明千年以前古人的思維模式與現代人高度相似。

參考資料:

【《盤古創世》、《三五歷記》、《宇宙大爆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