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靚穎的人生選擇:成年人的防禦式笑容背後,掩藏著心痛和掙扎

2019-12-20     諮詢師欣然

文 欣然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哭是沒有用的,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來的時候,根本來不及難過—張靚穎

導言

有沒有一些事,你遇到了,經歷了,選擇了,後悔了,想回頭,卻已來不及。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組合,在另一個平行空間,設計另一個自己。你可以自行決定,TA一生中所經歷的重大事件,可以將其中的挫折與痛苦,留下或消除。

你願意試試嗎?

這不是科幻片,也不是3D遊戲,而是華少主持的一檔心理訪談式節目。

節目規則是:

  1. 共有18張牌,代表人生中你可能擁有的部分
  2. 這18張牌中,有自身的特質與能力,也有親情、友情、愛情等情感部分
  3. 嘉賓從中選出,自己認為最重要的9張牌,組成平行時空的自己
  4. 在芳華、而立、中年、遲暮四個時間段,分別抽取兩張牌,組成重大事件。這些事件很可能是挫折與困境
  5. 你可以選擇接受困境,也可以用自己所擁有的9張牌,來抵消困境

也就是說,平行空間裡另一個自己的命運,完全是由現在的你,來選擇和決定的。

這檔節目叫做《人生選擇題》,這一期的嘉賓,是張靚穎。

01

張靚穎,是一個不想成為話題,卻總是無意中成為話題的人。

她身上有太多的標籤:超女季軍、御用電影音樂人、馬拉松戀愛、勇敢求婚、為愛與母反目、閃電離婚等等。

這是個很有才氣的姑娘,是個勇敢的姑娘,同時,也是個有故事的姑娘。

而這次訪談,卻讓我看到了張靚穎的另一面。

節目一開始,張靚穎的選擇,就與大多數人不一樣。她選的9張牌,分別是自信、樂觀、好奇心、誠實、自律、健康、自尊、幽默、顏值。而對於大多數人都會挑的親情、友情、愛情,她一樣都沒有選。

整個過程中,張靚穎始終保持著美麗的笑容,對人生中發生的各種困境坦然應對,用張靚穎式的幽默感,化解著擺在面前的人生難題:無論是10年內不能翻身,還是名譽掃地。

不知為何,她的從容,總讓人感覺隔著些什麼,那笑容背後,好象是在迴避和閃躲。

這些細微,被華少敏銳地捕捉到了,於是,有了下面的對話。

  • 華少:遇到負面情緒怎麼辦?
  • 張靚穎:對世界最大的愛心,就是不要分享自己的負能量
  • 華少:你知道嗎?人是需要哭的
  • 張靚穎:哭是沒有用的,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來的時候,根本來不及難過。人生沒有給你留太多時間哭
  • 華少:我感覺你穿了厚厚的盔甲,上面印滿了笑臉,其實沒有必要這麼堅強
  • 張靚穎:真到那一刻,你是沒有時間去想有沒有必要
  • 華少:在愛情受傷時,也不需要安慰嗎?
  • 張靚穎:安慰有時就像羞辱,沒什麼好安慰的,失敗了就是失敗了
  • 華少:你知道自己是在躲避負面情緒嗎?
  • 張靚穎:我知道,但沒人會100%坐在我的位置去考慮我的事情,做不到感同身受
  • 華少:因為受到過傷害,才會有這樣的感悟嗎?
  • 張靚穎:人這輩子誰沒有受過傷?
  • 華少:所以,是的
  • 張靚穎:嗯

這是一段精彩的互動。

華少一直試圖戳破張靚穎厚厚的外殼,迫使她露出一點點柔軟。

張靚穎始終堅若磐石,用招牌式的笑容,迴避著去碰觸,曾經受過的傷。

02

親情、友情、愛情,這些大多數人趨之若鶩的牌,張靚穎都沒有選。對此,她的解釋是:如果我擁有了自信、樂觀、幽默、好奇心等等,怎麼會沒有親情、友情、愛情呢?

可事實上,她下意識屏蔽掉的那些內容,或許是她最不願意觸及的部分。

早年的父母離異,讓張靚穎過早地失去了父愛,她在姥姥家長大。母親沒有再嫁,在家一直是說一不二的。張靚穎一出生就背負了重男輕女的性別歧視,14歲時開始唱歌賺錢養家,生活艱難。後來超女比賽有了成績,在家裡有了地位,可又因所愛之人,與母親反目。

這些經歷,讓她與「親情」兩個字之間,有些難以靠近。

友情呢?張靚穎是個樂觀通達的人,她對人很好,擅於活躍氣氛,是大家的開心果。然而,她卻不願意把內心最真實的一面示人,她不太願意相信別人,用她的話說,沒有人會100%在我的位置上去考慮,做不到感同身受。

愛情呢?大家都知道這十幾年馬拉松長跑,從芳華到而立,她只愛過一個人,可這段感情,歷經磨難,卻最終以分手收場。或許是耗盡了所有的期待與情感,她想休息了。

她說:人不一定要結婚,但一定要有愛情。

她對婚姻是失望的。當年的現場求婚,已成為心中的痛;放下自尊去求來的婚姻,也無法走到終點。

只是,愛沒有錯,那是點亮她人生的唯一美好。所以,面對 「中年時孤單一人」的命運,她選擇了不接受。

即使情路坎坷,她的內心,依然非常渴望伴侶。

這讓我想到了《你好 之華》中的女主角之南,一個很優秀的女生,才貌雙全,在豆蔻的年紀,放棄了最愛她的男生,不顧家人的阻攔,跟著一個有企圖的男人走了。然而,那個男人並不真正愛她,娶她,只是為了證明自己。

一步錯,步步錯。面對長期承受的家暴,之南選擇不說。家裡沒有人知道她真正的生活,甚至連她大學之後的照片都沒有,直到最後她因抑鬱症而自殺。

我們不禁會問,她為什麼不選擇求助呢?為什麼不選擇離婚呢?

或許在之華心裡,自己連訴苦的資格都沒有。

自己選擇的男人,自己選擇走的路,和誰說呢?誰又會懂呢?


03

張靚穎和之華,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用一道圍牆,把自己的真實包裹起來。

正如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理論中,提到的一個詞:心理防禦。其目的,是為了保護內心的創傷,以及掩藏不願意示人的情緒。

按照人們的心理發育水平,心理防禦機制被分為四類:

自戀性防禦機制:包括否認、分裂、幻想。常見於5歲以前的兒童、成年人的夢境幻想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

不成熟的防禦機制:包括投射、轉移攻擊、見諸行動。常見於3~l6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中,以及人格障礙、情感障礙、神經症患者。

神經症性防禦機制:包括壓抑、置換、退行、隔離、反向形成、抵消、合理化。常見於神經症患者或應激反應。

成熟防禦機制:包括利他、升華、幽默。屬於成年人的正常防禦機制。

在以上16種防禦機制中,有一種叫作「隔離」,也稱「情感隔離」。是將一些不愉快的事實、情景或情感分隔於意識之外,不讓自己意識到,以免引起心理上的尷尬、不愉快或焦慮。這個模式,也屬於張靚穎。

被隔離的不是事實,而是與事實相關的感覺感受。通過隔離,我們會願意相信災難沒有發生。那些不愉快的情景,雖然沒有被遺忘,但是與該情景有關的聯繫被阻斷了。

人在遭遇重大創傷和喪失時,會下意識地運用「情感隔離」。此時,把當事人強行拉出來,或者用道理去說服,是沒有意義,甚至是殘忍的。

因為那是TA,唯一可以保護自己的方式。

張靚穎說:人生沒有留很多時間讓你站在原地哭。

或許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凡事要靠自己。難過、哭泣、吵鬧,對有些人來說,是發泄情緒的良藥;可對另一些人來說,它是奢侈品。

在過去無數次的經歷中,他們發現當自己難過時,沒有人接著,也沒有人接得住。所以,不如不說。久而久之,就越發不想說也不敢說了。怕一旦戳破了,連自己都接不住。

接下來的,只能是一泄千里,潰不成軍。

那我們是不是,只能一直帶著盔甲生活下去呢?

答案是,不一定。

04

面對悲傷,你可以選擇死扛,也可以選擇迴避。但還有一種選擇,就是與黑暗和痛苦在一起。

《奇葩說》里有個辯題:如果有杯忘情水,喝了會讓你忘記痛苦和悲傷,你會喝嗎?

身患抑鬱症的馬薇薇是這麼說的:創傷應該被治癒,但它不該也不會被「遺忘」治癒。

在與抑鬱症抗爭的過程中,她經歷了兩種治療方式:一種是服藥,其效果是讓你對外界的刺激沒有反應。那些痛苦,不會再傷害你,可沒有感受的人,活著卻象死了。它還帶來一個副作用:藥物依賴。每次悲傷,只有通過外部力量才能夠平復,最後,逐漸喪失自我抗爭的勇氣。

另一種是心理諮詢,它會讓你反覆描述痛苦。在這個過程中,你沒有忘記痛苦,而是逐漸接受了它。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 James Pennebaker, 也是「書寫痛苦計劃」 的創始人,曾做過一項實驗。他將 50 位大學生,隨機分成兩組,連續數天,每天花 30 分鐘左右寫日記。

其中一組書寫與痛苦相關的經歷,另一組隨意記錄,比如吃什麼、做什麼、去哪裡、和誰一起等等。

半年後,他把 50 個大學生找回實驗室進評估。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曾書寫痛苦經歷的學生,過去半年內看醫生的次數,比另一組學生明顯低很多,而且細胞免疫系統功能也比另一組指標更強大。

實驗者從中得出結論:寫下痛苦,可以幫助人們明顯降低痛苦、身體會更快恢復健康、更容易擁抱幸福。

這個破除防禦的方法簡單易行:你只需要一個本子和一支筆。

06

節目接近尾聲時,有這樣一段對話:

  • 華少:沒有感情怎麼辦?
  • 張靚穎:我還有顏值
  • 華少:沒有感情,顏值有什麼用?
  • 張靚穎:我還有樂觀
  • 華少:樂觀有什麼用,沒有感情?
  • 張靚穎:我可以想像

一次次死扛的背後,充滿了讓人心痛的掙扎。

張靚穎最後留下的7張牌,是自信、樂觀、好奇心、誠實、自律、健康、自尊。這7張牌,沒有一個與情感有關,也沒有一個與他人有關係。

它們是屬於張靚穎,一個人的狂歡。30幾歲的人,似乎活成了一座孤島。

沒有人願意經歷悲傷,也沒有人願意在黑暗中黯然落淚,但如果我們不去觸碰情緒,那些伴隨著情緒的記憶就成了碎片,不再是一個完整的人生了。

因為悲傷,我們學會了思考。就象張靚穎的那首歌:

相遇 懷疑 著迷

孤寂中沉溺

尋覓 猜忌 徹底

享受這悲傷的甜蜜

請讓愛情相信你,直到被分離

當我看透你的心底,可會睛天霹靂

總有些人,有些事,是需要用悲傷去記得的。比如離開的親人、不到頭的婚姻、以及無疾而終的愛情。

而經歷悲傷,記錄悲傷,思考悲傷,化解悲傷的過程,或許,就是生命本身吧。

【我是諮詢師欣然,為大家解答問題,分享知識,如果某些話題引起您的思考和共鳴,請關注我,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cvEKG8BMH2_cNUgc1-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