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手機圈的風向都變了,華為給人一種殺瘋了的感覺。根據多個媒體報道,麒麟回歸賣瘋了,華為已經重回中國市場第一,市場份額達到19.2%,逼近20%。這個數據還剛剛開始,對於蘋果以及其他玩家來看,這一整年可能都要面臨華為系的壓力。
華為重回第一背後
這個成績的取得,歸功於華為nova12的上市成為拉動華為手機銷量的主力軍。這幾個月來,華為Mate60系列面臨產能不足的問題,搭載鴻蒙與麒麟晶片的nova12系列成為了不少原本打算購買Mate60 Pro的「平替」版。另一方面是由於價格比Mate60系列更加實惠,讓不少原本非Mate60的用戶也流入了華為的陣營。
從業內數據來看, 2024年第一周的數據,華為系份額為21.4%(智選品牌占2.2%)、vivo系份額為16.7%、蘋果系份額為16.4%、榮耀份額為14.4%、OPPO系份額為13.7%(真我品牌占1.2%)。
由於華為被台積電斷供,晶片製程上相對於其他玩家的晶片不占優勢,但由於麒麟晶片與鴻蒙作業系統的加持,華為的產品獨特性與差異化優勢正在凸顯,這使得華為的消費者很大一部分是非理性購買,並不是純粹的看產品參數與晶片性能,因為在今天的手機環境下,作業系統流暢、續航能打,信號優秀,晶片性能不弱,基本上能支撐消費者對手機應用的絕大部分功能。目前晶片升級到3nm,性能其實已經過剩了,內存空間、續航等方面反而更加重要。
從產品配置以及價格本身來看,華為相對蘋果與小米OV其實存在競爭劣勢,比如nova12 Pro 3999起售、nova12 Pro 4699起售,價格對標的是各家旗艦——小米14系列,vivo X100系列,OPPO Find X6系列。從配置來看,nova12系列顯然是不如小米OV幾家的頂級旗艦的,但是華為依然暢銷,你說友商該怎麼面對這個對手呢?
蘋果發動價格戰應對
按照這個趨勢來看,2024年,所有手機廠商都怕華為。
日前,蘋果已經感受到了壓力,蘋果官網迎來了罕見的大降價, 1月18日-1月21日部分Apple產品最高降800。事實上,在天貓等電商平台,iPhone手機已經直降1000元以上。512GB更是降了1500元。
蘋果不降價不行了,首先是產品競爭力無力支撐,國產千元手機都支持120Hz刷新率的當下,蘋果新機只有iPhone15 Pro和15 Pro Max支持高刷新率,iPhone15和15 Plus不支持。
5999元的價格都不支持高刷新率,這導致iPhone15的競爭力大打扣折。此外是電池續航與信號短板在iPhone15身上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這恰恰是當前消費者非常在意的痛點。
在最近,有媒體報道,近期有南方遊客去哈爾濱,iPhone手機電量急降60%,維修店老闆緊急支招。也有蘋果手機用戶在哈爾濱的低溫天氣出現了關機,這本身還是iPhone的老問題——電池怕冷不抗凍的問題。
另外,由於國產手機近年來在系統體驗層面的優化升級,這幾年,我們基本上聽不到消費者反饋國產手機用久了變慢、卡頓的這種聲音了,iOS的體驗優勢已經沒有那麼大了。
對於蘋果來說,iOS面對的最大對手是鴻蒙,鴻蒙系統的體驗優勢正在引發口碑效應,目前,鴻蒙已經有多達近百款純harmony OS應用,如京東、微博、小紅書等等,由於Android和鴻蒙OS系統運行的機制不一樣,不少消費者反饋純鴻蒙app響應速度和流暢度比安卓的快。
根據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蘋果在中國市場遭遇重創,2024年第一周,iPhone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30%。
華為nova系列的發布時間是12月底,從時間點來推測,蘋果的降幅與華為Nova12系列的增長是正相關的。
蘋果在春節之前開始大幅降價,意味著蘋果在中國市場承壓明顯。因為蘋果在全球其他市場,無論是德國、英國、法國乃至整個歐盟以及日本等市場,牢牢占據第一,占據絕大多數市場份額,在眾多國家,排名第一名到第四都是iPhone,蘋果是拿著望眼鏡都找不到對手。
儘管最新款iPhone由於售價高,在印度市場銷量還處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印度主要還是以售價較低的中低端機型為主,這方面幾乎被國產手機全部瓜分,但排名第一的還是iPhone,由於蘋果在印度加大了供應鏈建設,未來在印度的增長是可以預見的。
但在中國市場,蘋果要穩住自己的地位有了更大的壓力。
2024年,華為蘋果兩強相爭,會帶來什麼?
從新的一年來看,今年華為的產能問題可能將進一步被釋放,按照數據算,產能要比過去一年翻番,目前,華為的銷量恢復幾乎讓所有的手機廠商的市場都出現輕微的下降趨勢,這印證市場正在進入激烈的存量博弈競爭趨勢之中,受影響的不僅會是哪一家,而是其他國產廠商與蘋果可能都將受到影響。
在中國市場,不同於往年前五都是iPhone,前五的機型中,華為mate60 Pro已經占據了第二,榮耀X50進入前四。未來Nova12系列很可能也將占據一個席位。
面對這重壓力,蘋果採取的降價策略帶來的市場連鎖反應會傳導波及到其他國產手機,國產手機未來也會跟著降價。
但接下來的不確定在於,華為產能會恢復到什麼程度,產能的大規恢復以及新品的亮點還會給市場帶來多大的衝擊?
整個2024年,整個手機市場或將有三點變化,其一,根據消息顯示,華為P70 系列、小摺疊屏等手機將於上半年發布,麒麟5G全盤迴歸。麒麟5G平台將全面覆蓋Mate系列、P系列、nova系列等中高端產品線。華為的手機市場份額大機率還將繼續上升。
根據郭明錤的預測,由於華為採用新的麒麟5G平台,預計2024年高通對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的SoC出貨量將比2023年減少5000-6000萬顆。2024年華為手機出貨量有望達到6000萬部。
在這種情況下,蘋果的價格戰很可能還會有第二波。因為蘋果手機的利潤豐厚,有實力打。此前有數據顯示,蘋果手機單台的利潤接近甚至超過2000元,是三星的5.5倍,是華為的3倍,是OPPO、vivo等廠商均值的近10倍。在華為的壓力下,蘋果這波價格戰之後,或許還有第二波,另一方面在產品層面,iPhone16肯定會有大變化,iPhone16系列漲價的機率也會變小。
在這種情況下,包括華為在內的國產手機廠商也可能跟進價格戰,各大廠商在今年的目標可能不是增長,而是保位,保住前五的位置,正如業內人士所說,榮耀需要證明華為nova回歸之後,市場依然可以撐住,小米需要證明的是14的爆發到底是高端起來了,還是曇花一現。OV需要證明的是華為和榮耀上下夾擊下,線下能不能穩住以及海外能不能拓展。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各大廠商的戰略都可能從利潤優先調整為銷量優先。華為也可能逼出其他廠商拿出更多的創新與亮點,對於華為來說,也需要證明自己是否具備持續性的產品創新能力,拿出再度讓市場驚艷的產品,以及,華為還要思考是否有機會撬開海外市場,恢復緩慢的海外市場能否有華為的一席之地,這可能是決定了華為的天花板有多高的關鍵,總之,市場又將進入到激烈的競爭態勢之中,2024年會是發生格局變動的一年,我們靜觀其變。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