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有史以來最短的一天

2022-08-02     煎蛋

原標題:6月29日:有史以來最短的一天

今年夏天,地球迎來了有史以來最短的一天。因為軸心擺動,地球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內完成了一次自轉。

根據網站timeanddate.com的數據,6月29日比通常全天的86400秒短了1.59 毫秒。

近幾十年來,地球傾向於使白晝稍長。但在過去的幾年裡,趨勢發生了逆轉,白天越來越短。

如果地球繼續加速自轉,這可能會導致原子鐘修正,把一天的時間減去一秒。

地球的搖晃並不少見——自轉軸並不總是與貫穿南北極點的那條線重合。

那是因為地球不是一個精確的球體。

這顆行星在赤道處凸起,而兩極則略微被擠壓,這意味著它略呈橢球形。

其他因素也會干擾旋轉,包括海潮和來自月球的重力。

「錢德勒擺動」

數學教授列昂尼德·佐托夫(Leonid Zotov)認為,地球可能因為稱為「錢德勒擺動」的周期性運動而旋轉得更快。

這種擺動在1880年代後期首次被發現,當時天文學家塞斯·卡洛·錢德勒(Seth Carlo Chandler)注意到地球兩極在14個月內發生了擺動。

據《每日電訊報》報道,擺動在2000年代初開始放緩。Zotov 告訴 timeanddate.com,在2017年到2020 年間,「它消失了」。

Zotov將在亞洲大洋洲地球科學學會上提出這一假說。但理論尚未經過同行評審。

地球的擺動在日常生活中影響不大。但它們對定時定位系統很重要:原子鐘需要保持準確,以精確協調GPS和地球觀測衛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b83d1f7b6a75889d314a9c366924b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