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大拜年#
這又到春節了,西紅柿雞蛋湯,西紅柿炒雞蛋,西紅柿涼拌,西紅柿生吃,等等的用西紅柿做食材的美味佳肴是不是您的最愛呢?我不知道,但西紅柿的的確確是我的最愛,無論春節與日常。
去市場上購買西紅柿,我們會被眼前五顏六色的西紅柿所吸引,但也許您無從下手,瞬間得了「選擇恐懼症」,到底選什麼顏色的好呢?這個小竅門您一定要了解哈,別說我沒告訴您。
一,前言
所謂「前言」,純粹是為了湊字數,也是為了吊您胃口。如果您不看「前言」,那麼「小竅門」也許您就不懂了哈。
西紅柿的果實是由子房發育而來,多為汁漿果,由外果皮,中果皮和胎座組織構成,果實的形狀,大小,顏色,心室數及風味因品種不同而異。
按照西紅柿的果形來分,有有扁柿形,桃形,蘋果形,牛心形,李形,梨形,櫻桃形等。而我們常栽培的是扁圓到扁圓球形的;多數小果型加工專用品種,則屬於長圓或梨形。
果實有大果(單果重4兩以上),中果(單果重1.5~4兩)和小果(單果重1.5兩以及)之分。
西紅柿成熟的果實其色澤有大紅,粉紅,橙黃,金黃,淡黃,紫色,黑色等顏色,由果皮和果肉的顏色相襯而表現出來。
【敲黑板】
如果西紅柿果實的表皮無色或黃色,果肉的顏色就是黃色或紅色。
如果果肉和果實表皮的顏色都是黃色,那麼果實外表的顏色就成為橙黃色或淡黃色。
如果果肉的顏色為紅色,果實表皮為無色,那麼果實的外表就是粉紅色。
如果果肉的顏色為紅色,而果實表皮的顏色為黃色,那麼整個果實就是大紅色。
不同的地區對西紅柿果實的顏色因不同的消費習慣要求不一樣,因此我們在栽培西紅柿時,性根據當地的消費習慣而選擇適宜的西紅柿品種。
二,正文
「正文」是本篇文章的重點所在,也是「小竅門」的重點介紹之處,建議您仔細閱讀,並在實際購買西紅柿的過程中加以練習,看是否與我所說一致哈。
西紅柿果實的顏色與品質,風味有一定的關係。
【敲黑板,重點來了】
一般來說,紅色的西紅柿果實酸甜適中,味道較濃,但是果皮較厚,雨後裂果少。
粉紅色的西紅柿品種甜多酸少,比較適合生吃,但是外果皮較薄,對於長距離銷售有些困難,也是能造成擠壓裂果。
粉紅色品種的西紅柿比較適合雨水較少的地區,像南方多雨地區雨後容易導致裂果,損失較大。
西紅柿果皮的厚度也與品質,風味有一定的關係。薄皮的西紅柿品質較好,但容易裂果。
厚皮的西紅柿品種不容易裂果,比較耐儲存和運輸。
有些西紅柿品種的果實,在其蒂部周圍有一圈綠色,即使果實成熟後也仍然有綠色,這稱為「果肩」,就是果實頂部的一圈。
西紅柿的果肩與風味有很大的關係,一般有果肩的西紅柿品種,其風味比較好,紅綠相襯,色澤鮮艷,但是,有果肩的西紅柿卻不利於加工用,沒有果肩的西紅柿品種口味稍差一些。
不知道以上這些「小竅門」您是否知道?如果不知道,也算我給了「補了一課」哈。哈哈哈,開玩笑了哈,這不過年了嘛,祝您笑口常開,新年快樂!
三,後續
所謂「後續」,就是介紹一下西紅柿果實的顏色是如何來的。
西紅柿果實的發育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授粉到果實停止增大,即果實生長階段。
這一時期以合成過程為主,是有機營養物質積累的過程。
第二個階段是從果實發育停止開始到完全成熟為止,是果實成熟階段。
這一時期是分解過程占優勢,是物質轉化過程,澱粉轉化為糖,原果膠轉化為果膠,葉綠素轉為茄紅素,胡蘿蔔素等。
此時你再從果實的外觀看,果實已逐步變為紅色或黃色,質地由硬變軟。
西紅柿單株產量決定於果數和平均單果重量,因此,西紅柿的高產有賴於合適的坐果數和果實的良好發育這兩個因素。我以上所說的這些「小竅門」,在您的實際生活中是否有過體驗呢?請評論區內留言分享哈。祝大家新年快樂!
#南北菜系年夜飯大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