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生令遺體捐贈的死亡心臟起死回生,技術先進引領器官捐贈界

2019-12-03     國際狗仔


圖:資料圖片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日報道,美國杜克大學的外科醫生首次將一顆成年人的心臟復活,移植到了需要新心臟的人體內。


圖:資料圖片



復活的這顆心臟是從一位死去的捐獻者身上獲得的,取出心臟之前該捐獻者的血液就已經停止了在體內的循環。然而醫生們使用了一種開創性的技術將血液回流到心臟,這樣心臟就會再次跳動,參與這項歷史性手術的一名醫生在推特上發布的視頻記錄了這一過程。


圖:資料圖片



復活的心臟成功地移植到了受者體內,這一勝利表明,未來將有更多的人有機會獲得捐贈,因為醫生們能夠打破時間的限制,讓器官在體外存活。



1967年,南非進行了首次人類心臟移植。一年後,史丹福大學的醫生在美國進行了第二例這樣的移植手術。到2018年,全美共完成了3400多例心臟移植手術。心臟移植現在相對普遍,但是在美國和世界範圍內,心臟和其他器官,如肝臟、肺和腎臟,一直短缺。



在美國,只有約45%的人註冊成為了器官捐獻者。在這裡面,許多器官因損壞太嚴重或者狀況很差,而無法使用。還有一些基於捐獻者的病史、生活方式或感染情況也無法使用。



在美國,目前等待器官移植的名單超過10萬人,每天約有20人死於等待新器官的移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醫生們一直在尋找新的方法來擴大捐獻者的範圍,但僅僅要求更多的美國人註冊成為器官捐獻者是不夠的。



近年來,器官移植界通過允許C肝陽性捐獻者的器官移植擴大了器官庫。除了滿足健康標準外,時間在器官存活方面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組成心臟的組織在心臟停止跳動後不久就開始死亡,使其無法使用。當心臟自然停止跳動時,氧氣供應已經不足,組織在循環系統死亡之前就已經死亡。所以移植手術僅限於使用已經宣布腦死亡但其他重要器官仍在工作的捐贈者的心臟。



防止心臟衰退的最好辦法就是將心臟保存在非常低的溫度下。即便如此,心臟只有在離開身體四到六個小時期間才能存活。但是,如果醫生在從捐贈者的身體中取出心臟後,心臟還能再次跳動,那麼心臟將再次復活,不受捐獻者死亡的影響。醫生們再也不必只從心臟仍在跳動的腦死亡捐獻者身上獲取心臟。



此次手術使用的主要技術名為「溫灌注」。外科醫生們取出心臟,並迅速將其連接到一系列輸送血液、氧氣和電解質的輸送管上。心肌再次得到培養,就會復活,並重新開始跳動。



2015年,「溫灌注」技術首次用於人體心臟移植。據參與杜克大學心臟手術的心外科醫生雅各布·施洛德估計,從那時起,美國各個中心醫院,已經進行了大約75例在捐贈者的血液循環停止後進行的心臟移植手術。



而施洛德和他的團隊是美國第一個在心臟死亡後進行心臟移植的團隊。施洛德希望,證明這裡的醫生可以做這個手術,將意味著更多的心臟可以移植給更多的患者。



他說:「這在美國還是第一次,是一件大事,因為器官移植的需求和數量都很大,但世界各地的一些醫院,已經率先做出了方方面面的努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Dzbym4BMH2_cNUgWP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