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
文|皮特休
編輯|皮特休
«——【·前言·】——»
1973年7月20日的夜晚對於香港媒體人來說,註定是個不眠之夜。無數已經熟睡的報刊記者,被紛紛叫醒連夜趕稿,他們所有人都在寫著同一個東西。
功夫巨星李小龍在家中突然昏倒,被妻子琳達送醫後當晚不治身亡,年僅32歲。
突如其來的噩耗,震驚了所有人。就在大家好不容易接受了李小龍英年早逝的事實時,一則香港新聞署的通告卻是令李小龍的死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按通告的說法,妻子琳達和嘉禾老闆鄒文懷向媒體披露的,李小龍死亡當晚一直在家,竟是個徹頭徹尾的謊言。事實是李小龍送醫的真正地點在「緋聞」女星丁佩家中。
一時間,無數人產生了質疑。琳達和鄒文懷為什麼要撒謊?而在李小龍死亡前最後的幾小時里,他和丁佩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代巨星,李小龍·】——»
1940年11月27日,在美國舊金山市的中華醫院,一名有著四分之一德國血統的男嬰呱呱墜地了。
男孩的父親為孩子起了個中文名字,李振藩。然而,大多數中國人卻更熟悉他的另一個名字,李小龍。
出生僅僅3個月後,還在襁褓中的他就在粵語影片《金門女》中貢獻了他的熒幕首秀。雖然他一句台詞也沒有,但這似乎是冥冥之中註定了他一生和電影不解的緣分。
出生就獲得美國國籍的他,不滿周歲就被父母帶回了香港生活。
童星出道,與武結緣
此後,他的童年裡參演了諸多影片,小小的年紀就展現出了非凡的表演天賦,可謂是妥妥的童星出道。
由於常年出入片場拍戲,小時候的他成績非常糟糕,還經常逃學、曠課。就連小學五年級,他都連讀了3年。
雖然在學習上提不起興趣,但對於跳舞、打架,他倒是非常的在行。
在他13歲的時候,就已經粗粗學習過了太極拳、洪拳、蔡李佛拳等拳法,靠著這些他成為了九龍區孩子間有名的「小霸王」。
可突然一天,他被一個同齡孩子一招給打翻在地,對面離開時丟下一句輕飄飄的話,
「你就只會點花拳繡腿」。
大受刺激的李小龍央求父親幫忙拜訪「名師學藝」,於是年少的李小龍拜入了詠春葉問的門下,深入的學習了詠春拳。並就此開始與武學結緣。
武學之所以被稱之為武學不是武術,因為它不單單是修身養性、克敵制勝的技巧,還包含了文化傳統性格中的刻苦、頑強、不屈不撓的精神。
真正接觸到傳統武學的李小龍,在性格上變得收斂了很多,同時他在學習中隱隱間似乎觸摸到了什麼。
他在學習武學的過程不拘於門派招式,反而非常的注重實戰的應用,同時小小的年紀就會經常的思考各種招式的實戰效果,並適時加以自己的改進。
眼看自己對於武學有了點模糊的想法的時候,父親突然為他做了個重要決定,送他去美國留學。
赴美留學,武學精進
1959年,李小龍踏上了赴美的遊輪,來到了他出生的地方。
剛到美國的日子裡,他一邊學習心理學和戲劇,一邊拜訪舊金山當地的各路武館。期間,他還學習了螳螂拳、日本空手道、巴西柔術等其他派別武術。
由於從小接受西式教育,他身上並沒有傳統武術的門派觀念,也沒有對中外武學孰高孰低高低,產生刻板影響。在他的觀念里,任何武學流派都有可取之處。
短短4年的時間裡,他充分發揮了自己在武學上的天賦,博採眾家之所長,形成了一套自己獨有的觀點。
1964年8月,作為表演嘉賓的李小龍在「長堤國際空手道錦標大賽」上,公開展示了他對武學獨到的哲學理念,以及賴以成名的單手兩指伏地挺身、寸勁拳,
此次展示他大獲成功,技驚四座。無數的武學愛好者就此獲悉了這個有著東方面孔的男人。
武學界斬獲聲譽的他,也在愛情里終成正果。同月,他和相戀一年的愛人琳達走入了婚姻殿堂,並在之後生有一子一女。
次年,在武術界聲名鵲起、家庭里美滿幸福的他,開始轉戰好萊塢。正式成為了福克斯電影公司的簽約演員。
可由於當時的美國社會,對於東方面孔有著天然的優越感。就連好萊塢的片場裡也不例外,雖然他作為配角出演的電視劇《青蜂俠》,頗受觀眾的關注。後面也連續出演了幾部戲的配角。
但無一例外,所有的劇本、角色在設定之初,就帶著美國人固有的刻板、僵化印象。本身對於表演有著自己獨到理解的李小龍感到了深深的不適。
雖然李小龍在好萊塢闖蕩的不如意,但在武道一途,他卻是突飛猛進,在雜糅了各家所長以及自己對武道了理解之後,他獨自創立了「截拳道」。
完全從實戰出發的理念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隨著他開館收徒,無數的武術高手,甚至電影明星都成為了他的門徒。
還是對電影懷揣夢想的他,最終決定回到香港,在自己的地盤上做正在屬於中國人的功夫電影。
讓世界知道了中國功夫
回到香港的李小龍,和當時的嘉禾老闆鄒文懷一拍即合。決定由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真正的中國功夫片。
當真正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拍心中電影的機會擺在面前,李小龍無比的欣喜。為此他在回歸的首部影片《唐山大兄》上下足了功夫。
電影中他一改之前武打片的套招模式,完全按照實戰中來,一招一式都講究拳拳到肉的真實效果。
1971年10月底,電影如期上映,電影中展現的完全不同的新鮮感帶來的是豐厚的票房回報。很快,李小龍執導的首部電影就打破了香港影史的票房記錄。
第二年,李小龍迎來是事業上的大豐收。當年他以截拳道宗師的身份入選了國際權威武術雜誌《黑帶》名人堂。第二部電影《精武門》上映後更是打破了亞洲票房記錄。
信心滿滿的李小龍在1973年又連續安排了《龍爭虎鬥》、《死亡遊戲》兩部電影,7月份,《龍爭虎鬥》登錄美國影院,同時期在票房上打敗了諸多的好萊塢電影。
重新殺回來的李小龍,被世界各個角落的人認識到,無數人也因此知道了一個詞「功夫」。
正當他準備接下來雄心勃勃、大展宏圖之時,不想僅僅相隔數個月之後,他就突然離世。留下了無數人對他死亡的猜測和對他英年早逝的惋惜。
«——【·突然去世,死因成謎·】——»
最早接到通知的香港媒體,全都認為這是一個不太好笑的惡作劇。
可當李小龍的妻子琳達、嘉禾老闆鄒文懷都親口確認李小龍死亡的消息時。媒體徹底炸開了鍋。
所有的新聞報紙都在搶占這個頭條,至於具體的死因全都是按照倆人的說法,家中突然暈倒,送醫不治死亡。
可沒有不透風的牆,尤其是這種爆炸性的獨家新聞,更是吸引了無數記者的注意力。
很快,就有人從小道消息得知了,李小龍去世當晚並不是在自己家中,而是在「緋聞」女星丁佩家裡。
瞬間,丁佩就被蜂擁而至的媒體給堵在了家門口。
面對媒體的追問,丁佩極力的否認,稱自己當晚在父母家中陪同吃飯,根本沒有見過李小龍。
原本她死不認帳,大家也沒有證據、辦法。可不成想,香港新聞署直接公布出救護車出車記錄就是丁佩的住所,香港筆架山道的公寓。
與此同時,琳達和鄒文懷也突然改口承認,李小龍逝世當晚最後一個見到的人就是她。
一時間,丁佩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李小龍的「緋聞」情人
要知道,李小龍之前可是和丁佩鬧過沸沸揚揚的緋聞。而如今,李小龍突然半夜死在了丁佩家中,這換任何人都會產生一下想法。
丁佩,原本是台灣人,早年就讀於台北美國學校。頗為擅長運動,同時舞技了得。
長大後對表演有著熱愛的她投身於電影事業,可卻反響平平,只能靠著火辣的身材在熒幕上留下個艷星的身份。
1972年,身為18線小明星的她被嘉禾老闆鄒文懷拉著作陪,原本打心裡不願意的她沒想到對面卻是如日中天的李小龍。
雖然丁佩的外貌談不上絕美,但她獨特、開朗的性格和頗為開放的思想,令的李小龍一見如故。兩人當晚相談甚歡,一度把老闆鄒文懷整的十分尷尬。
此後,兩人經常被媒體拍到同行,甚至丁佩還不止一次的去到劇場探班李小龍。
對於媒體描述的緋聞說法,丁佩大方的回應,自己就是喜歡上了李小龍。
特例獨行的她和有著自己想法的李小龍全都外界的聲音不太在乎,同時妻子琳達也親眼見過丁佩本人。
按琳達說法,她覺得丁佩只是一個喜歡上了李小龍的女人,本人並沒有什麼壞心思,至於丈夫李小龍,她相信對方對於丁佩只是喜歡而不是愛。
原本這些只能是娛樂圈的花邊新聞,但李小龍突然的死卻令一切都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模稜兩可的死亡裁定
李小龍死於意外的傳言也不脛而走,而且越穿越邪乎。
為了給所有關心李小龍的影迷,也是給親屬一個交代。最終琳達簽字同意了警方的屍檢,最終法醫在他的身體里檢測出了大麻、阿司匹林、和某種止疼藥的成分。
可無論是大麻還是其他的含量都遠遠達不到致死的程度,為了確保檢測的真實可靠,琳達還專門送了一份樣本到美國的西雅圖實驗室檢測,結果同樣是沒有出入。
醫學上沒有檢測到任何致死的藥物成分,最後警方給出了一個模稜兩可的結論,疑似過敏引起的腦部水腫致死。
琳達在看到結果後,沒有表示質疑。在香港舉辦完悼念儀式後,7月26日,琳達帶著李小龍返回了美國,並最終將他安葬在了華盛頓州西雅圖湖景墓地。
雖然,身為妻子的琳達接受這個死因,但無數的影迷對這個說法表示無法接受。他們固執的認為這其中一定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隱情。
而最開始否認的丁佩和鄒文懷成為了大家非議最多的對象。對此,處在了風口浪尖的丁佩選擇了沉默應對,直到42年後,已經是68歲老人的她才在書中詳細的回憶了當年的細節。
«——【·42年後,當晚細節被揭開·】——»
原來,當時李小龍正處在拍攝《死亡遊戲》的前期籌備階段,和李小龍關係非同一般的丁佩也受邀在其中飾演了角色。
事發當晚,老闆鄒文懷、李小龍一起相約來到丁佩的公寓商量劇本的細節。期間,李小龍突然感到了頭部不適。
心疼、關心的丁佩從自己家中翻出了常備止疼藥,喂給了李小龍,並安排他到自己的臥室休息。
中間7點多鐘的時候,鄒文懷有事離開。而丁佩為了不打擾李小龍休息則一直在客廳看電視。8點多的時候,鄒文懷打電話來過問李小龍的情況,丁佩進屋查看後確認沒有問題。
後面等到9點多鐘,鄒文懷回來看李小龍還是未醒,就進屋喊人。可輕拍後發現狀況不對,這才緊急聯繫了家庭醫生朱博懷,在其趕到後就已經發現李小龍沒有了生命體徵,於是他們聯繫了醫院的救護車。
同時也聯繫了琳達和李小龍兄弟的趕往醫院碰面。
按書中丁佩的回憶,當時有一個奇怪的細節,就是救護車並沒有開往附近最近的醫院,反而繞遠去往了香港伊莉莎白醫院。
不過,當時的一切都是鄒文懷親自安排的,受到驚嚇的她也是全無主張。
至於後面對媒體一開始講的,李小龍是在家中突然昏倒,由琳達送醫搶救。則完全是鄒文懷為了顧及李小龍的顏面而不得已做出的選擇。
雖然,書中沒有寫出大家想要的內情,但透過各種不同的消息渠道,還是可以依稀還原當時發生的情況。
其實,李小龍在死亡之前的兩個月就曾在片場出現過一次突然昏厥。只不過當時檢查後,認為是過度疲勞引起的身體反應。
«——【·後記·】——»
雖然眨眼間,李小龍已經離開了我們50年了,但他給世界帶來的影響還是經久不息。
估計,大家之所以不能接受李小龍突然的死亡,還是因為他在熒幕中的形象實在是太健碩,太硬朗了,太不可戰勝了。
強大的反差,令的人們至今難以消化這個事實。只能說人生無常,生命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