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長安大學建築學畢業展

2022-08-18     UniDesignLab

原標題:2022長安大學建築學畢業展

2022長安大學建築學畢業展

ARCHITECTURE

結緣建築·感恩長大

——建築學院2022年建築學專業本科畢業設計展

長安十二時辰,古都千秋印記。求學渭水之濱,題名雁塔之畔。負笈而來,青春不悔惟上下求索;載譽而歸,天涯可期願東西無問。聚似一團火,散為滿天星。歲華五載,皆與漢宮唐苑為鄰;晝夜千回,每同古今哲匠對話。詩意棲居,覽四海觀名作;體國經野,為往聖繼絕學。知行合一,方得體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積土成山,遂有高明之視野;積水成淵,終懷深厚之底蘊。

今日之功,往昔之夢。耕耘收穫,歷歷可觀。為充分展現長安大學建築學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教育成果,2022年畢業設計展定於7月8日線上開啟以供交流。此次與兄弟院校、知名企業聯合進行的畢業設計展,體現了本專業「合作開放,融榮共生」之辦學理念。展覽彙集來自建築學專業共33份優秀設計作品,涵蓋校內畢業設計、「交通建築」聯合畢業設計、「名城四校」聯合畢業設計、「西部建築學A9」聯合畢業設計等多個組別。設計作品各具特色,選題呈現多元開放之格局,既包含對於建築單體設計的思考,也涉及對於建築遺產保護的理解,還包括對於城市發展更新的探索,並積極引入BIM、GIS、Python等新工具,彰顯了本專業人才培養中追求寬口徑、厚基礎、多維度、新視野的教育理念轉變,也是長大師生們齊心協力探索改革創新的一份答卷。

時逢盛夏之餘音,亦乃新秋之序章。惟願莘莘學子,此去可遇繁花似錦,回首仍見翠微蒼蒼。

——陳斯亮

優秀本科畢業設計展(—)

夢想合夥城

——基於青年興趣愛好視角下的

適青化微社區設計

DESIGNER

作者

吳冼焱 張文曦

指導教師:許娟 魯子良

01

設計說明

城市設計採用中心區、擴展區和立體農場的框架進行初步建設。中心區作為青年夢想孵化中心,以多節互動、多元主題、多方共治為特色,打造青年夢想烏托邦。擴展區作為與城市直接的銜接部分,將延續生態綠軸,實現綠點織補和綠色空間營造,拉結商業綜合區,聚焦商業組團,並以文化資源 雙子園為著手點,延續歷史文脈。

夢想在現在對於青年來說似乎成為了一層無法衝破的壁壘,城市的高速發展給處于敏感的底層生態的青年們附上了層層枷鎖。我們希望凝聚青年的生活熱情,用他們最活力的姿態去重塑自己的內心世界,抗衡如今充滿挑戰和爭議的世界。本方案以「合夥」的方式招募青年,讓忙碌奔波於生活的青年們重建內心的快樂世界,他們通過共同的目標與愛好聚集在這個夢想社區,為自己的理想「合夥創業」。方案基於青年的大數據分析,將廣大青年的愛好、目標、價值認同等轉換為三個功能要素,彼此之間相互聯繫。建築內部根據青年需求設置特定目標空間,社區從管理到運行實現青年參與、青年自治,讓社區成為青年成長的「錨點」,遵循最純正的內心,共同迎接挑戰,合夥實現夢想。

02

前期分析

本次方案的基地選址位於成都市金牛區鐵半城片區,成都北站的南側,成都老城的北側,從古至今(自古以來跟下邊有點重複),這裡就是成都的北大門。

自建國以後,成都該地區的建立更是加強了金牛區的門戶地位。再隨著荷花池商貿市場的出現和交通的繁榮,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更是領跑全市。但隨著城市中心的南移,鐵板成片區的輝煌已經隨著時間的浪潮逐漸褪去。根據最新的成都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該片區的人口比例和其他經濟發展強勁區維持在相近範疇,其中 中青年占比近70%。由此可見,從人口比例上講,該地區仍具發展潛力。如何發掘半城資源,重拾往日輝煌,將是我們繼續研究的問題。

在基地周邊進行調研我們發現周邊場地要素雖然豐富,但總的來說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相對零散,商業市場不夠聚焦,文化資源有待發掘,人群資源分布不均,導致場地空間活力不足等問題。總結來說,該片區商業相對割裂。社群在基地周邊人口年齡相對較高,文化資源需要重新激活。

青年群體是我們本次設計的重點與核心,為了更好的了解青年需求,我們對青年的日程進行了調研分析,發現青年的日常活動甚至包括工作(比如合作),都具有聚群效應

針對青年各項活動的需求以及頻率統計,我們發現青年對於工作之外的活動普遍反應積極,並且各自有讓自己感受到更加快樂的觸點。但對於工作大部分青年體現的積極性並不高,於是我們開始思考:

青年在娛樂、生活、工作三者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係,他們共同構成了青年的夢想卻又彼此影響。

給他們提供一個實現夢想的烏托邦,讓當代青年們用新的生活、工作方式,去詮釋他們原本屬於自己內心世界的夢想。

03

城市設計

結合成都市的公園城市遠景發展計劃和上位規劃等政策文件,我們在城市設計上提出:

1. 置入活力青年群體,煥活人群活力。

2. 拉結商業要素,聚焦活力產業。

3. 實現文化資源更新利用,重拾半城記憶。

4. 建立核心綠地公園,打造生態綠色城市。

城市設計採用中心區、擴展區和立體農場的框架進行初步建設。中心區作為青年夢想孵化中心,以多節互動、多元主題、多方共治為特色,打造青年夢想烏托邦。擴展區作為與城市直接的銜接部分,將延續生態綠軸,實現綠點織補和綠色空間營造,拉結商業綜合區,聚焦商業組團,並以文化資源 雙子園為著手點,延續歷史文脈。

04

建築設計

基於數據分析,我們提出了夢想合夥城的概念。

希望一群熱愛生活的青年,因為有共同的愛好聚在一起,並以此為契機,用於補充和開創新的工作模式,形成五類合伙人。

他們因愛而聚,聚而思起,起而夢生。這是夢開始的地方,也會成為夢實現的地方。在這裡,他們各自作為合伙人,為同一個目標去奮鬥。不同的愛好和特長將會為他們帶來不同的新的人生體驗,這是他們的興趣,也將成為他們奮鬥的目標和幸福的源泉。

青年們首先會因為彼此的愛好相聚於此,並自發地成立社團,成為自己的合伙人,成為彼此的合伙人,同時打造專屬他們自己的理想的空間,在這裡他們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夢想。

為了更好地實現青年夢想,我們依據青年的行程數據和其他數據分析,將合夥城分為夢想生活中心,夢想創業中心,和夢想綜合中心。三個區域聯繫緊密,相互滲透,由青年構成,也由青年管理,流動的青年群體讓社區始終保持活力。

輸入的是一個個心懷熱枕的青年,輸出的是成果、是青年人才。

交通方面,該地塊交通便攜高效,可達性高,周圍的文化元素多樣,可建立多元文化街區,延續城市文脈,同時回應上位規劃,城市發展遠景目標,打造生態綠地,實現景觀滲透,為公園城市建設出力。

方案體塊的初步生成

功能配比

功能分區

夢想生活中心,各類社團分布在底層公共園區中,各入戶流線和社區入口各自獨立,互不干擾。中間是立體公園和空中跑道。

生活中心體塊生成如下:中央立體公園置入、肌理切割退台跌落,綠化滲透,層層退台,最後加入環廊體系。形成最終體塊。

該區域的體塊構成相對簡單,內部空間相對複雜。

上部的公寓戶型主要有四種,A戶型為朋友共享型,最大的特點是公共空間共用,實現空間資源的高度分享。B戶型為經典居住型,以實用舒適為主要特色。C戶型為經濟便攜型,特點為短租經濟。D戶型為舒適享受型,為青年租房招租合夥提供了更多可能。

生活中心作為社區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公共空間服務青年、服務城市。不同來向的人群對應不同的內部空間分區,通過內部空間和青年的聚群效應實現人口輸入與輸出。

夢想創業中心上部為辦公區,分為集體辦公和開放辦公。下部為各類工作屬性俱樂部,辦公區與底部開放區相互獨立。辦公區中央穿過立體公園與空中跑道,並在公共空間頂部設立太陽能板,實現綠色能源利用。

創業中心的體塊首先形成上下雙重空間,上部體塊削減形成十字聯繫空間並上下跌落豐富空間層次。底部面向景觀分層退台。一層同綜合中心打造公共庭院,打通內部空間。最後在辦公公共空間置入娛樂休閒盒。

娛樂休閒盒的功能多元,結合餐飲、科技、運動健身和生態等興趣空間,為疲憊的工作狀態注入健康與活力。

創業中心的公共空間也同時兼具人群流動的功能,各類人群在底部空間的不同功能開展不同的活動,依託創業委員會的統一管理,持續輸入青年輸出創業人才。

夢想綜合中心中間直達雙子園,底層為商業文化街區,上部為創業成果展示空間,彼此之間相互滲透,相互聯繫。

體塊生成:與雙子園建立對景關係,在街巷中組織三重院落豐富空間關係。並將中心院落與創業中和共同圍合同一庭院建立聯繫。依據庭院關係形成組團。在各個組團之間依據視線關係前後錯層退台營建新秩序,最後彼此之間建立聯繫,形成外部空間豐富的整體。

營造手法,主要是進行垂直方向的錯層抬升,依據庭院組織圍合關係,依據視線組織滲透關係營造半私密空間與開敞空間。

綜合中心是創業中心的延申和補充,創業中心的成果將在這裡進行展示和宣傳。除了消費者和參觀者,老闆和投資人、企業家也會來到這裡,選擇他們心儀的項目,助力實現青年夢想。更多青年也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其中,合夥完成夢想,實現社區的人才輸入。

05

建築節點

地面12層是開放公共空間,提供創業培訓和指導,三四層為創業俱樂部,為創業青年們提供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上部為主要的辦公空間,提供多種創業辦公模式,彼此之間滲透公園綠地和空中跑道,打造健康工作模式。

生活中心2區地面四層主要由餐飲聚會、藝術文化、運動類社團構成,各個社團空間相互滲透,上部為公寓居住空間,居住部分公共空間為居住環境提供更多分享機會。中層空中花園分割上下空間,打造生態公園的同時,提供更美好的居住環境。

生活中心1區地面主要由次元遊戲社團和寵物社團組成,上部為朋友共享型居住空間。中部立體公園延申到中央綠軸,形成連續滲透的開放公園。在整個社區的屋頂局部架太陽能板,打造高效節能的綠色節能體系。

綜合中心外部空間特點為尺度怡人,多層的錯落和豐富的庭院關係,同時和雙子園形成對景關係。

創業中心外部空間以開放的平台,盤旋而上的垂直交通,豐富的庭院,夢想的盒子為主要特點。

生活中心外部空間以親和的退台,豐富的生態綠化,多層次垂直建通,多元的內部空間和功能為主要特點。

綜合中心

創業中心

生活中心

06

技術圖紙

總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四層平面圖

五、六、七與負一層平面圖

立面圖

1-1剖面圖

07

作品展示

08

教師寄語

許娟 魯子良

本次設計主題為烏托邦青年微社區,讓忙碌奔波於生活的青年們重建內心的快樂世界。方案基於青年的大數據分析,收集青年的愛好、目標、價值認同等數據,並轉換為建築功能要素,根據青年需求設置特定目標空間,從管理到運行實現青年參與、青年自治,讓社區成為青年成長的「錨點」,共同迎接挑戰,合夥實現夢想。

海子說:「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告別是一種心情,告別也是一種決定。在這告別的季節,願你們三冬暖,願你們春不寒,願你們前程似錦,願你們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努力生長,不懼驕陽……畢業快樂!!!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61032ac90e16bee6a8aac7207bc2b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