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預測總票房14.23億,這才是中國人的神話史詩大片

2023-07-21     電影聚焦

原標題:《封神第一部》預測總票房14.23億,這才是中國人的神話史詩大片

《封神第一部》上映第2天,票房破億,預測總票房14.23億。

看完電影,猶如喝下一瓶陳年老酒,細細品之,回味甘甜。

史詩、大氣、厚重、悲壯,這才是中國人自己的神話史詩大片,是一部可以載入中國影史的作品。

5年時間寫劇本,6個月封閉訓練新人,一年半的拍攝,前後花了9年時間,在電影上映的那一刻,一切都值得了,導演烏爾善就此封神。

《封神三部曲》是在一起套拍的,總投資高達30億,平均一部10億。

從影片的美術置景、服道化、特效來看,真的每一分錢都花在了刀刃上,360度無死角的好,帶給了觀眾一場極致的視覺盛宴。

烏爾善和他的團隊,是如此的真誠和認真,這才是值得尊敬的電影人。

《封神第一部》點映口碑爆棚,王勁松老師表示這是最好的一版封神,包含了親情、家國。

也有網友表示:夠爽夠燃夠震撼,並且還有深度,演員全體演技在線,費翔和李雪健的對手戲非常精彩,妲己也挺令人驚艷的,沒有讓我失望。

《封神第一部》將中國文化和電影工業完美結合,呈現出了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大場面,推動了中國電影的發展。

01、故事改編合理,妲己不是「紅顏禍水」

《封神三部曲》在創作時,並沒有完全參照《封神演義》,還參考了其他許多民間評書與戲曲內容,諸如宋元話本《武王伐紂平話》。

編劇們尊重原著小說本身,沒有進行魔改,同時還能進行一些合理化改編,讓觀眾對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感到一絲新穎和驚喜。

《封神第一部》相比之前其他版本,有兩個地方改編膽大且驚喜。

第一,妲己不再是「紅顏禍水」

傳統的印象中,妲己是蠱惑紂王,讓他變成暴君,從而導致商朝滅亡。

《封神第一部》創新改編,讓妲己和紂王變成了一種報恩和合作的方式,整個故事顯得合理許多。

開場攻打冀州的時候,殷壽的血救了妲己,她知恩圖報,替殷壽恢復傷口,幫他成為天下的王。

殷壽在明知道妲己是狐妖附體的時候,還聲稱「她」是祥瑞,他捨不得放棄狐妖的力量。

正如電影中黃渤飾演的姜子牙說過這樣一句話:「福禍無門,唯人所召,心懷惡念,妖孽自至」。

借姜子牙之口,否定了妲己「紅顏禍水」的設定,一切都是紂王自己的惡念,狐妖只是他的工具。

電影中這樣改編,一是為了尊重女性,二是讓「紂王」這個反派不再臉譜化。

除了「報恩」,其實也可以理解成「復仇」,狐妖幾百年前被成湯先祖封禁,心中的怨恨可想而知,不排除她是利用殷壽的野心,實現滅商計劃。

第二,原創「質子」情節

根據古代的質子制度典籍,編劇原創了「質子」這一設定,姬發成了質子,在殷壽身邊長大,對這位主帥非常崇拜,對這個所謂精神上的「父親」忠心耿耿。

但當他看到紂王毀滅孝道、殺害他的兄長、凌虐他的父親的時候,他開始思考和覺醒,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正如他和父親姬昌的那場對話對他的啟發:你是誰的兒子不重要,你是誰才重要。

以前對「武王伐紂」的認知,是從大的背景下考慮動機。

但《封神第一部》更注重的是姬發本人的心理變化,看中的是個體選擇,以他視角去鑑別真偽,抉擇善惡,去選擇真的那一方、善的那一方。

02、演員的精彩表演

開場攻打冀州城的攻城戰、雷震子救父、申公豹調動「饕餮」追殺姜子牙和姬發,電影中的大場面,特效已達到國產電影的頂級水準。

與此同時,在音樂、美術場景、色彩運用、鏡頭調控等方面,烏爾善也都有自己的審美,真正做到了商業和藝術的拿捏。

值得誇讚的還有演員的表演,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李雪健老師,首次出場是他在麥田裡捏碎麥穗,眾百姓送別他去朝歌,由此引出這是一個愛民如子,深愛百姓愛戴的諸侯。

接著是路上碰到雷震子,楊戩說他是妖怪,但在姬昌眼裡,他只是一個剛剛出生的孩子,無論出身如何,只要加以教導,就能向善。

然後是姬發被殷壽PUA,他用一句話點醒兒子:你是誰的兒子不重要,你是誰才重要。

最令人動容的一場戲還是他吃下「肉餅」(伯邑考的肉),先是愣了幾秒鐘,然後抓狂,失去兒子的那種撕心裂肺的心痛,令人淚目。

李雪健老師用的是原聲,並經過修復的,聲音雖然受損,但情緒是飽滿的,尤其是他承認自己有罪的時候,每一次的重複,都增加一絲情緒,這就是藝術家的功底。

令人意外的是費翔,沒想到他塑造的殷壽這麼有魅力,甚是一度覺得他不是反派。

荀子曾這樣描述紂王:「長巨姣美,筋力超勁」,《史記》中也有記載:「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

費翔在長相、性格、氣度上都很符合紂王的形象,他為了讓自己更貼合角色,除了每天健身、跑步、學習武術和馬術課程,也會和「質子」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才更具有威嚴。

唯一略顯不足的可能就是台詞了,他已經很努力的念出台詞,但台詞也是表演的一部分,缺少了一絲情緒。

接著是娜然飾演的妲己,她雖然不是最美妲己,但一定是最像狐妖的妲己。

劇組在選擇妲己這個人物的時候,有兩個要求,一是年輕,二是形象上去除「妖媚」,往狐妖身上靠。

電影中的蘇妲己其實就是一個單純的狐狸,她剛出場的時候,還是用嗅覺、聽覺和觸覺去感知這個陌生的世界。

娜然為了詮釋好人物,看了很多狐狸的紀錄片,到動物園裡學習狐狸的姿態,最後呈現的狀態也非常好,簡直太像狐狸了,未來可期。

以往版本中的姜子牙,多是仙風道骨,而黃渤的姜子牙別開生面,貢獻了不少笑點,增加了幾分親切和可愛。

與之作對的申公豹,也是活靈活現,夏雨真的是360度無死角演員,演啥就是啥。

袁泉飾演的姜王后,戲份雖少,但光彩奪目,令人印象深刻。

姬發(於適)和殷郊(陳牧馳)雖然年輕,但禁得住考驗,每場戲完成度都很高。

除此之外還有一眾老戲骨保駕護航,比如許還山飾演的帝乙、高曙光飾演的殷啟,王洛勇飾演的比干,楊立新飾演的東伯侯姜桓楚,丁勇岱飾演的南伯侯鄂崇禹和高冬平飾演的北伯侯崇侯虎。

03、三個彩蛋

《封神第一部》看點很多,全方面滿足觀眾的需求,「朝歌風雲」只是故事的序章,主要闡述了武王伐紂的動機,為第二部第三部做足了鋪墊。

在電影結尾,有3個彩蛋,第一個是妲己復活紂王,作為最大的反派,不會這麼輕易死去。

按照電影中的設定,西伯侯姬昌的卜卦,紂王會死於血親之手,而殷郊也被帶回崑崙山,估計復活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期待後面殷郊弒父。

第二個彩蛋是姜子牙在渭水河畔釣魚,願者上鉤。他等待的是天下共主,開榜封神。

第三個最精彩,聞仲聞太師班師回朝,魔家四將驚喜現身,巨大的身體氣勢十足,想想後面的人妖神大戰就激動不已。

現在好萊塢大片和港片,在內地市場遇冷,相反國產片熱度很高,《封神第一部》豆瓣評分7.7,它值得更高的票房。

如果說當年的《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元年,那麼我可以說,烏爾善的《封神第一部》開啟了中國魔幻電影的元年。

而這只是剛剛開始,後面的戰爭大場面將在第二部第三部展現,只希望不要讓我們再等太久。

按照計劃的話,後面兩部分別在2024和2025年的暑期檔和大家見面,但假如第一部賣得好的話,也不排除第二部會在2024年春節檔上映,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撰文:十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535b6bc2a0db51096d215b51a3c7f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