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禁用中國電動汽車,結果卻意外引發「內部吵架」了?

2024-06-18     軍武觀察

據悉,去年10月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提出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廣泛的反補貼調查」,這次調查涉及比亞迪、吉利和上汽三家中國車企,6月12日,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發布初裁披露,對三家抽樣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徵收臨時反補貼稅稅率分別為17.4%、20.0%、38.1%,合作企業平均稅率為21.0%。這兩件事是當前歐盟對華採取「主要稅收行動」的標誌之一,但結合現階段問題來看,歐盟仍然難以擺平他們遇到的難題,甚至是出現了內部分裂。

消息人士稱,之所以加稅是因為許多歐洲車企更是活在自己的「舒適圈」,眼前只看到利潤更高的燃油車,而不願在電動車領域發力競爭。中國的車企願意競爭,美國目前也在盡力趕上,但歐盟這一領域遇到了問題,就當起來「鴕鳥」。 此前,歐盟各成員國和歐洲議會共同作出決定,從2035年起禁止新註冊柴油和汽油發動機汽車。但他們認為如果不禁止中國市場,那麼這一計劃會讓中國成為最大的獲利者,此前很多歐盟官員都強調過此事。

然而就在此時,歐盟內部以及自身行業卻都出現了「混亂」。馮德萊恩仍然堅定實行、但他所在的歐洲議會最大黨團內部一股很大的勢力正尋求終結歐盟的「2035年禁售燃油車計劃」。這些人認為現在推行該措施已經不太現實,必須要改變2035年所謂的政策才行,否則無疑是讓歐洲自己「送死」。 而這也是歐盟宣布加稅之後,西方媒體輿論比較主流的觀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認為,馮德萊恩等人的分裂令人始料未及,但可以看到歐盟內部的矛盾重重,是從對中國加稅前後才到達高峰期。

簡單來說就是,禁止了中國的汽車,歐盟現在沒有信心能在2035年實現這一目標,他們的生產力根本達不到。歐洲本土電動汽車昂貴而且不好用,很少人願意去購買;但中國的電動汽車在加稅之前保持很好的競爭力,這是公認的事情。在此期間,比亞迪等中國新能源汽車巨頭有足夠的緩衝力來消化關稅,並維持目前的消費價格。但未來不排除歐盟會繼續加稅,直到中國電動汽車售賣出現問題,他們應當非常清楚這些行業規則。在各種政策的持續下,很多人對歐盟電動汽車的未來已經失去了信心。

值得一提的還有,歐盟是清潔能源提倡者,如果他們廢除「2035年禁售燃油車計劃」的話,會遭到大面積的質疑。但如果不停止的話,自己很難達到這一目的,現在動用關稅手段以獲得喘息時間,仍然解決不了問題。對此有評論稱:「歐盟該不會是看上了中國的電動汽車商業機密,想讓中國交出各種技術給歐洲才出此下策?他們明確提到了所謂的配合者和不配合的企業,拿著未來的市場作為誘惑,但自身現在已經失去了能力,吵架是必然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47445134a6ee5924d8d8c8711c6f6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