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滬指微跌,從收盤看,雖然創業板跌幅較大,但A股總體表現算穩健,但相比於昨晚美股,A股顯然相對偏弱也是正常的。很多人對我說的「中美股市蹺蹺板」有疑慮,這是因為很多投資人的交易觀局限在A股,要看懂全球資本流動方向,那必須從全球視角來看。
金融永不眠,全球交易量最大、最複雜的市場,不是美股,不是A股,是匯市,全球外匯市場每天成交金額高達7.5萬億美元,超過所有股市日成交量的總和,A股如今每天大約也就1000億美元成交量,美股也就3000億美元。所以,搞懂匯市邏輯是搞懂股市邏輯的基礎,一般情況下,人民幣匯率上升,意味著外資在流入。
要搞清楚匯市,先來個案例,從7月11日開始,日元匯率出現連續上漲,而在5月和6月期間,儘管日本央行不斷發出緊縮加息信號,但日元還是連續下跌。好,問題來了,為什麼5、6月份日元會跌?為什麼7月份日元又漲?有一種解釋,如今日元匯率交易中存在規模很大的投機套利行為,全球投資人借入日元,換成美元,再投資美股科技股。這中間一定是有複雜的衍生工具和曲折的交易路徑,但最終結果,就是投資人借日元買美國科技股,因為日元利率低,而美股科技股市值巨大,需要大量資金來支撐。
可以看到,美股七巨頭中超過2萬億美元市值的有5家,只有亞馬遜和特斯拉市值略微靠後,而七巨頭加總市值超過15萬億美元。如此龐大市值,勢必對全球流動性造成虹吸效應。所以,5、6月日元貶值,其實就是借日元,買美股七巨頭,而7月日元升值,就是投資人賣出七巨頭,還了日元的債。所以,說到底,納斯達克下跌造成日元升值。
同樣的思考方式,七巨頭超過15萬億美元市值中,有沒有中國投資者的身影?日元和人民幣都是低利率,本該相同趨勢,儘管中國有跨境資本管制,但跨境,借人民幣買美股的投資者一定是存在的,所以一定有,畢竟,在7.5萬億美元成交額的大匯市中,一切皆有可能。所以,這個流動性蹺蹺板一定就在那裡。回頭,你看看近期人民幣是不是和日元一樣升值了? 如果9月開始美聯儲降息,人民幣升值,那麼你認為A股的反轉會很遠嗎?
今天有一個重磅文件:《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從樓市角度,是吸引2億農民進城落戶買房,亮點是有的,《行動計劃》從農村移民和城市居民在社保、就業等社會保障的均等性上入手。農民工進城,本質上是農民變市民的過程,這是符合城市化進程的,而戶籍制度阻礙了這一經濟大趨勢,全世界實行戶籍制度的,不超過五家,所以,新型城鎮化,要從戶籍制度改革開始。
我之前說過,要農民進城買房,買得起嗎?當下肯定買不起,但如果:一部分農民通過新型城鎮化實現增收,買城市的房子,另一部分通過貢獻點(積分),獲得政府保障性住房,住上城市的房子,那麼最終還是可以皆大歡喜。樓市有接盤,農民能進城享受現代生活,地方財政也有土地收入支撐基礎設施建設。所以,邏輯上通順,但關鍵看落地。
最後,板塊,有兩個文件值得關註:一個是工業機器人,工信部發《工業機器人行業規範條件(2024版)》和《工業機器人行業規範條件管理實施辦法(2024版)》;另一個是低空經濟,商務部《關於優化調整無人機出口管制措施》。
對於工業機器人,我國是製造業大國,工業機器人和數控工具機是我國製造業強大的根基,工業機器人除了控制器,數控工具機除了數控系統,其他方面我國的技術實力都很強,所以,最近三天工業機器人走強在意料之中,我一直看好工業機器人。
對於低空經濟,實際上我一直看好無人機出口,而非內銷,說句真話,我懷疑各地搞載人電動飛行器有點「形式化」,實際上2024年國內無人機飛行反而是減少了,因為從2024年1月開始,無人機起飛是要報備的,甚至出現了很多公共場合安保擊落無人機的局面。而對於出口,我國無人機一直有優勢,這次調整了兩項:一項是原來限制出口的,比如雷射紅外等高精尖組件,允許出口了,另一項是用於非法目的的無人機出口被限制了。總體上是利好無人機出口,但利好程度有限。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