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缺芯潮」不斷蔓延的情況下,台灣半導體產業噩耗不斷,全球晶片短缺更是雪上加霜。
缺水停電
根據台灣相關部門透露,台灣正在面臨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的一次乾旱。近1年內,台灣水庫集水區只有807mm降水量,不到年平均一半。
眾所周知,半導體行業是有名的「水老虎」,對淡水的需求量非常高,僅台積電一年就需要消耗160億噸淡水。
因此,由於缺水問題一直沒能得到緩解,台灣半導體產業正在面臨巨大的挑戰。不僅如此,「缺水」導致的另一大連鎖反應是「缺電」。
由於供水受限,台灣地區的水力發電明顯不足,在4月、5月曾出現過多次大面積停電。
台積電聯電曾表示,電壓突然下降可能對半導體生產造成一定的影響,生產連續性仍然面臨風險。
水源供應緊張,停電頻發,讓台灣地區的晶片企業苦不堪言。
疫情爆發
然而,禍不單行,在面臨缺水、停電的難題時,台灣疫情又全面爆發。連日來,已經有多家半導體廠商出現確診病例。
資料顯示,進入5月份後,台灣地區的電子代工廠、存儲、封測、晶圓代工廠等多個領域廠商相繼證實了確診病例。京元電子也是其中之一。
台灣《經濟日報》6月5日消息,京元電子竹南廠發生聚集性感染事件,累計確診人數已經達到77人。
受此影響,京元電子旗下7個廠區產線全面停工48小時,進行清潔消毒。
在京元電子提交給當地證券交易所的一份聲明中可以看到,預計6月份的產能和收入將下降30%-35%。
據悉,京元電子是全球最大的晶片測試企業之一,雖然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超級企業」,但也是半導體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
公開資料介紹,京元電子的下遊客戶包括英特爾、高通、聯發科等著名的半導體企業。
因此,京元電子的停工,對晶片行業的影響可謂是非常大。
影響幾何?
考慮到台灣疫情持續蔓延,且疫苗嚴重短缺,伴隨著後續篩檢工作的提升,預計確診人數還會增加。
倘若京元電子的停工情況進一步惡化,這或許將直接影響下一代晶片的研發進度,以及下游電子產品的交付。
事實上,除了京元電子外,台灣其他半導體企業的狀況也不容樂觀。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發布的數據可知,台灣地區的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產值,在全球經濟體中均排名第一,而其半導體產業總產值排名全球第二。
近段時間,台灣半導體產業噩耗不斷,如果未來缺水、停電、疫情等問題無法緩解,預計全球半導體產業會因此大亂,晶片缺貨問題也將雪上加霜。
據悉,晶片危機已經波及169個行業,除汽車、手機行業外,還包括鋼鐵產品、混凝土生產、空調製造等。
其中,在汽車行業,一輛車通常需要成百甚至上千個晶片,缺一不可。
受缺芯潮影響,近期鈴木、豐田、本田等多家知名車企都發布了暫停工廠生產線的計劃。
而在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加劇的情況下,漲價是可以預見的結果。
有業內人士透露,有一個德國產的晶片,在2020年單價還是3.5元,如今已經漲到16.5元,翻了近5倍。目前,有不少下游企業都面臨「買不到」、「買不起」的困境。
隨著台灣半導體產業受創,晶片短缺問題加劇,晶片的價格或許還會繼續上漲。在此背景下,晶片危機所波及行業的產品必然也會陸續漲價。
文/有魚審核/子揚校正/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