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浮躁了,砸錢都不一定成功

2023-07-05     凱恩斯

原標題:太浮躁了,砸錢都不一定成功

7月5日,今天市場調整,七月A股會強一點,但不會很激烈上漲,從季節因素看,七月和八月是投資淡季,原因是「天太熱」,人性比較浮躁。從樓市看,畢業生租房旺季已過,從股市看,投資人心態在躺平狀態。當然,七月八月股市投資並非一無是處,圍繞夏季消費需求,比如電力,啤酒、冷飲、暑期旅遊還是還有給力表現。但躺平狀態下,很難指望夏季出現酣暢淋漓的股市大行情,所以,我期待的行情的時點依然是「金九銀十」。

當前市場熱點較少。我們提醒過,前期熱點AIGC已經進入擠泡沫階段,當前不宜再去當接盤俠。新能源車還是老熱點,低位介入的投資人可以坐觀其變,但此時新進追漲似乎不太明智,因為估值有點偏高。所以7、8月份,投資人主要還是圍繞「夏季」主題,近兩個月投資不要過於激進,在持股種類上做減法。這裡也重申一個常識,投資賺錢不能過於分散,要集中,分散會降低風險,同時也降低投資收益。

今天熱門板塊是稀土。昨天鎵、鍺出口管制餘波下,投資人思維發散。如果鎵、鍺限制出口,那麼稀土出口管制也是遲早的事?這種邏輯有一定根據,但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資源出口管制利好兩類股票。從板塊上看,大多數投資人炒作對象是開採鎵、鍺、稀土的資源型企業,邏輯也很簡單,諸如歐佩克+減產石油會讓石油價格上升,由於中國在這些元素上存在絕對的市場份額,且這些元素當前市場需求旺盛,所以管制會讓鎵、鍺賣出個好價錢,的確有點利好資源型企業。

另一類股票是這類資源的深加工企業,也就是下游企業,既然出口被管制,那麼未來生產氮化鎵元器件就必然需要在中國進行,而中國氧化鎵元器件生產企業「近水樓台先得月」,會因此獲益。

相對而言,我更看好下游企業,因為資源型企業依賴下游需求,如果出現替代性資源,比如碳化矽如果替代氮化鎵,那麼情況就會變得複雜。

相對來說,擁有技術壁壘的下游氮化鎵企業受益更多。實際上,鋰金屬也存在潛在的替代問題,如果全球車企用氫能電池替代鋰電池,那麼鋰礦資源型企業就此踩空。但電池企業依然可以切入到氫能賽道。

最後再談一談醫藥,7月4日,國家醫保局公開徵求《談判藥品續約規則》及《非獨家藥品競價規則》意見,看了下文件,小優化,並不足以形成對創新藥的強烈刺激,所以創新藥上漲一天就熄火了。

當前我們對醫藥板塊的關注次數略有下降,主要是當前集采和醫保談判對藥價的打壓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除。當然,長期看我認為還有機會,藥企與集采機構博弈之後,政策或許會有改觀,因為全球對藥物研發創新激勵的政策路徑只有一條。給予20年的專利壟斷時間,而在20年內,藥企可以賣高價。如今的政策是既要藥企創新,又要藥價便宜,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都懂,最終要麼創新藥出海,要麼國內市場慘烈殺價之後,剩下幾家。2018年仿製藥集采三家中標後,原料藥過度集中,形成市場壟斷,救命藥也大漲。

這裡提一提辜明朝把如今的中國與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前類比,所以,呼籲再來一次2008年四萬億,當前也有很多經濟學家跟著喊貨幣寬鬆、喊刺激。但個人是不贊同再來個幾萬億的鐵公基,因為投資邊際效益遞減的,同樣是造樓,如今帶來的社會效益要低很多。所以,我們要考慮的是將錢用在激勵創新上,而不是鐵公基上。當前中美競爭的核心是技術競爭,兩國都想抓住下一輪科技革命的風口,成為新科技的主導者,但抓住風口光憑意願和口號不行,得有真金白銀。順便說一下,生物醫藥行業也是高科技,而且比晶片更高科技,晶片依靠砸錢可以做出來,生物藥砸錢都不一定成功,真的消滅了這個行業,也就滅了生命的未來。

最近有個例子,英國有很多晶片企業搬去美國,很尷尬的是英國不久前制定了《國家半導體戰略》,10億英鎊支持產業,那麼為什麼砸錢了晶片公司還是離開英國,道理很簡單,因為美國給得更多,砸了527億美元。「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創新激勵是中美競爭取勝的關鍵。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23cf7a7fe10d06ac3b2d29a29c4c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