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可以喝飲料嗎?」
當你被孩子這麼問的時候,你是斬釘截鐵地拒絕,還是經不住軟磨硬泡妥協?
看到一個超可愛的小姑娘,捧著一瓶「快樂水」,用可憐巴巴的眼神問媽媽:「我可以喝一口嗎?」
說完就開始賣萌表演,小心翼翼地試探,看到媽媽「瞬間變臉」後,她嘟起嘴巴表示委屈和不甘。
那可愛的模樣,真的很難讓人拒絕啊!
話說回來,夏天一到,有多少孩子能完全抵擋得了飲料的誘惑呢?
可樂、雪碧、氣泡水,各種果汁和花式冰飲,哪一樣都能讓人快樂翻倍。
那麼,當孩子用乞求的眼神問我們:「媽媽,我可以喝飲料嗎?」
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Part.1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明確一件事:孩子到底能不能喝飲料?
先說結論:可以適當喝。
這句話包含兩個意思
不能當成白開水喝;
也沒必要完全杜絕。
孩子長期過量喝飲料,危害不容小覷。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
每人每日添加糖的攝入量不能超過50g,最好限制在25g以內,兒童不要超過12g。
而很多飲料,尤其是碳酸飲料,糖分很高,還有色素和添加劑,過量攝入,對孩子身體自然有害。
市面上常見的幾種飲料,含糖量都很高。
有這樣一個科普實驗,將各種飲料分別倒入錫紙容器,用火燒開熬出糖。
稱重發現:
可樂含糖46g;
脈動含糖31g;
乳酸菌含糖75g;
咖啡含糖62g;
鮮橙多含糖56g;
冰糖雪梨含糖65g……
央視也做過一期類似實驗,把不同飲料濃縮成棒棒糖。
結果是——
冰紅茶:三根
橙汁:一根
奶茶:一坨
冰糖雪梨:四根
可口可樂:三根
孩子長期喝飲料,會攝入過量的糖、色素和添加劑。
時間長了,就容易造成齲齒、肥胖症、心情煩躁、近視眼,還可能誘發糖尿病,甚至引發性早熟。
既然危害這麼多,那就嚴令禁止吧?
當心適得其反!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匱乏感」,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要。
幼年時期,未被滿足甚至被嚴令禁止的那些需求,可能會成為孩子心裡的一個黑洞,未來一生,無論怎麼填補,都填不平。
之前有位同事,小時候家裡限制他喝飲料太過嚴格,現在他長大了,從不喝白開水,每天就喝各種各樣的飲料。
他也知道這么喝很傷身體,可就是控制不住內心的慾望。
在炎炎夏日,來一口冰鎮爽口的飲料,是一個小孩子再正常不過的慾望。
尹建莉老師說過:
扼殺孩子小小的慾望,會導致孩子對某種事物極度渴望,產生補償性心理。
慾望只能疏,不能堵。
Part.2
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如何解決孩子「我可以喝飲料嗎」這個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分兩步走。
第一步:
在平時,跟孩子一起定好規矩
平時就跟孩子普及每種飲料的含糖量,以及多喝飲料的壞處。
然後,孩子一起制定好規矩。
孩子年齡不同,「適量」的標準也不同。
3歲以內:
最好不給孩子喝,若孩子真的想喝,可以將飲料倒在杯蓋中,讓孩子嘗一點。
3-6歲:
可以和孩子約定喝的量,如果是500ml,可以讓孩子喝1/3。
6-12歲:
每次可以讓孩子喝一半,也就是250ml。
12歲以後:
可以一次喝一瓶,但是不能每天都喝。
也可以按照時間周期來規定,比如:
每周只能喝一瓶飲料。
在這個規矩之內,給孩子足夠自主選擇權。
你想喝什麼自己決定,想在哪天喝就在哪天喝。
偶爾,也可以跟孩子打個配合。
今天讓他喝半瓶雪碧,明天讓他喝半瓶果汁。
另外半瓶嘛,媽媽怕胖的話,就給爸爸喝吧。
第二步:
在當下,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
如果孩子提的需要在約定範圍之內,那不妨乾脆地拿給孩子喝。
如果已經超出約定範圍之外了,該怎麼在不傷害孩子心靈的情況下,拒絕他的要求呢?
首先,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粗暴拒絕。
孩子喜歡喝甜甜的飲料,這是天性使然。
孩子年齡小,缺乏自制力,這也很正常。
不要上來就粗暴拒絕孩子,甚至貶低孩子不守信用,這樣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抗和牴觸。
我們可以先表達理解和共情:
「媽媽知道你現在很想喝對不對?在又累又渴的時候,喝上一口自己喜歡的飲料,簡直不要太爽。」
再解釋原因:
「可是你這周的量已經滿額了,你再喝就超量了,超量的危害你是知道的,媽媽不想讓你變笨、變傻、變近視,而且媽媽也知道,你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你再堅持等兩天,就可以喝了。」
其次,面對孩子的哭鬧,不妥協
如果孩子哭著鬧著就是要喝飲料,怎麼辦?
答案是:堅持住,不妥協。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
人這一生中有些性格必須克制,不培養容易任性、壓抑、衝動、自私、不能忍受失敗。
如果孩子一撒潑打滾,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下次一定還會故技重施。
如果次次妥協,損失的不光是孩子的身體健康,還容易讓孩子養成性格缺陷。
我們要教會孩子用理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要讓他明白:
哪怕需求不被滿足,哭鬧也是無濟於事的。
第三,適當放寬心理閾值。
孩子是一個有思想的獨立個體,又不是機器人,怎麼可能按照我們設定好的程序,一絲不差地執行呢?
不如設定一個允許發生的範圍,也就是「N+1」原則。
在這個範圍和原則內,允許孩子「出格」。
比如,孩子有時候只是好奇某種飲料是什麼味道。
那讓他淺嘗一兩口,滿足一下好奇心,未嘗不可。
在某個特殊節日裡,孩子多喝了一瓶飲料,也不會怎麼樣。
Part.3
其實,不管是飲料也好,零食也好,我們只需要遵守一個「二八原則」。
孩子的飲食,80%都是健康營養的,最多20%不夠健康不夠營養。
這樣既能適量滿足孩子的需求,也不會傷害孩子身體。
另外,還有兩點需要注意:
一是,家長要以身作則。
一邊對孩子說喝飲料不好,一邊自己又天天拿飲料當水喝。
這會讓孩子質疑父母的話和威信度,甚至會認為不是飲料不好,就是父母不想讓自己喝。
所以,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喝飲料。
二是,挑選相對健康的飲料。
為孩子挑選相對來說比較「健康」一點的飲料,標準是:
1、沒有添加劑或者添加劑很少
2、含糖量不能太高
3、要儘量新鮮
純牛奶和無糖酸奶就不說了,其他相對健康的飲料有:
純椰汁、蜂蜜檸檬茶、鮮榨果蔬汁(也不能多喝)、自製綠豆湯、自製奶茶(牛奶+茶飲)……
總之,在保護孩子身體的同時,別忘了呵護孩子的內心需求。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妞們有幫助,
如果你覺得有所收穫的話,
就分享給姐妹們,
一起學習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