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被子女送到養老院後,才看見4種人生真相

2023-12-27     布衣粗食

原標題:人老了,被子女送到養老院後,才看見4種人生真相

年輕時,有太多美好的願望。

等退休了,夫妻一起看風景,走走停停;坐在輪椅上,搖呀搖,聊一聊過去的事。

有兒女陪伴,一起過節,家裡有煙火氣,孫輩也長大了,懂得孝敬人了。

人老了,還真有一段時間,每天都熱熱鬧鬧的。那時候,自己能夠走動,還跳廣場舞,打麻將,幫忙帶娃,手裡也有幾個錢,不用子女操心。

再老一些,送走了老伴,自己也行動不便了,或者長期臥病在床。

如果有一天,老人被送到養老院,人生的真相,就一目了然了。

01

第一個真相:養兒防老,是有附加條件的。

有多少理想,信誓旦旦的,到頭來都被現實打敗了。

「久病床前無孝子」的古訓,由不得你不信。

人在走不動的開始,確實得到了子女的一些關愛,但是子女要上班,要顧著 孩子,哪能每天陪著老人。

不得已,把老人送到養老院。

兒女說:「放心,這裡什麼都好,我們也會常常來看你。」

終於明白「常常來看你」這句話,真的好假。也許是十天半個月,都不見子女來探視。站在門口,眼巴巴看著,反而徒增了憂傷。

你看到經常來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更可怕的是,老人生病了,也沒有人陪護了,一切都交給了護工。

浙大二院的醫生盧驍發過一條消息,叫《照妖鏡》。說一位老奶奶在醫院住了兩天後,一下子來了十幾個家屬,但是沒有人願意陪同。

大家商議請護工,三百元一天的開銷,也沒有人願意掏。

原來,一位父親可以養好十個子女,十個子女不一定能養好一位父親。

生兒育女一輩子,若要子女孝順,還得看你自己的經濟能力,也要看子女有沒有良心,兒媳女婿的想法,也很重要。

太多的家庭,似乎不滿足孝順老人的「附加條件」,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02

第二個真相:人越多的地方,越是孤獨。

本以為,養老院人多,可以熱熱鬧鬧地聊天,可以散步。也有老人天真地認為,找黃昏戀,也不那麼難。

其實,住養老院的人,真的很老了,都是自顧不暇,連翻身、起床、走動都要人幫忙。

常常聽到有老人痛苦地呻吟,也有老人離開——那不是回子女家,而多半是入土為安。

有多少老人,你剛剛和他聊得來,過一陣子就不見蹤影了,落得一陣惆悵。

也會有一些精神似乎失常的老人,走來走去,但是他不會理會誰。

慢慢明白,一個人真正的孤獨,不是獨處,而是在人群里,卻找不到一個可以說真心話的人,也看不到一張溫暖的臉。

越來越贊同《百年孤獨》中的一句話:「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03

第三個真相:生命就是一個過程,沒有意義。

什麼是人生?

那就是,買下一張永久車票,登上一列不能回頭的列車。列車的盡頭,就是墳墓,沒有例外的。

也有人不服氣,認為自己「寶刀未老」,餘生要站起來,變得更有價值。

有一部電影《飛越老人院》。講述另一位叫老葛的老人,在沒有血緣關係的子女家住,非常尷尬,他和兒子的關係也不友好,因而他住進了養老院。

在養老院,他遇到了老周,能一起組織活動,發揮餘熱,甚至大家還一起參加比賽。

在人生走向衰老的時候,一群老人偷偷跑出養老院,去尋找更多的人生價值。

看過一群熱血沸騰的老人,我們也熱血沸騰。但電影是藝術作品,不是真實的人生。

好好審視自己,就會發現,衣食住行都要依靠別人了,還談什麼意義。不過是慢慢走向終點吧。

04

第四個真相:沒有什麼出息的孩子,才是來報恩的。

當然,老人在養老院,也是有人探望的,不能說百分百被拋棄。

看實際情況,就會知道,和養老院很近的兒女,來探望的可能性更大。而這些兒女,多半出息不大,沒有遠走高飛,也沒有太多的產業。

電影《沒事偷著樂》里,大民有好幾個兄弟姐妹,但是真正管母親養老的,只有大民一個人。

大民的弟弟,讀書,混出了名堂,也多年不回家。到了老家,看到母親,開口就說:「你老人家怎麼......」關係變得疏遠,令人驚訝。

當然,不排除遠走的子女,也會掏錢出來,供養老人住養老院,但是太多的問題,不是金錢可以解決問題的。

人在養老院,也會有病痛、也需要衣服換洗、增加營養、精神寄託。唯有陪伴在身邊的子女,才能做到。

05

為什麼老人活得那麼難,因為他們沒有了父母的愛,卻還愛著自己的孩子。

「愛」就像流水,老人的身體就像抽水機,而當下卻沒有了水源,仍舊在一次次把愛送出去,直到身體乾枯,流盡每一滴血。

父母愛子女,可謂情真意切,但是回報卻是不確定的。

面對養老的困境,老年父母還得自己想辦法,別坐等。

其一,準備好退休金,儘量不要子女給贍養費。有存款和房子就更好了,起碼在很老的時候,經濟上能夠自由安排。

其二,促進好的家風,在自己中年時,多關照父母。不要一邊丟掉父母,一邊苛求孩子們給你養老。

其三,就是住進養老院,也別頹廢,而是力所能及地做點什麼。讓自己忙碌一些,被大家感謝,精神會好很多。

在此,也希望兒女們明白,每個人都會變老,善待今天的父母,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再苦再難,把小屋擠一擠,也能夠放下一張床,飯桌上也不在乎多一雙筷子。

不讓老人孤獨離去,是子女最大的教養。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0d0622a770d5f8b784b4fe3c58e53c9.html